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統一規範産科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6月16日 16:24:24
央視網 | 2024年06月16日 16:24:24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據國家醫保局網站消息,近日印發《産科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以下簡稱“産科類立項指南”),將各地原有産科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映射整合為30項,以適宜的價格項目顆粒度,突出體現醫療技術勞務價值,賦能産科平穩運行和發展,同時將“分娩鎮痛”“導樂分娩”“親情陪産”等項目單獨立項,能夠更好適應生育觀念轉變,促進生育服務提升優化,滿足生育服務多元化需求,助力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規範整合産科類價格項目主要是基於什麼考慮?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是醫療機構收取手術費、治療費、診療費、護理費、檢查費等醫療服務費用的計價單元。形象來説,規範整合産科類價格項目,就是要把各地相對有特點的醫療服務項目“方言”變成全國統一的“普通話”。

過去,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由各省價格部門&&制定,各省之間價格項目不僅數量差異較大,價格項目的名稱、項目內涵、計價單位以及耗材收費等也有較大差異。以難産接生為例,各地根據不同情形、不同方式,設立了産鉗助産、臀位助産、胎頭旋轉、手取胎盤等多個價格項目,實際上這些項目技術難度、資源消耗、技術難度等比較接近,但臨床上難産的情形更為複雜多樣,且隨著醫療技術發展,新的助産方式將逐步被引入臨床,過去將具體操作與價格項目緊密綁定的立項方式,導致價格項目拆分過細顆粒度過小,無法很好適應一些新技術的收費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技術快速進入臨床的現實需要。

因此,有必要進一步突出服務産出的導向,將資源消耗、技術難度等基本相當的項目歸為一類,於是各地原有的産科類價格項目按照適宜的顆粒度被統一規範整合成了30項,以更好適應臨床實際。

臨床實踐上對産科類價格項目提出了哪些新的需求?

從一線調研的情況來看,目前臨床實踐中對産科發展的需求,主要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希望新增新的醫療服務價格項目;二是希望更好體現産科醫療技術勞務價值。

一方面,隨著醫療技術發展、人口政策優化、生育觀念進步,近年不少醫療機構陸續推出一些更加人性化的産科醫療服務,如“分娩鎮痛”等。實踐中,一些地方按照原來的椎管麻醉項目收費,醫療機構因無獨立的價格項目減少了提供的分娩鎮痛的積極性;一些地方則是因麻醉醫生數量有限,無法提供服務,不能很好地滿足此類生育醫療服務需求。因此,醫療機構希望明確有關價格政策方向,充分發揮價格調節資源配置的功能,引導醫療機構提供相關服務,更好滿足無痛分娩等多元化生育服務需求。

另一方面,一段時間以來公立醫療機構産科突出體現公益屬性,醫務人員反映産科類服務項目價格水平總體偏低,技術勞務價值缺乏充分體現。實際上,這是過去按成本定價的傳統模式留下的客觀問題,産科類服務項目多以人力投入為主,設備投入等成本佔比不高,如果按成本定價的邏輯,産科類服務項目定價存在被低估的情況,在醫療機構內部收入和分配中産科也處於相對弱勢地位。以普通順産接生為例,三甲醫療機構收取的總費用(不含分娩鎮痛)大多數約2000元-4000元,其中接生的核心術式約為600元-800元。一些網友經歷過生育後也認為價格是低的,近年隨著産科服務量大幅減少,價格矛盾逐步凸顯出來。因此,需要適當跳出成本定價思維,以服務産出質量為基礎,構建更好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價格項目,以促進産科平穩運行發展。

産科類立項指南如何適應産婦多元化醫療服務需求?

