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路通航通郵事事通 交通建設如何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6月19日 11:15:12
央視網 | 2024年06月19日 11:15:12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要想富,先修路”是一句説了很多年的話。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的交通基礎設施目前已經發展到了較高水平,隨著通路、通航、通郵,一路通助力萬事通。6月18日,交通運輸部發佈《2023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23年,我國交通固定資産投資達到3.9萬億元,平均每天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107億元,創歷史新高。2023年,我國綜合交通網總里程超過600萬公里,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郵政快遞網和世界級港口群,航空航海通達全球。先來了解一下去年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

去年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結構持續優化

去年,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結構持續優化。全年新開通高鐵2776公里,增加高速公路里程6394公里,增加萬噸級泊位127個,貨物吞吐量超過億噸的港口達到46個,航空運輸機場達到259座,城市軌道交通線網運營里程增加604公里。農村公路建設投資連續7年保持在4000億元以上規模,年末農村公路里程459.86萬公里。全國建制村實現全部通郵。

近期多個經濟活躍區域聚力升級交通服務

了解完2023年的交通設施建設情況,接下來關注當下身邊的交通發展。我們通過這樣幾個問題來找尋答案。第一個是交通設施升級如何助力區域經濟發展?説到區域經濟當然先要來了解區域交通。近期,在我國經濟較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區域,以及京廣、京滬等商務往來較頻繁的區域和沿線,一系列交通設施發展獲得了新的升級。

長三角新增超級環線 連起滬蘇皖浙三省一市

6月15日10時27分,長三角超級環線始發列車G8388次從上海站出發。這一超級環線沿途共停靠蘇州、無錫、常州、南京等21座車站,最終再回到上海虹橋站,單向行駛里程超1200公里。據了解,該環線開通後10天內的座席車票已全部售罄。

截至今年5月,長三角鐵路已擁有26條高鐵,動車組開行範圍覆蓋除浙江舟山以外的所有地級城市,成為全國高鐵網絡最發達完善的區域之一。

京廣高鐵全線實現350公里高標運營

京廣高鐵是我國客運量最大、列車數量最多的高速鐵路之一。6月15日開始,調圖後的京廣高鐵武漢到廣州段按時速350公里最高標準運營,這也意味著京廣高鐵2000多公里全線實現高標運營。

廣東最長城鐵:公交化運營 橫跨五個城市

而就在十天之前,也就是5月的26日,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廣佛南環、佛莞城際正式開通運營,與已開通的佛肇城際、莞惠城際首尾相連,實現“四線”貫通運營,形成一條西起肇慶、東到惠州的大灣區東西向交通“大動脈”。這也使得這條線一躍成為廣東最長城鐵,沿線經過肇慶、佛山、廣州、東莞、惠州5個市。由於採用了公交化的運行方式,市民不但可以隨到隨走,列車的班次也更多了。這些交通“大動脈”的貫通大大緩解了沿途居民的出行焦慮,這條被市民稱為“粵港澳大灣區最長地鐵”的線路讓更多人在灣區內過上了“同城”生活。

專家解讀:交通設施升級如何影響區域經濟發展?

從剛才片子當中長三角的超級環線高鐵列車到珠三角的廣東最長城鐵開通,對於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有何影響?來聽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所研究員盧偉的解讀。

盧偉表示,一是大幅降低了城市群內部的要素流動成本。像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等地區都提出了建設軌道上的長三角、軌道上的大灣區、軌道上的京津冀,加快建設區域市域鐵路、城際鐵路和高速鐵路等不同層次的軌道交通,將有力支撐三大動力源地區內部城市間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交通網絡,提高城市群、城市間的通勤、商務、郵寄等出行效率和物流效益,促進商務活動、投資和創新,從而推動城市群的經濟繁榮。

二是可以更好地促進城市群內大中小城市的協同發展。根據空間尺度的不同,長三角和大灣區因地制宜地採用高鐵和城際鐵路作為主要的聯絡形式,但相同點是線路串聯不同等級、不同類型的城市。這既有助於中心城市強化創新溢出,發揮大規模的消費市場的優勢,又有助於具有産業比較優勢和一些資源稟賦的中小縣市,在新的産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實現一體化的發展,支撐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共同體。

三是有利於提升城市的整體競爭力。我國城市群地區是國家級戰略産業集群的集中佈局地,便捷的軌道交通拉近了原本較為分散獨立的城鎮,一方面提升了城市的産業協同分工、協同創新能力,夯實了城市群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的底座。另一方面也拉緊了具備自然、人文、歷史、紅色文旅資源城市的紐帶,有助於資源協同做大,提升整體的知名度。

近期各地交通建設取得了哪些新成果?

