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了平生意——紮根泥土、心繫群眾的優秀基層幹部徐利民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6月19日 19:32:06
央視網 | 2024年06月19日 19:32:0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2021年冬天

一粒不足4毫米長的炭化稻米

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舉世矚目

這粒在浙江上山遺址

被發現的“萬年稻米”

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

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米

是稻作文明起源於中國的有力佐證


我們可能都不敢相信

推動上山文化、“萬年稻米”

走向世界舞臺

背後起到了重要作用的

是一位基層宣傳幹部


他以熱愛為火、以行動為柴

為保護傳承弘揚上山文化

為造福浦江百姓

燃燒自己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他就是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委原常委

宣傳部部長徐利民


1

“即便是一塊石頭

我也選擇為‘萬年上山’而燃燒”

2019年10月

徐利民就任浦江縣委宣傳部部長後

第一時間就到了上山遺址博物館調研

凝視著“萬年稻米”

心裏思忖的都是

多年來沒有解決的難題


“原來早在一萬年前

上山先民們就已經走出洞穴

搭建房子

過上了農耕定居生活

他們馴化野生作物

完成農業革命。”


古老的上山文化

在他的心裏一次次激蕩起波瀾

責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一定要把寶貴的上山文化保護好

傳承好,弘揚好!”


上山文化

成了徐利民為之燃燒的精神所在

他就像“上山的一塊石頭”

爭分奪秒做著為上山推廣鋪路的工作:

為爭取上級相關部門支持

他不辭辛勞、反復溝通

為擦亮“上山文化”品牌

他多方考察、嘔心瀝血

為把研究和宣傳思路打得更開

一篇述評他字斟句酌

足足改了31稿


2020年

是上山遺址發現20週年

徐利民暗下決心

必須抓住這一難得的機會

通過舉辦

上山遺址發現20週年學術研討會

廣泛邀請專家學者

為上山文化保護

傳承、弘揚指導把脈

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嚴文明先生

是考古界的泰斗

徐利民帶領團隊遠赴北京

向嚴老當面彙報

上山文化研究和弘揚的最新進展

得到了嚴老的悉心指導

嚴老為上山文化鄭重地寫下

“遠古中華第一村”

對上山文化的價值給予高度認可

為吸引更多人關注上山

徐利民創新思路

想到將農耕文明考古

與現代農業科研結合起來

邀請袁隆平先生

為上山文化傳承弘揚出謀劃策

袁老對上山文化

稻作文明起源非常感興趣

揮筆寫下:

“萬年上山 世界稻源”

大家都想不明白

到底是什麼力量

能讓徐利民吃飯、跑步

甚至睡覺時想的都是上山

“或許是有緣吧

三十年前

我從農校農學畢業

與上山稻作相聯了

這也意味著

我必須擔起

上山具體謀劃的責任了”

徐利民深愛著

腳下的這片土地

和這片土地上的人……

2

“只要對老百姓有利的事

哪怕再大的困難都要去做”


“利民利民”

人如其名

徐利民對上山的愛是刻在骨子裏的

對老百姓的愛

更讓他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

都堅持要做

而且一定要做成!


2005年

浦江縣虞宅鄉山區水源緊張

當時

徐利民剛剛上任虞宅鄉鄉長

面對鄉親們的用水難題

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修建一個可以為14個村供水的水庫

他擲地有聲地對大家説:

“只要對老百姓有利

困難再大也要做。”


就是抱著這樣的決心

徐利民開始了水庫建設的籌備工作

為了尋找一個理想的水庫建設地點

他帶著同事們

冒著炎熱酷暑

一趟趟往深山老林裏鑽

爬遍了虞宅鄉所有的山頭

有的村民對徵地搬遷不理解

他帶著村幹部

挨家挨戶地了解情況

登門溝通

一副手套、一把鐮刀

餓了吃餅乾,渴了喝山泉水

工地少説跑了有100多趟

就這樣,短短兩年

徐利民就帶領大家完成了

深清源水庫的建設

如今,即便是在乾旱季節

水龍頭一擰

潺潺流水就直接

流進了老百姓家裏

而徐利民為民利民的大愛

更流進了百姓們的心裏


擔任浦江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後

當地盛産的葡萄滯銷

他就&&走進直播間

幫葡農吆喝

發現網絡投訴處置效率不高

他推動建設“民情暖哨”網絡平臺

他從“關鍵小事”著手

落實了200多個惠民項目……


徐利民將自己

深深地根植于這片他深愛的土地

正如他自己常説的那句話:

“認真能把事兒幹成

用心才能把事兒幹好

用不用心

老百姓能感受得到。”


3

“一定要讓上山文化走向世界”


2020年11月

上山遺址發現20週年

學術研討會如期舉辦

嚴老專為大會發來視頻寄語

並給予了高度評價

上山創造了兩個世界第一:

稻作農業世界第一

彩陶世界第一


聽到考古專家對上山文化價值的認可

徐利民的心中充滿了希望

他又萌生了一個更遠的目標:

讓上山走向世界


如何才能讓

上山文化邁出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徐利民想到了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辦展覽


2021年6月

國博策展人員受邀來到

上山遺址博物館

剛開始,他們都沒有想到

那個對上山文化

一點一滴都了然于胸

對每一件展品

如數家珍、娓娓道來的講解員

竟然是縣委宣傳部部長

在接下來的五個月裏

徐利民全程與策展人員密切聯絡

協調展品商借

研討展覽設計方案

精心挑選了

近200件涵蓋上山文化

早、中、晚期的文物

多次前往北京

將布展順序、標簽位置

字號大小逐一核對

那段時間

他就只有一個念頭

就是將他心裏那無與倫比的上山文化

完美地呈現在全世界觀眾面前


2021年11月12日

稻·源·啟明

——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

正式開展

在五個月的展期內

吸引了超過國內外100萬名觀眾

這一古老文明

走進了公眾視野、國際視野


借助上山文化特展的影響力

上山文化的宣傳聲勢

一浪接著一浪

一浪高過一浪


2022年8月初

徐利民感到身體不適

住進了醫院

當時,誰也沒有想到

徐利民的病情會發展得如此之快

才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他的生命就進入了倒計時……


妻子回憶説

即便在生命的盡頭

徐利民最牽掛的還是上山

他的微信頭像

一直都是上山遺址照片

他的朋友圈

滿是上山遺址的宣傳報道

2022年9月20日淩晨

那個心心唸唸著上山

帶著滿腔熱血的徐利民

永遠離開了我們


徐利民生前常説一句話

“人總要為什麼而燃燒”

當他在虞宅鄉修建水庫披荊斬棘時

當他為宣傳上山文化馬不停蹄時

他的心中始終躍動著一團火

那是一種熱愛

對腳下這片土地的愛

對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的愛

因為熱愛 所以燃燒

它激發的巨大能量

如同萬年前那粒也曾燃燒過的上山稻種

跨越時空 凝聚永恒

編輯:劉珊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遂了平生意——紮根泥土、心繫群眾的優秀基層幹部徐利民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