根據第三方機構調研顯示,13%的女性青年存在對懷孕和分娩過程的懼怕心理。本次産科類立項指南單獨設立“分娩鎮痛”“導樂分娩”“親情陪産”項目,旗幟鮮明支持醫療機構提供以産婦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務,鼓勵積極開展鎮痛分娩服務,支持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向孕産婦提供專業化的陪伴分娩和導樂分娩服務。

其中,導樂分娩服務起源於美國,最初是通過音樂幫助産婦放鬆心情,現在導樂分娩服務已不斷豐富,包括由專業人員給予孕婦導樂相關知識講解及陪伴,進行合理用力及分娩配合指導,應用呼吸減痛、分娩球、腰骶按摩等非藥物方法減輕分娩疼痛、協助産程進展,幫助産婦在相對舒適的狀態下順利分娩,減輕分娩恐懼心理,促進改善生産體驗。

産科類立項指南如何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

近年來,國家醫保局持續關注醫務人員勞務價值,已全面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並常態化運行,有升有降開展調價,手術、中醫等部分技術勞務類項目漲幅20%-30%,檢查檢驗類項目價格水平持續下降。

産科類立項指南編制中,我們充分尊重臨床實際,按照各方意見對技術勞務價值高、風險程度大的複雜情況和複雜操作,進行單獨立項或加收項,體現技術難度差異。以“陰道分娩”為例,根據複雜程度分別設立“陰道分娩(常規)”和“陰道分娩(複雜)”,將瘢痕子宮、巨大兒、胎兒臀位、肩難産等分娩難度及風險大等情況列為“陰道分娩(複雜)”。同時,統一計價單位,將“胎心監測”“陰道分娩”“羊膜腔穿刺”等可能涉及多胎的項目,計價單位一律明確為“胎/次”,從價格項目層面統一引導地方醫保部門關注産科醫務人員勞務價值。

産科類立項指南是如何編制的?

國家醫保局委託專家團隊開展價格項目規範整合研究工作,本次産科類立項指南將原有價格項目規範整合為30項,研究論證過程也是十分細緻深入,國家醫保局組織召開了近20場座談會,重點聽取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大型三甲醫療機構的意見建議,達成專業共識後又徵求有關部門、地方醫保局、醫療機構意見,以確保價格項目整合規範的科學性合理性,一些基本指導原則與關鍵著力點既突出問題導向,也不折不扣踐行《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精神要求。

按照各地産科專家論證意見,産科類立項指南原則上按照孕産流程進行分段立項,即根據妊娠期、産前、生産、産後等各環節的具體檢查治療或操作分別設立項目,不再與具體技術細節挂鉤。例如,價格項目分為産前階段的“産前常規檢查”“胎心監測”,臨産階段的“催引産”“産程管理”,生産階段的“陰道分娩(常規)”“陰道分娩(複雜)”“剖宮産(常規)”“剖宮産(複雜)”等。具體項目對各地現行價格項目中服務産出一致、資源消耗相當的項目進行科學整合,對照衛生健康部門發佈的《全國醫療服務項目技術規範》逐一明確了技術服務與價格項目的對應關係,能夠有效提升價格項目對臨床操作的兼容性,有助於脫離按技術細節立項的傳統路徑,促進改良創新技術的臨床轉化。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編制的總體進度如何?

編制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是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系統性工程的重要一環。2021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提出規範管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使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更好計價、更好執行、更好評價,更能適應臨床診療和價格管理需要。

國家醫保局正有序組織各學科專家,系統開展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範整合,編制形成立項指南。按照成熟一批發佈一批的工作節奏,前期已先後發佈《器官移植》《臨床量表評估》《中醫類(灸法、拔罐、推拿)》《中醫外治》《口腔種植》《輔助生殖》《中醫針法》7批價格項目立項指南,産科類立項指南作為第8批優先出臺,回應學科呼籲,滿足群眾需求。

下一步,將加快推進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編制印發進度,陸續出臺護理類等類別立項指南,儘快形成覆蓋大部分學科的立項指南。同時,國家醫保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策部署,積極履行相關職能,在支持生育領域持續發力,將指導地方加快對接落實産科類立項指南,合理確定産科類新項目的價格水平,更好體現産科醫療技術勞務價值,促進提高産科服務人民群眾的質量和水平,助力建立生育友好型社會。

編輯:陳詩文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國家醫保局統一規範産科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