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博物館帶回家 北京地區博物館文創一年賣了2億元

來源:北京青年報 | 2024年05月26日 10:44:05
北京青年報 | 2024年05月26日 10:44:05
原標題:北京地區博物館文創一年賣了2億元
正在加載

  作為2024北京博物館月的第二個主題周,昨日,2024北京博物館月“文創周”系列活動在國家自然博物館啟幕,2024北京文博創意設計大賽和博物館文創市集也正式啟動。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文創週期間本市將在國家自然博物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等博物館設立6個文創市集,市民遊客在現場不但可以淘到眾多精品文創産品,還可參與豐富多彩的“社教活動”。據北京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本市把文創展銷空間打造成博物館“最後一個展廳”,出政策、搭平臺鼓勵博物館文創開發,去年北京地區各博物館文創産品營業額超2億元,讓眾多市民遊客真正實現了“把博物館帶回家”的美好願望。

  文創展銷空間變身“最後一個展廳”

  當前,“博物館熱”持續升溫。社交媒體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購買精美的集章冊打卡,分享打卡博物館的體驗。在異地旅遊行程中加入博物館成為不少人的必選項,甚至有人為一座博物館“奔赴一座城”。從小櫃臺到大空間,從小規模展示到大規模集聚,近年來,北京市文物局探索出局屬博物館文創開發模式,通過文創空間提供文創産品展示銷售的空間和群眾觀展所需的便利服務,打造博物館“最後一個展廳”。

  市文物局文物市場管理處文創負責人鞠金哲介紹,截至目前,首都博物館、北京市白塔寺管理處、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北京大覺寺與團城管理處、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北京藝術博物館和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等多家市文物局所屬博物館已經設立文創空間,效果良好,深受群眾歡迎。

  北青報記者在北京藝術博物館文創産品區域看到,依託壽文化和春日花卉設計的冰箱貼設計感十足,部分冰箱貼運用了“開門”設計,頗有巧思,令人愛不釋手。“在北京藝術博物館,看似普通的冰箱貼因為設計獨特,銷售量非常驚人,僅在一個週末冰箱貼産品就有十幾萬的銷售額。”鞠金哲説。

  出政策搭平臺鼓勵博物館文創開發

  近年來,市文物局主動作為,調動博物館文創工作積極性。市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宋豪傑介紹:“北京通過統籌構建‘大文創’格局、優化文物IP市場化發展路徑、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産價值等多措並舉,策劃推出更多真正彰顯首都特色、承載中華文化的‘大文創’精品,打造更多有內涵、有品質、受歡迎的‘大文創’品牌,實現人民群眾‘把博物館帶回家’的美好願望。”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本市相繼出臺《關於推動北京市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産品開發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推動局屬博物館文博文創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激發各館文創開發的積極性。同時,市文物局與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於2018年聯合創立了北京文博衍生品創新孵化中心平臺,作為全國首個以IP授權為核心、提供博物館文創開發全鏈條服務的平臺,中心始終積極發揮其資源集聚和公共服務優勢,以博物館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為推進文博單位文創産品開發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截至目前,北京文博衍生品創新孵化中心平臺累計採集博物館文物藏品素材超4萬件(套),收錄精品博物館文創作品5萬餘件,頒發數字版權登記證書近2萬件/套,170余家文博單位、520余家文博文創服務企業及近千位專業設計師入駐。通過平臺支持,全市多家博物館與中國金幣總公司、中國人民銀行、工商銀行、可口可樂(中國)、小米科技、騰訊科技、螞蟻集團、北京建築工程設計研究院等知名品牌有效對接並達成IP授權簽約、文創落地轉化項目百餘項。

  去年在京博物館迎客近9000萬人次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有序推進文物活化利用和博物館文化創意産品開發工作,充分拓展發揮北京地區文博文創展示規模及集聚效應,市文物局創新籌建“北京地區博物館文創精品展示中心”,集中匯聚首都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北京市白塔寺管理處、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中國農業博物館、中國鐵道博物館等數十家北京地區博物館及文創企業依託館藏珍貴文物資源開發的近千件文創精品。持續努力也帶來了可觀的收益。據統計,去年北京地區各博物館文創産品營業額超2億元。