再來看第二個問題:近期各地交通建設取得了哪些新成果?先將目光轉向西南川渝地區的四川,通過現場圖片來了解一艘霸氣上新的“陸地航母”。在6月14日,西南地區最大動車所——天府動車運用所正式投入運營。這個動車運用所位於四川省成都市的天府新區,規劃總面積約2090畝,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動車所。此次投用的東側車場可同時檢修24組標準動車組,最大可擔當每天90組標準動車組的檢修任務。從這幾張現場的圖片上來看,天府動車運用所的確像一艘霸氣的“陸地航母”。天府動車運用所投用以後,對提升成都地區高鐵開行公交化水平,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除此之外,近期全國還有哪些交通建設新成果?

深中通道通過交工驗收 計劃于本月底通車

6月15—16日,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等80家單位150余名代表沿深中通道東西人工島、深中大橋各重點工程實地考察,並召開交工驗收會議,交工驗收委員會認為深中通道工程質量合格,同意通過交工驗收。

深中通道是國家高速公路網G2518跨珠江口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北距虎門大橋約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橋約31公里,起自深圳機場互通立交,向西跨越伶仃洋海域,通過萬頃沙互通與南中高速連接,在中山市馬鞍島登陸,與中開高速對接。項目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全長約24公里,是當前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中開高速完成質量驗收 即將全線開通

與此同時,全長129.7公里的中開高速已全面通過廣東省交通廳各項質量驗收,並定於與深中通道同步通車。中開高速在河道縱橫交錯、高速公路密度較高的珠三角地區,橋隧比高達94%。起點位於廣東中山市東部的馬鞍島,終點抵達廣東江門恩平市。它與深中通道直接相連,成為G2518深圳至岑溪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開高速開通後,將與深中通道攜手助力粵西地區協同發展。

東航C919開始執飛第四條商業定期航線

民航方面,6月14日,機號為B-919A的東航全球首架C919客機執行MU5309航班,從上海虹橋機場飛往廣州白雲機場,乘坐C919客機前往廣州的旅客有不少是特意選擇了這一航班。

上午9時37分,這架C919客機搭載著162名旅客,從上海虹橋機場起飛,標誌著C919正式開啟第四條商業定期航線的運營。作為國産大飛機C919全球首發用戶和目前唯一商業運營C919客機的航司,東航C919機隊規模已達6架,正在執飛的定期航線還有上海虹橋—北京大興、上海虹橋—成都天府和上海虹橋—西安咸陽等航線,飛機日利用率不斷提升。

香港到京滬夕發朝至高鐵動臥列車成功開行

鐵路方面。6月15日,京港、滬港間夕發朝至高鐵動臥列車也正式開通,首發列車于當晚分別從北京西站、上海虹橋站前往香港西九龍站。同時,香港西九龍站也將開出發往北京和上海的首發列車。此後,將維持週五、週六、週日、週一開行模式。

這趟動臥列車共有二等座110席、軟臥520席,軟臥車每輛車設有10個包廂,共40個鋪位。為方便乘客通關,香港西九龍站在同一樓層設香港口岸區和內地口岸區,實行“一地兩檢”。

專家解讀:如何看待近期公路航空高鐵領域提質升級?

看完剛才這一組各地的交通建設成果,接下來就是今天的最後一個問題:如何看待近期公路航空高鐵領域提質升級?結合剛才提到的天府動車運用所投入運營、深中通道成功驗收、C919新航線開啟、香港到京滬夕發朝至高鐵動臥列車成功開行……這些建設成就對於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義何在?我們繼續來聽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所研究員盧偉的解讀。

盧偉認為有三個方面的重要意義。一是優化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佈局。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八橫八縱高鐵網、六軸七廊八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將提升全國區域、城鄉的出行條件,便利要素的流動,降低物流的成本,以城鄉交通一體化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

二是增強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基礎設施智慧化、交通裝備先進化、運管模式的數字化以及創新基礎的自主化等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和服務的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一些過程,帶動了高質量的投資,滿足了高品質的出行消費需求,促進了先進適用交通裝備的研發生産,推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交通系統運營模式、裝備産品、服務標準的走出去。

三是優化整體的發展模式和質量,推動交通運輸向綠色化、低碳化、智慧化升級,有助於提升城鄉環境質量,緩解城市的交通擁堵,提升城市宜居宜業品質和運行效率,加強城市和高速公路的充電樁、加氫站等一些普及,也有助於降低交通部門傳統的能源消耗,既提升了能源安全的能力,也有力支撐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編輯:劉潔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通路通航通郵事事通 交通建設如何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