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案”成為“世界樣本” 久久為功植綠樹 青山處處皆風景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6月05日 16:31:54
央視網 | 2024年06月05日 16:31:54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從漫天飛舞的黃沙到一望無際的綠蔭,在重點治理區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成功遏制荒漠化擴展態勢,有力推進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國方案”成為“世界樣本”,中國成為全球荒漠生態治理新標桿。

  四十多年來,“三北”工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百姓不再頻繁遭受風沙侵襲,生活環境逐步變得適宜,生態價值已有體現。

  久久為功 新技術助力傳統治沙事業

  沙産業與生態治理相結合的探索不僅在內蒙古。在陜西北部地區的毛烏素治沙造林基地,初夏時節,這裡逐漸變得鬱鬱蔥蔥,樹林成茵水草盪漾。眼下,一群年輕人接過了老一輩治沙人的接力棒,投身毛烏素沙地,在這裡用新的手段守護這一方綠色。

  “治沙二代”張至:我要守好這片林

  眼前的這片樟子松林,是張至的父輩們用20多年時間一棵一棵種起來的,從小和樟子松一起長大。張至上大學時很自然地選擇了環境工程專業,想跟父親一起治沙。父親用“林海”給毛烏素披上了綠色的“外衣”,但在張至看來,這裡的生態系統還並不穩定。

  如何通過科學的力量,從過去單純追求綠色面積向追求林地質量、生態系統穩定和經濟效益轉變?張至這個“沙二代”給造林基地帶來了很多新理念。最近,他正忙著和科研人員一起用微生物來改良土壤。

  這小小的赤松茸,是張至和科研團隊花了很長時間進行組織培養、菌種馴化後才帶進樟子松林的。它們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森林生態恢復的進程,既有生態價值,也能産生經濟效益。

  在開展林下菌類種植研究的同時,基地的科研人員們還在培育推廣治沙經濟樹種——長柄扁桃。

  陜西神木毛烏素治沙造林基地技術負責人張至介紹, 這就是長柄扁桃,這個已經挂果一個多月,到六月中旬就成熟。它不僅有生態價值可以防風固沙,又有經濟價值,它的種子可以榨油,每畝地能夠達到5000元左右的産值。希望能夠通過科技的力量能夠讓林子更好,等到幾十年幾百年之後,它會像一個野生原始森林一樣,有各種不同的植物、不同的動物,有它自己的演變過程。

編輯:楊書傑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中國方案”成為“世界樣本” 久久為功植綠樹 青山處處皆風景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