普法“搬”上網 接地氣才能聚人氣

來源:央廣網 | 2024年06月20日 16:17:02
央廣網 | 2024年06月20日 16:17:02
原標題:【央廣時評·法治網事②】普法“搬”上網 接地氣才能聚人氣
正在加載

  編者按:今年,我國迎來全功能接入互聯網30週年。回首中國互聯網走過的30年,既是技術和應用飛速發展的30年,也是網絡法治建設不斷完善的30年。今年6月,中央網信辦網絡法治局發佈《中國網絡法治三十年》白皮書。結合白皮書內容,央廣網策劃推出系列評論文章《央廣時評·法治網事》,與您共同梳理總結30年來我國網絡法治建設的成果和經驗。

  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之一。普法工作也與時俱進,將普法內容以網絡為載體進行傳播,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更多人隨時隨地接觸到法律知識,了解各項最新政策法規、司法解釋、典型案例等,提高著法律知識的傳播效率,也擴大了普法覆蓋面和影響力。

  普法“搬”上網,不僅是普法形式的創新,更是普法理念的革新,這一舉措的背後,是對普法工作更加接地氣、更加貼近群眾的期待與追求。網絡普法提供了雙向交流的平臺,通過郵件、留言板等,人們可以積極參與討論、反饋意見,使得原先單向的法治宣傳,變為雙向的傳播互動,更有助於普法工作者及時了解群眾的真實想法,進而有針對性地調整宣傳策略,進一步實現精準宣傳。

  同時,在網絡技術的加持下,網絡普法的形式更多樣化,各地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實現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直播、微短劇等多種形式的立體綜合宣傳。專業化的“法言法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網言網語”,活化宣傳貼近群眾,使普法內容更加生動、有趣、靈活,讓法律知識更直觀地呈現在群眾面前,增強受眾的關注與興趣,也使得普法宣傳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有了更大程度的提升。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各網絡平臺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創作出大量優秀網絡普法産品,普及宣傳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解答網絡傳播不良信息、侵害個人信息權益、電信網絡詐騙等群眾關心的問題,發佈網絡法治典型案事例等,收效良好。“2022全國互聯網法律法規知識雲大賽”吸引超220萬人報名參賽,競賽訪問量逾1.64億;全國建立以普法為主要任務的微博、微信公眾號、客戶端、視頻號等超過3萬個;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註冊學校超過21萬所,用戶數1.78億……人們的參與感、體驗感、獲得感不斷增強,法律意識持續提升。

  網絡普法在網絡時代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各地各部門要善於靈活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用更加開放和創新的思維去探索普法教育的新路徑,創作富有吸引力的普法內容,讓網絡流量變成法律知識的傳播工具,共同提升全社會網絡法治意識和素養,以期達到更好的普法效果,為建設法治社會貢獻力量。(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江德斌)

編輯:劉京京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普法“搬”上網 接地氣才能聚人氣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