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偏愛”上了年紀的慢病人群 中老年對皮膚病要怎麼預防?

來源:揚子晚報 | 2024年05月26日 11:09:40
揚子晚報 | 2024年05月26日 11:09:40
原標題:中老年對皮膚病要怎麼預防?
正在加載

  這種皮膚疾病為何偏愛中老年慢病人群?專家建議:“防”大於“治”。

  專家提醒,皮膚作為人體的第一道生理防線和最大的器官,可以幫助抵禦外來病毒的侵襲,因此,皮膚問題不僅關乎顏值,更關乎健康。尤其是對於身患慢性病的中老年人。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呂彥霖

  50歲以上人群易遭受“切膚之痛”,預防需“化被動為主動”

  數據顯示,中國人皮膚疾病患病率高達40%-70%,所致健康壽命損失在所有疾病中位列第四。隨著年齡增長,中老年人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逐漸衰退,皮膚的生理結構逐漸發生退行性改變,皮膚自然老化,以及合併慢性病等原因,皮膚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

  專家指出,中老年人常見的皮膚病有帶狀皰疹、皮膚瘙癢症、濕疹等,其中,作為一個往往被很多人輕視的感染性皮膚疾病,偏愛中老年人群的帶狀皰疹嚴重危害著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也為醫療系統及社會經濟帶來負擔。

  帶狀皰疹又稱“纏腰龍”,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膚病,年齡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嚴重,在中國,50歲以上人群每年新發帶狀皰疹約156萬人。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明基醫院皮膚科主任康莉介紹,帶狀皰疹可導致紅斑或簇集性水泡,多發于身體一側並沿某一週圍神經區域呈帶狀排列。除了造成皮膚損傷外,帶狀皰疹還會影響到神經,從而引發劇烈的疼痛,急性期疼痛可如灼燒、電擊、刀刺一般,部分患者疼痛甚至會持續數月甚至終生,令人不堪忍受,導致焦慮、抑鬱、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一系列問題。“50歲及以上的中老年人是帶狀皰疹的高發人群,而且發病後症狀更加嚴重、重症率更高、神經痛時間更長”,康莉説。

  目前,帶狀皰疹的治療方法包括抗病毒、鎮痛、糖皮質激素等,但對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療效較為有限。因此,化被動治療為主動預防,將疾病管理關口前移,無疑是遠離“切膚之痛”的關鍵手段。

  “對於帶狀皰疹這類感染性疾病,‘防’大於‘治’。”康莉提醒,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保證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適度鍛鍊等等。除此以外,接種疫苗也是中老年人獲得特異性免疫、預防帶狀皰疹的重要措施,當前,國家衛健委明確建議老年人注射帶狀皰疹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

  中老年慢病人群尤需警惕,接種疫苗三大重點要注意

  伴隨免疫力下降,中老年人群同時也是各種慢性病高發的重點人群。數據顯示,我國約3/4的老年人患有1種及以上慢性病,同時患有2種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已超1/3。南京市鼓樓區中央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科長鄭萍介紹,相比于一般人,中老年慢病人群離帶狀皰疹等感染性疾病更近。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病患者罹患帶狀皰疹風險增加24-41%,而且他們感受到的痛感也更強烈。與此同時,罹患帶狀皰疹也會增加其慢病的管理難度。

  然而,在中老年疫苗接種方面,目前仍然有一些“疑難雜症”亟需解決,比如接種意識不足、存在疫苗認知誤區等等。對此,鄭萍表示,門診中常見有中老年人擔心患有慢性病就不能進行疫苗接種,實際上慢性病不是疫苗接種的禁忌證。只不過需要科學地把握接種時機,也就是説當慢性病控制得比較平穩,是可以接種疫苗的;當處在急性發作期或者疾病進展期,這時候需要延緩接種疫苗。

  “中老年慢病人群應更加警惕帶狀皰疹風險,通過接種疫苗這种經濟、有效且科學的手段進行預防。”鄭萍表示,中老年群體在接種疫苗時要牢記三大“關鍵詞”,年齡、保護效力和禁忌證。不同疫苗的適用年齡不一樣,對於同一種疾病也有不同的疫苗可供選擇;保護效力指接種疫苗人群與未接種人群相比,減少疾病風險的程度,不同疫苗的保護效力也是不一樣的;禁忌證就是指誰不能接種該疫苗,比如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抑制疾病患者不能接種減毒活疫苗。建議中老年群體結合自身健康狀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疫苗選擇。

編輯:陳平麗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皮膚病“偏愛”上了年紀的慢病人群 中老年對皮膚病要怎麼預防?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