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守護蔚藍 向海而興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6月16日 21:32:59
央視網 | 2024年06月16日 21:32:59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剛剛過去的世界海洋日,讓大家再次聚焦人類賴以生存的藍色家園。我國海岸線漫長曲折,海底地貌類型多樣,生物多樣性豐富,在維護全球海洋生態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黨的二十大提出,要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2023年,我國海洋生産總值達9.9萬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為7.9%,海洋事業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期。下一步,如何推進海洋強國建設,海洋經濟如何進一步發展,海洋資源開發保護水平又該如何提升呢?

  6月7日,世界海洋日前夕,中華白海豚科研團隊的專家在廣西欽州三娘灣對中華白海豚進行了科研觀測。中華白海豚是唯一以“中華”命名的海洋豚類,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也是近岸海洋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和指示物種,它們的生存情況不僅代表著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狀態,也是衡量海洋生態環境的活指標。

  中華白海豚研究人員潘岳:“我們現在所研究的學科叫保護生物學,保護在前,在研究、了解它的生活習性、生態學的基礎之上,非常迫切地要把極具代表性的動物保護下來,因為它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裏受到人類的忽視。”

  中華白海豚喜歡生活在15米水深以內的淺海。廣西欽州三娘灣自東向西有多條河流在此入海,源源不斷的淡水帶著豐富的營養物質衝到海裏,形成了鹹淡水混合的區域,也造就了這裡獨特的生物多樣性,這裡也是中華白海豚的最佳棲息地,被譽為中華白海豚之鄉。此前,由於中華白海豚與人類的活動區域重疊,它們的生存受到威脅。

  中華白海豚研究人員趙一:“(過去)一個是過度的人工捕撈,是大的拖網漁船過度捕撈;一個是過度的灘塗養殖破壞當地生態;再一個是棲息地的壓縮、被佔用等。”

  過去,在廣西欽州三娘灣周邊村子,村民都以打漁為生。對於當地村民來説,中華白海豚也曾被視為爭搶魚類的對手。

  中華白海豚研究志願者蘇宏偉:“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打漁,那時候我們的生活不好。一張網幾百塊,我們一兩年都賺不到幾百塊,白海豚過來搶魚吃,把網搞爛了。我們就對它不好,一過來竹竿就打它,竹竿打不到它了,還有石頭,每個船都有石頭打它,砸它們讓它不過來搶我們的魚,以前我們對海豚不懂怎麼保護。”

  近年來,全社會環境保護的意識都在轉變,中華白海豚的生存狀況越來越好,當中華白海豚的保護工作面臨與港口規劃、造船廠招商衝突時,欽州先後兩次給中華白海豚“讓路”。第一次是欽州港整體向西移,第二次是大風江口造船廠建設項目的取締。

  為了更好地保護中華白海豚,2009年,欽州還在海上建設了一條長度約13公里的入海公路“三墩公路”,將三娘灣和欽州港海域一分為二,把人類活動區域與中華白海豚棲息地區分開來。

  三墩路的保護模式是在建立保護區來保護珍稀物種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探索,與此同時,曾經將中華白海豚視為競爭對手的漁民,觀念上也在發生變化。

  蘇宏偉:“現在,不單單三娘灣,沿岸的、打漁的都明白怎麼樣保護海豚,比如現在海豚過來我們拉網了,它要過來搶魚,我們就主動放一點給它吃,不管它,不打它了。”

  近年來,欽州市委市政府、科研機構和民間三方合力,加強對北部灣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欽州三娘灣的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從100多頭,已經穩步增長至300頭左右。

  近些年,像保護中華白海豚這樣的故事,是我國海洋生態保護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全國各地海洋生態保護和環境修復同步推進,我國海洋生態狀況總體穩定,局部海域有所改善,典型生態系統的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俞海:“這些年,咱們國家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包括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也正在逐漸成為濱海的常態化景象。現在,近岸海域水質的優良率差不多能達到85%左右,我們現在劃定的海洋生態保護紅線能夠達到15萬平方千米的水平。另外,紅樹林的面積增長也非常快,也是世界上少有的紅樹林面積增長的國家。”