  北京作為世界著名古都、歷史文化名城,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豐富的歷史文化已成為北京的“金名片”。北京市文物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北京地區博物館共有253家,全年累計舉辦展覽600多項,接待觀眾近9000萬人次,逛博物館已經成為首都市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為了讓市民遊客全方位感受博物館之城的文化魅力,2024北京博物館月活動於上周啟動,今年的博物館月共包括展覽、文創、電影、閱讀四大主題周,其間將有過百家博物館推出線上、線下近千場展覽,每天面向社會公眾發放過萬張博物館免費免預約門票。

  現場

  文創市集新品扎堆 市民遊客冒雨“搶貨”

  5月25日至31日,由北京市文物局主辦的2024北京博物館月第二個主題周“文創周”系列活動全面展開,其中最受市民遊客歡迎的,無疑是在國家自然博物館、北京藝術博物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北京大覺寺和團城演武廳、北京市白塔寺管理處、中國鐵道博物館舉辦的六大文創市集。

  昨日北京的天空飄著小雨,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市民遊客逛博物館文創市集的熱情。北青報記者在國家自然博物館文創市集上看到,各大博物館和公園帶來的文創産品琳瑯滿目,既有設計精緻的冰箱貼、包,也有造型別致的吸睛擺設,幾乎每個展位前都擠滿了人,或向工作人員詢問展品詳情,或直接買走心儀的文創産品。

  在古陶博物館展位上,北青報記者看到了類似甘肅馬家窯文化出土“瓶瓶罐罐”的縮小版擺設。“這些文創産品大多有文物原型,設計師再進行創作,形成精美的藝術擺件。”展位工作人員向逛展市民遊客熱情地推介著。在國家自然博物館文創産品銷售區,除了常見的冰箱貼、水杯、本子等文創産品,還有猛犸象馬克杯、黃河象塗色套裝、中國恐龍展立體拼插模型等産品,非常受觀眾的歡迎。

  據介紹,此次文創市集活動邀請了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等28家北京地區博物館及文創企業,天壇、北海、中山、景山、陶然亭等5家北京地區公園及“北京禮物”五大主打品牌文創。在突出自然科技類文創特色的前提下,重點展示800余件博物館文創新品及“網紅”文創佳品,創新展現文創衍生、跨界聯名、文創美食及潮流國貨等新生産品。

  對話

  博物館文創“出圈”應避免同質化

  對話人:國家自然博物館副館長劉林德

  北青報:目前國家自然博物館的文創産品研發情況如何?

  劉林德:我們有一個文創産品研究團隊,既有國家自然博物館工作人員,也有合作公司的工作人員。在每一款産品設計、上市全流程中,國家自然博物館科研、展陳等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也都會參與進來,提出專業意見。這個團隊主要打造自研産品,比如祿豐龍蛋寶寶和恐龍腳印文創雪糕、猛犸象咖啡杯、鹿科動物木質拼插模型系列玩具等,都是館內的爆款文創産品。

  北青報:如何在博物館文創産品研發中避免同質化?

  劉林德:避免同質化的核心是開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産品,比如我們的爆款文創産品猛犸象咖啡杯,其設計原型正是館內“古哺乳動物”展廳陳列的一具猛犸象的骨骼標本。在設計時,館內工作人員根據猛犸象的骨骼情況,按比例對其進行“復刻”,同時,利用巧思將猛犸象的長牙做成咖啡杯的手柄,十分受大小朋友的喜歡。我們還注重將文創産品打造成系列,比如咖啡杯和馬克杯系列産品都非常受歡迎,馬門溪龍馬克杯目前就處於脫銷狀態。在文創産品開發規模上,我們按照“嚴選”模式精研開發,目前有自研産品幾十個,盡全力出精品。

  北青報:博物館文創産品如何做好品控避免滯銷?

  劉林德:在自研産品上,我們有穩定的合作廠家。在合作産品上,我們有穩定的合作商家,挑選出適合自然博物館科普風格類的産品。在庫存方面,我們基本上按照三年銷售完成的節奏進行把控,確保庫存不積壓。通過以上措施,目前我們還沒出現過滯銷或冷門産品。去年,線上、線下各類商品銷售年營業額達到近千萬元。本組文/本報記者  劉洋

編輯:陳平麗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把博物館帶回家 北京地區博物館文創一年賣了2億元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