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近13萬葉珍貴古籍在搶救性保護中獲新生

來源:新華社 | 2024年06月11日 15:35:20
新華社 | 2024年06月11日 15:35:20
原標題:雲南近13萬葉珍貴古籍在搶救性保護中獲新生
正在加載

  雲南省古籍保護中心最新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全省近13萬葉珍貴古籍在搶救性保護中獲新生。其中,漢文古籍1940冊108813葉、彝文古籍284冊15182葉、藏文古籍2882葉、傣文古籍34冊970葉、東巴古籍40冊491葉。

少數民族古籍修復現場

  雲南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主任顏艷萍介紹,完成修復的古籍包括元代刻本《鄂國金佗粹編》二十八卷、彝文古籍《查姆》《猜考書》、傣文古籍《驅禍》《蘭嘎西賀》、藏文古籍“納格拉洞藏經”、東巴文古籍《祭水怪猛獸經》等珍貴古籍。

傣文古籍修復前後

  雲南省古籍文獻存量豐富,許多古籍歷經歲月侵蝕,蟲蛀發黴、破損嚴重。2012年以來,雲南省古籍保護中心啟動實施少數民族古籍修復志願服務項目,吸納高校、基層圖書館等機構的古籍修復人員參與修復工作,有力推進了全省古籍修復進程。

  雲南省古籍保護中心修復導師楊利群説,少數民族古籍修復難度很大,以藏文古籍為例,抄寫經文的傳統藏紙多為狼毒草紙,以確保紙張韌性和防蟲蛀效果,但這種藏紙如今已經非常少見,為此,團隊創新研發了“人工紙漿補書法”,目前已取得實效。

藏文古籍修復前後

  “為了盡可能復原近似的紙張,我們在高原地區尋找到狼毒草,將其根莖搗碎,取其纖維製成紙漿作為修復材料,研究出一套可行的創新修復方案。”楊利群説,利用這種方法修復完成的“納格拉洞藏經”被列為“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重要成果。

  顏艷萍説,雲南省古籍保護工作人員將在繼續推進珍貴古籍搶救性修復基礎上,持續開展古籍數字化、線下展陳、整理研究、活化利用等工作,讓更多人感受中華古籍魅力。

  記者:許萬虎、嚴勇

  雲南省古籍保護中心供圖

編輯:陳詩文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雲南近13萬葉珍貴古籍在搶救性保護中獲新生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