  在推進海洋強國建設的過程中,海洋生態環境要得到高水平保護,同時海洋經濟也要不斷發展,高水平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也為海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動能。

  在福建連江的一處遠海養殖平臺,有一種新型的機械化養殖設備,它的佔地面積有三個籃球場大,還可以抵禦十五級颱風。養殖平臺的主體可以進行升降、旋轉操作,通過日曬、風乾去除附著在上面的海洋生物,來保障養殖魚類的成長環境。

  海洋經濟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海洋養殖。近年來,我國近海養殖從原來的泡沫魚排,升級到塑膠魚排,再到先進的機械化養殖平臺,海洋漁業的現代化技術裝備已經今非昔比。對於水産品的加工而言,也正在通過科技賦能完成升級。

  當地企業利用海洋生物酶解技術,從鮑魚內臟中提取天然鮑魚肽,“解鎖”了鮑魚邊角料的寶藏一面,將鮑魚的價值開發到了極致。鮑魚的加工利用率從不足40%提升到80%以上。過去,一噸鮑魚的價值只有10萬元左右,現在通過對鮑魚蛋白肽的提取,一噸鮑魚的産值能達到近30萬元。

  目前,在福建連江,海洋生物活性肽自動化産業化的生産線,在鮑魚、海參、牡蠣中提取的膠原蛋白肽、多糖、牛磺酸等生物活性物質,廣泛應用於營養食品、功能性飲料、醫用營養劑、保健品等行業,不僅延伸了海洋漁業的産業鏈,也大大提升了海産品的經濟附加值。

  俞海:“這是海洋綠色新質生産力一個非常生動的實踐,對於傳統海洋産業要促進它的綠色化、數字化和高端化,朝著這個方向去發展,對於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要通過科技創新帶動産業模式的業態創新。”

  在連江,海洋經濟的發展也並未止步于海産品的精深加工。當地也在積極打造濱海經濟帶,通過推出海洋文化IP,用文旅經濟帶動相關産業的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一座座偏僻的小漁村在通過生態岸線修復等工程的改變之後,已經成為了一個個美麗的旅遊打卡地,越來越多的漁民也享受到了漁旅融合發展的紅利。

  發展海洋經濟,就是在保護海洋守護蔚藍的同時,向海興業,向海圖強。目前,除了像連江這樣以海岸帶、海域等為重點的全方位綜合開發,在全國沿海很多地區,海洋運輸、臨港産業也不斷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上風電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産業大力佈局,傳統的近海養殖業依託裝備化、智慧化不斷向深遠海延伸。

  福建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海洋經濟處處長李芳:“此前海洋漁業一直是我們的強項,近年來,在這個基礎之上著力培育海上風電、裝備製造、海洋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佈局發展深海産業、藍碳産業、智慧海洋等未來産業,海洋産業體系不斷得到完善。”

  近年來,我國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取得顯著成效。2012年,我國海洋生産總值只有5萬億元左右,到2023年,全國海洋生産總值已經接近10萬億元。海洋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海洋事業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期。

  自然資源部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海洋生産總值2.4萬億元,同比增長5.7%,高於國內生産總值增速0.4個百分點。

  俞海:“海洋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海洋強國的重要一環,海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還是要依靠提升海洋的綠色新質生産力,通過科技創新來促進,推動海洋産業創新,以先進的海洋科技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通過綜合措施來提升海洋的綠色新質生産力,達到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在這片藍色星球上,我們既是守護者,也是開發者。無論是保護珍稀物種,還是對海産品進行精深加工,無論是生態岸線修復,還是建設海洋文化等等,我們的目標不是在發展和保護之間選擇,而是尋找二者的平衡點,實現海洋生態環境與海洋經濟的和諧共生。“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目前,我們在實現海洋保護與經濟協調發展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進一步推動海洋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們才能在向海圖強征程上揚帆遠航。

編輯:甄濤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焦點訪談:守護蔚藍 向海而興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