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線貫通、橫跨五城 “軌道上的大灣區”再加速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 | 2024年05月29日 00:27:13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 | 2024年05月29日 00:27:13
原標題:
正在加載

  5月26日,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廣佛南環、佛莞城際正式開通運營,與已開通的佛肇城際、莞惠城際首尾相連,實現“四線”貫通運營,形成一條西起肇慶、東到惠州的大灣區東西向交通大動脈。

  粵港澳大灣區最長城鐵

  目前,這條線一躍成為廣東最長城鐵,沿線經過肇慶、佛山、廣州、東莞、惠州5個市。這條線路的一大亮點就是,全線實現公交化運營,乘客隨到隨走,無需提前購票。

  “四線”貫通指的是哪四條線呢?

  這四條線自西向東分別是:佛肇城際、廣佛南環、佛莞城際、莞惠城際。

  此前,最西邊的佛肇城際與最東邊的莞惠城際已經開通運營,這次開通的是中間的廣佛南環與佛莞城際。這四條線首尾相連,沿線串起肇慶、佛山、廣州、東莞、惠州5個城市,總里程達258公里,形成一條西起肇慶、東到惠州的大灣區東西向交通大動脈,列車最高時速達200公里。如果從廣州番禺出發,30分鐘可直通佛山、東莞,60分鐘抵達肇慶、惠州。

  穿梭城市動脈 帶來同城生活

  “四線貫通”當天一早,家住廣州的陳紅一家人來到了廣州番禺站,既是為了體驗新線路,同時也是前往東莞市赴家人的生日之約。為此,她專門買了首班車的票。讓陳紅一家人始料不及的是,像他們一樣前來體驗新線路的旅客不在少數,安檢站排起了大長隊。等到他們進站之後,首班車已經開走,但他們卻也並不著急。由於採用了公交化的運行方式,市民不但可以隨到隨走,城軌列車的班次也更多了。陳紅説,這些交通大動脈的貫通,大大緩解了她的出行焦慮。不只陳紅,這條被市民稱為“粵港澳大灣區最長地鐵”的線路,讓更多人在灣區內過上了“同城”生活。

  制度創新 灣區所需

  廣東最長城鐵何以貫通?這條線路橫跨五個城市,涉及軌道交通的設施互聯、票制互通、安檢互信、信息共享,當地為此打通哪些堵點?

  暨南大學教授 胡剛:城際軌道地鐵化運行,其實是一個管理體制的創新,也是改革的成果,它對推動大灣區融合發展起到了一個基礎性作用。

  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13.6萬億元,人口規模超過8000萬人,是全球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專家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探索推動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有其現實需求。

  暨南大學教授 胡剛:因為大灣區每天跨城上下班、居住都有這個需求,有100多萬人跨城,就是廣州和佛山每天有三四十萬人在跨城,有城際軌道可以一票制刷卡進去,那對他們來説是非常方便的。

  據了解,當前,城際軌道的投資建設主要由省一級政府主導。在這種情況下,2021年,廣東省政府出臺政策,將已建成和在建的珠三角城際項目,整體移交給廣州地鐵集團運營和建設,這為軌道交通的融合發展打下了基礎。

  暨南大學教授 胡剛:全國其他城市也有這方面的改革,可能這個模式也不一樣,但是總體上不是很全面的,有的路程也比較短。廣東這次是有200多公里4條城際軌道,系統化、全面推動比較有力。省裏負責城際軌道的建設投資,運行權下放給廣州市,説這裡面主要還是一個利益的平衡問題,就是省裏跟市裏利益統一,大家為了大灣區融合能夠達成協定,是大灣區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是軟聯通的一個典型案例。

  軌道交通融合發展

  目前,大灣區正大力推動軌道交通融合發展模式,發揮鐵路網的最大效率,打造軌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正將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實現“四網融合”,發揮鐵路網的最大效率。因此,在硬體設施不斷互聯互通的基礎上,有專家建議,應該在更大範圍內推廣城市軌道交通的公交化運營和雙票制,儘量讓旅客隨到隨走,便捷出行。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線運院副總工程師 韓振江:我們後續的項目,包括我們正在研究的項目,也都是沿著這種小編組、高密度、公交化運營的思路來開展相關的工作。票務系統的話,12306跟公交的一卡通融合起來,這實際上也是管理制度的創新,這也肯定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旅客隨到隨走,給旅客提供極大的方便。

  而要融合發展,專家建議,可以通過數字化的方式來實現。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粵港澳交通基礎設施創新聯合實驗室主任 胡遲春:推動運營一體化,通過數字化手段整合多種交通方式,提供一站式出行服務。建立綜合的信息平臺,實現不同軌道交通系統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乘客可以通過這一平臺獲取實時的交通信息,規劃最優的出行路線。

  灣區軌道建設加速 2035年將達5700公里

  “四線”貫通後,將怎樣助力大灣區經濟發展?

  截至2023年底,廣東全省鐵路運營里程達5736公里,其中大灣區鐵路運營里程超2700公里。按照規劃,預計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鐵路運營及在建里程將超4200公里,2035年達到5700公里。當前,“軌道上的大灣區”正跑出“加速度”,灣區內要素流動愈發便捷,人流、物流活力持續提升。

  推動交通設施一體化

  城市之間的潛在要素競爭關係導致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意願不對等,資本、勞動力等生産要素的流動性,使各個地方政府把集聚要素、避免虹吸作為重點工作,連通“斷頭路”的意願較低。

  缺乏突破府際競爭這一現實障礙的有效政策工具,無法保障合作落地。這就需要國家戰略嵌入規劃,推進地方務實合作。

  早在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就把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並舉列為推動大灣區要素高效流動的重要舉措。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責任主體,廣東省2020年起被列為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具備了較好的發展基礎和實踐條件。此次四線貫通,是廣東城際軌道與城市軌道建設運營一體化實踐的重大突破,也是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的里程碑事件。

  從建設上看,為打通建設堵點,廣東堅持規劃引領、統籌協調,在政策批復、資金籌措、投資開發等方面給予四線建設充分支持和保障。從運營上看,廣州地鐵集團自2022年起就逐步接管城際鐵路,並開始試行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模式,從車次間隔、安檢互認、便捷換乘、票型設計等多個方面探索多層次軌道交通的深度融合,為四線貫通積累了良好的運營和管理經驗。

  促進大灣區全方位合作

  此次貫通運營的四線全長258公里,串聯大灣區11座城市中的5座。像這樣立足城市群構建軌道交通網絡的模式,在全國範圍內是首創的。

  廣州、佛山、肇慶、東莞、惠州五座沿線城市的GDP總額超過6萬億,區域常住人口達到5000萬,而且覆蓋多個重要的産業功能組團、科創科研樞紐,生産要素齊聚,所以説這是一條交通線、經濟線,更是一條人才線、活力線。相信五座城市之間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方面的通力協作,將進一步促進大灣區包括産業在內的全方位合作,為我國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提供寶貴經驗。

編輯:郭倩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四線貫通、橫跨五城 “軌道上的大灣區”再加速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