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 “套娃”式創新織出數據“大網” 科創“種子”結出産業“碩果”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6月17日 12:01:56
央視網 | 2024年06月17日 12:01:5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江蘇無錫是我國重要的汽車零部件生産基地。在當地的智慧網聯汽車産業園中,不少企業正忙著搬家。企業為什麼搬?搬去哪兒?

  記者來到江蘇無錫的智慧網聯汽車生態産業園時,園區內正在進行擴建。招商負責人介紹,儘管這4棟新廠房2025年才能建好,但其中大部分已被提前預訂。

  迫不及待,甚至寧可搬來搬去地折騰,是什麼在吸引這些入駐企業?記者找到了一家剛搬進臨時辦公區的企業。出乎意料的是,他們已經在臨時場地裏搭起了産線。

  而這家剛入駐的智慧座艙域控制器企業,短短4年時間已經搬了兩次家。企業負責人説,2024年以來,訂單增長了50%,産能也擴大了四五倍。

  在這個産業園的指示牌上,許多企業的名字裏都不約而同地選用了“智”字。而智慧化轉型也讓無錫這個曾經的汽車零部件生産基地面貌煥然一新。位於無錫東部的這條先鋒路就見證了跨越式的轉變。

  在先鋒路的南側,有大片低矮的建築,這是10多年前建起的先鋒汽車城。而在路的北側,同樣是汽車産業鏈,卻是一片拔地而起的寫字樓,車身傳感器、車聯網、自動駕駛正在這裡孕育,重新定義著“先鋒”這個詞的內涵。

  三年更新三版 管理刷新緊追“智駕”趨勢

  智慧網聯汽車,跨界融合了汽車與信息、通信等産業。在整車能力並不突出的無錫,智慧網聯汽車的配套産業鏈為何能在這裡快速發展?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走訪了無錫市工信局,在這裡,一份不斷更新迭代的文件,讓記者找到了答案。

  這份關於智慧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的管理細則,3年時間裏更新了3版。從最初的小範圍試點,到全市範圍,再到開放新的駕駛裝備,無錫市工信局的負責人説,智慧網聯汽車每年的形勢變化很快,規章制度也要同步跟上。

  一座城市就是一個大型“實驗場”。行走在無錫街頭,無人小巴、無人環衛清掃車、無人物流配送車往來穿梭。這樣一個城市級的實驗場是如何打造的?打開導航、手握方向盤、腳踩油門……司機坐在原地,卻能通過5G傳輸實時操控路上的自動駕駛車輛。

  眼下,智慧網聯汽車的創新舉措和應用場景正在無錫多點開花。這張特殊的車輛牌照,只要掃一掃二維碼,無人駕駛車輛的所有信息就能一一查驗,極大提高了交通管理效率;這個數字孿生平臺,天氣、事故等路況能夠實時“標紅”,輔助車輛進行駕駛決策。

  而這背後,是一場城市量級的基礎設施“總動員”。目前,無錫已有超1700個路口信號燈網聯化升級,完成信號燈在線導航、危險預警等100余項車聯網應用場景的部署。

  而如何把車上、路上、“雲”端的一張網連起來,則是難題中的難題。在無錫市大數據局,工作人員眼下正在忙碌的,就是讓這張跨部門、跨領域的數據“大網”越織越密。

  “套娃”式創新體 織出産業發展“一張網”

  在無錫,為“聰明的車”搭建“智慧的路”,吸引下游應用端企業加速聚集。在産業鏈上遊,一個“套娃”式的創新聯合體,也在讓相關前沿技術加速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不斷夯實産業發展的技術底座。

  記者來到無錫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中心主任陳大鵬正在先進感知研發實驗室裏做實驗,而這只是他眾多工作中的一項。

  是科研人員,還是管理者,又是企業家,陳大鵬的這三重身份,正是他所在的創新聯合體組織架構模式的縮影。陳大鵬向記者展示了這張特殊的組織架構圖,有的機構負責搭平臺、建生態,有的機構負責攻市場、攻研發,還有的負責為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雖然“成分”多元,但卻分工明確、融合共生。

  眼下,創新促進中心的這張“大網”裏,已經“網”住了22位兩院院士、52個知名專家團隊,還“網”住了智慧傳感器、車聯網、物聯網等相關領域數百家企業,與高校、院所、龍頭企業合作共建13個技術創新基地、4個聯合實驗室。

  創新要素越聚越多,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如何讓供需雙方高效準確地對接資源?在促進中心,記者看到一沓被廢棄了的表格。

  從一張表格到一個數據庫,更加細緻的工作方法、全鏈條的跟蹤服務,正在讓更多科創“種子”結出産業“碩果”。目前,無錫已基本形成覆蓋信息感知、傳輸組網、計算存儲、應用處理的完整産業鏈條,匯聚創新載體近200家,平均研發投入強度達7.36%,撬動新質生産力加速釋放。

編輯:楊書傑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 “套娃”式創新織出數據“大網” 科創“種子”結出産業“碩果”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