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直通車丨畢業生應聘,這十大“坑”要避!

來源:新華社 | 2024年05月27日 19:20:55
新華社 | 2024年05月27日 19:20:55
原標題:民生直通車丨畢業生應聘,這十大“坑”要避!
正在加載

  又到一年畢業季。根據近年來不法分子常見的伎倆和套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5月27日發佈消息,提示求職者嚴防十大騙局,保護自身安全。

  【陷阱1:境外高薪誘騙陷阱

  很多騙子把違法犯罪活動包裝成境外高薪工作,引誘求職者上鉤後,可能將其拐騙到境外從事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對拒絕工作或“業績”不達標者,甚至進行非法拘禁、虐待等。

  防範提示:看到這種境外高薪誘惑,一定要查一下經營公司是否具備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以及行業平均薪資水平。如果高出很多,就要考慮是否有陷阱。

  【陷阱2:誤入傳銷圈套

  傳銷是指組織者或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其繳納費用或購買商品以取得加入或發展他人資格,從而牟利的行為。傳銷一般以親友推薦的途徑傳播,基本都以輕鬆賺大錢、無需面試直接上崗為噱頭。面試或工作地點都比較偏僻且轉換頻繁,公司業務不能清晰説明。

  防範提示:務必清楚傳銷屬於違法行為,對發展下線的宣傳,要保持頭腦高度清醒。如果不慎進入傳銷,在確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時間脫身報警。

  【陷阱3:黑仲介亂收費

  一些非法職業介紹機構以招聘為名,收取高校畢業生報名費、服裝費、體檢費、押金、崗位穩定金等各種費用。有些仲介機構與不法用人單位合作,先以推薦工作為名收取費用,畢業生入職時,要麼是與畢業生需求不匹配甚至虛假的崗位,要麼由不法用人單位編造各種理由拒絕其上崗或中途辭退。

  防範提示:要謹記應聘工作本身不需要任何費用。應優先選擇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和具備《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的正規市場仲介機構,對於以先交費作為條件的招聘面試實習等都需謹慎對待。

  【陷阱4:刷單返利類詐騙

  一些詐騙分子打著高薪兼職、點擊鼠標就賺錢、刷單返現、抖音快手點讚員等幌子進行詐騙,其特點是門檻較低,號稱輕鬆兼職、薪酬豐厚。

  防範提示:不要輕信既輕鬆又賺錢的好差事,天上不會掉餡餅,掉下的往往是陷阱。同時要注意個人信息安全,不輕易洩露銀行卡、網銀、支付寶等密碼信息,不隨意打開陌生網址鏈結。

  【陷阱5:付費內推、優先錄用

  個別仲介機構或個人以“幫助”求職者通過所謂內部推薦進知名企業、國企央企或者優先錄用等名義收取高額費用。如求職者被錄用,機構就歸功於己;如求職者沒被錄用,就會以種種理由搪塞,拒絕退還相關費用。

  防範提示:收費內推、保錄取等多屬虛假宣傳,求職者千萬不可抱著“走捷徑”“靠關係”等心態輕信騙子的話術。

  【陷阱6:培訓就業變高額借貸

  個別仲介機構或用人單位以高薪就業作為誘餌,向高校畢業生承諾培訓後包就業,但須向指定借貸機構貸款支付培訓費用。培訓結束後,培訓機構往往難以兌現承諾,或推薦的工作與原先承諾相差甚遠,畢業生可能會面臨身負高額借貸又沒有實現就業的不利局面。

  防範提示:要看機構或企業經營範圍是否包含培訓內容,看承諾薪資是否與社會同等崗位大體一致,慎重簽署貸款協議或含有貸款內容的培訓協議。

  【陷阱7:合同簽訂藏“貓膩”】

  有的單位僅簽訂《就業協議書》,或以談話、電話等口頭形式約定相關事項,沒有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有的合同內容簡單,缺少工作崗位、工作地點、工資、勞動條件、合同期限等具體內容;有的以少繳稅款為由,準備兩份不同薪資的“陰陽合同”;還有的包含“霸王條款”,要求幾年內不得結婚、服從加班、試用期離職不結算工資等。

  防範提示:在簽訂勞動合同前,應與用人單位認真協商、慎重對待,不可草率簽訂。特別要高度警惕勞動合同中于法無據、明顯不合理的條款,防止掉入陷阱。

  【陷阱8:假試用、真使用

  有的單位超過法定時間上限約定試用期,或者重復約定試用期;有的以試用期為由,支付工資低於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或者不繳納社保;還有的大量招聘應屆畢業生,試用期約定較低的工資,等試用期結束後便以各種理由解聘。

  防範提示:任何違反法律規定的試用期約定無效。試用期最長不超過6個月,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試用期內應正常繳納社保,工資不低於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80%。

  【陷阱9:扣個人證件原件

  有些用人單位或仲介機構借保管或辦理社保、申辦工資卡等名義,扣押求職者身份證、畢業證、學位證等個人證件原件。這種情況非常危險,可能會盜用求職者信息從事開銀行卡等不法行為。

  防範提示:不要將證件原件交付他人,如有需要,出示即可。需證件複印的,要在合適位置註明具體用途。

  【陷阱10:玩文字遊戲美化崗位

  有的單位為增加對畢業生的吸引力,故意誇大單位規模、業績、發展前景、工資和福利等;有的玩弄文字遊戲,對招聘職位模糊化處理,將銷售員、業務員等職位美化成“市場部經理”“事業部總監”等。

  防範提示:求職時要多種途徑了解公司背景,詳細詢問崗位信息、工作內容,避免入職後與預期有出入。對長時間大量招聘的要提高警惕。(記者姜琳)

編輯:羅萌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民生直通車丨畢業生應聘,這十大“坑”要避!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