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視頻平臺“套娃式收費”為何屢禁不止?

來源:北京青年報 | 2024年05月26日 10:53:03
北京青年報 | 2024年05月26日 10:53:03
原標題:長視頻平臺“套娃式收費”為何屢禁不止?
正在加載

  近日,某古裝劇在騰訊視頻熱播。有觀眾表示,即使是VIP付費會員,也依然需要看包括片頭廣告、片中彈窗廣告、片中植入軟廣、片尾廣告等。此外,騰訊視頻還“套娃式”地在VIP上推出了“SVIP超前觀看”機制,VIP加上SVIP,“看部劇要花四五百塊”。不少會員觀眾對此不滿。

  VIP+SVIP看劇一年要花四五百元

  觀眾李女士表示,自己是騰訊視頻一直以來的VIP,想著購買了VIP就可以享受網站上的會員權益了,比如無廣告、解鎖最多的劇集等。然而,在上述熱播劇上,這些權益似乎都不奏效了。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截至發稿前,該劇已經更新到第17集,其中,第1集和第2集可以免費看,第3集僅限VIP,第4集到第6集限時免費,第7集到16集僅VIP會員可以觀看,SVIP則可以搶先看最新一集17集。

  普通VIP會員想要觀看同樣的集數還需要升級SVIP。舉例來看,一部三四十集的電視劇,購買VIP(連續包月首月15元)加上SVIP(連續包月首月19元),最少要花費34元;一年的“雙V”價格則要400多元 (VIP連續包年首年178元,SVIP連續包年首年288元)。

  事實上,VIP的權益不止在多看劇集上“縮水”,在免看廣告方面,也困擾著觀看者。“不僅不能解鎖SVIP的劇集,VIP還依然需要看廣告,只有片前的可以跳過,中間的大量廣告植入太深了,避免不了。”李女士表示。

  為何會員依然需要看廣告?騰訊客服對此表示:“作為VIP會員,能享受減少前貼片廣告特權,節省觀影時間。但因版權方限制,部分影片仍有廣告。”

  需要花的錢越來越多,權益卻沒有得到真實有效的提升,不少網友認為“SVIP”就是換湯不換藥的“超前點映”。

  “套娃式收費”曾被消協多次點名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2019年年底,上海律師林健向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起訴騰訊視頻,稱騰訊視頻的VIP服務寫明了“熱劇看全集、熱劇提前看、會員免廣告”等宣傳語,但真正的VIP會員依然面臨許多無法看全集、無法提前看、廣告無法跳過的情況,這屬於貨不對板,一定程度上算是商業欺詐。

  經過上訴,最終的判決結果顯示,法院確認《騰訊超級影視VIP會員服務協議》部首及導言部分中的“雙方確認前述條款並非屬於合同法第40條規定的‘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條款,並同意該條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條款無效;判決騰訊公司賠償林健經濟損失和公證費用。

  總的來説,法院認定“套娃條款”無效和強迫選擇條款不生效,但是沒有認定騰訊視頻在提供服務中存在欺詐行為。

  實際上,消協等機構也在對此事進行關注。2020年4月,浙江省消費者保護協會約談了包括愛奇藝、騰訊視頻在內的11家國內視頻、音頻網站,針對廣告宣傳、自動扣費等問題提出了整改意見,其中包含老生常談的廣告特權描述不清、涉嫌虛假宣傳,以及增設收費項目等最常見的投訴。

  浙江消保委表示,有關視、音頻網站應採取有效措施,切實解決多項收費、多頭收費等“吃相難看”問題,確保會員服務透明、公平、誠信。

  2021年10月,浙江消協再次檢查相關工作,發現雖然相比過去有所進步,但一些基本問題沒有改變,例如會員廣告特權事前事後告知不充分,會員觀看部分影視劇要另外花錢和觀影存在時間限制等。不僅如此,浙江消協還發現了新問題,例如用戶充值成為會員後,平臺仍然會推送廣告,這些廣告很容易誤點,且難以退出。

  針對這些現象,浙江省消保委副主任兼秘書長崔礪金表示,會持續關注這類問題,同時加強監管和監督,幫助維護消費者權益,改善消費體驗。

  使用功能限制或致客戶流失專家建議出臺統一規範

  據介紹,目前,國內長視頻平臺大致有兩種盈利模式,一種是以芒果TV為代表的,主要靠賣版權盈利的模式,另一種就是以愛優騰(愛奇藝、優酷視頻、騰訊視頻)為代表的,主要靠廣告和會員制盈利的模式。

  經歷過早期互聯網的視頻平臺大都由免費網站發家,也就是免費觀看和廣告盈利組成的盈利方法,這適應的是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用戶經濟狀況。

  當版權時代來臨,廣告費不再能覆蓋版權費,便産生了會員制,此後又演變出了VVIP、SVIP。愛優騰三家平臺競爭激烈,以至於過去十幾年中,版權費用水漲船高,屢屢翻倍。但內容方面,爆款作品來回輾轉,彼此之間不存在過大的質量或風格差異,所以各自也不具備太強的粉絲黏性。這導致了“今天買了愛奇藝會員,明天要看別的劇,還得再買騰訊視頻會員”的情況,客觀上讓用戶感覺體驗了同樣的服務,卻耗費了更多的金錢。

  今年第一季度,得益於《繁花》等熱門劇集的播出,騰訊視頻付費會員數量同比增長8%,達到1.16億;付費會員收入同比增長12%。但這種向好的態勢能否持續,又能持續多久,依舊是國內的長視頻平臺需要面對的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平臺經營問題不能轉嫁給消費者,應該更多地在提高內容質量等方向努力,而不是靠打擦邊球甚至是違規讓消費者買單來“盈利”。有分析認為,長視頻平臺經歷了長年虧損,想要盈利無可厚非,但在用戶服務方面還需要多用心。資源分散、“套娃式”收費、無處不在的廣告和多種使用功能限制等現象頻繁發生,不僅會對視頻平臺自身造成不良影響,辜負用戶信任,更有可能最終失去用戶。

  專家紛紛呼籲行業不僅需要自律,還需要出臺相應統一規範,約束平臺行為。“長視頻平臺是需要規範發展的,其實任何平臺或者是交易的模式,都應該是自律和他律相結合的一個方式,來確保它的穩健發展。”資深産業經濟分析師、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將説。

  文/本報記者 溫婧  實習生 劉祉鷸

編輯:陳平麗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長視頻平臺“套娃式收費”為何屢禁不止?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