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黃”向“綠”、鏖戰沙海 “三北”工程不斷延伸祖國北疆綠色版圖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6月07日 13:14:25
央視網 | 2024年06月07日 13:14:25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隨著“三北”工程建設至今,生態狀況開始恢復,風沙危害得到遏制。現在,我們先跟隨鏡頭,一塊兒來感受綿延萬里的一片“綠海”。

內蒙古錫林郭勒:茫茫草場重修復 風吹草低見牛羊

沃野千里,牧草青青,這裡是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毛登牧場。工作人員正在駕駛專用機械對打草場進行切根和施肥作業。毛登牧場是錫林郭勒盟面積最大的集中連片打草場,但是近年來面臨著土壤貧瘠、生態基礎較為脆弱的問題。2019年起,通過實施7.6萬畝退化草原人工種草生態修復試點項目,草場的植被蓋度平均提高了15%—20%。

河北張家口:連綿林海覆荒原 人間奇跡塞罕壩

您現在看到的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海——位於河北的塞罕壩機械林場。林海蒼翠連綿,綠草如茵鋪展,115萬畝的林海連綿起伏,向天邊蔓延。半個多世紀,三代塞罕壩人在沙地裏播種,在石頭縫裏植綠,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奇跡。今天的塞罕壩,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82%,築起了一道防風治沙的生態屏障。

天津薊州:間伐補植控密度 科學修復退化林

跟隨鏡頭,我們現在來到位於天津薊州區的燕山山地生態綜合治理項目現場,當地林業部門正在對近16000畝的退化林修復工程進行作業設計。這片樹林種植于上世紀70年代,對防止水土流失、防風阻沙發揮著重要作用。技術人員通過測量樹木的密度,對要間伐的樹木做好標記,同時對補植區域進行樹種和密度設計。今年10月,這裡的退化林修復工程將正式啟動。

北京昌平:以綠治沙固水土 千畝林場變“氧吧”

這裡是北京昌平,這片總面積1976畝的景觀生態林,種植著檜柏、白蠟等9萬多棵喬灌木。放眼望去,樹木枝繁葉茂,深淺不同的綠色一層層向遠方鋪開。林場的工作人員定期對樹木進行培土、剪枝、澆水、巡護等工作,確保植被健康生長。以綠治沙的12年間,這裡已經成為具有防風固沙、土壤生態修復等功能的生態綠地。

內蒙古大興安嶺:十年禁伐成效顯 綠色屏障守北方

您現在看到的是我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重點國有林區——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面積10.67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78.39%。2015年,這裡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實現了從木材生産為主向生態修復建設為主的轉變。十年間,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已累計造林400余萬畝,森林覆蓋率增長1.6%,為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貢獻力量。

編輯:劉潔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阻“黃”向“綠”、鏖戰沙海 “三北”工程不斷延伸祖國北疆綠色版圖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