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經濟大省,正在拼命製造“千億縣”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2024年05月25日 07:09:37
每日經濟新聞 | 2024年05月25日 07:09:37
原標題:這個經濟大省,正在拼命製造“千億縣”
正在加載

  發力補齊縣域經濟短板,山東很迫切。

  作為我國GDP排名第三的經濟大省,山東縣域總人口超過全省的一半,縣域經濟總量佔全省四成,在區域經濟發展版圖中舉足輕重。

  但立足現實,山東千億縣、百強縣數量增長緩慢甚至一度下跌,省內“領頭羊”膠州、龍口等相比全國頭部強縣差距明顯,魯西、魯南大片“洼地”更是亟待崛起……

  當地早就意識到,“無論從縣域自身發展來看,還是與江蘇、浙江等省份相比,山東縣域經濟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質量效益不高不優等問題短板”。

  近日,繼打響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發令槍”之後,《山東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正式出臺,並選出40個試點縣域,分類開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點工作。

  “點將出征”,山東縣域經濟能否如願突圍?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差距

  縣域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鄉村,是區域發展的重要基本盤。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1866個縣域佔國土面積約90%,縣域總人口占比約為52.5%,GDP佔比38.1%。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高國力此前受訪指出,我國城鎮化的上半場主要靠大城市推動,現在這些發動機動力減弱了,需要以縣城為主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來接續。

  作為全國人口和經濟大省,擁有遼闊縣域的山東自然也不例外。

  而在當地看來,無論是鋻於新型城鎮化可以為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強勁動力,還是鋻於縣域發展“標兵漸遠、追兵漸近”的態勢,山東都必須加快腳步。

  這種危機感從何而來?

  賽迪顧問發佈的《2023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報告顯示,山東共有百強縣13個,在江蘇(23個)、浙江(16)之後,排名全國第三。三省中,山東擁有的縣級市和縣的總量最多,但百強縣數量最少。

CFF20LXzkOwOviaVPnLicrY3199ZuxOxqUzZEMLY7CZicqZrtecz0AJsXQ0aVl40cW3fGUDBRhUCHUVibKjmwWfnaQ.png

  差距進一步體現在經濟強縣的實力上。截至2022年,江蘇GDP超1000億元的千億縣多達21個,浙江9個,山東則僅有5個。其中,山東的榮成、鄒城、壽光3個縣(市),GDP均在1000億元左右,在全國千億縣中排名靠後。

CFF20LXzkOwOviaVPnLicrY3199ZuxOxqURULkW8pRVfydDg1vPP5N5lwrnRUaRiccJuzRCsaBSu56VmYztABtoSA.jpg

  更值得警惕的是,拉長時間線看,山東巔峰時期的百強縣數量曾多達27個,排在浙江之前。但從2017年到2023年間,山東百強縣從21個降至13個。

CFF20LXzkOwOviaVPnLicrY3199ZuxOxqUJTWupvY5clz9omJVEpca1kOiaVKLe5tpWmiagNnUCsnX0EYBdKUTBLYg.jpg

  不僅百強縣數量銳減,截至2022年,山東千億縣數量對比2017年並無變化。與之形成反差的是,近年來全國千億縣數量快速增長,其中僅2022年就新增11個、總數達到54個。作為經濟大省的山東卻處於停滯狀態,多年未有新增。

  去年12月,山東省委財經辦、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曾在新聞發佈會上解讀稱,山東縣域經濟基礎好,發展潛力大,但同時也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發展活力、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

  為補齊縣域這塊短板,山東近年明顯加快了腳步。

  去年底,山東先後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山東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提出“力爭用3年的時間,推動強縣進位、弱縣趕超”。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培強

  在厘清方向思路、明確任務目標後, 根據最新公佈的《試點方案》,山東在全省136個縣域中選出40個縣(市、區),明確要通過開展引領發展、特色發展和跨越發展三類試點,積極探索不同類型縣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模式,進一步畫出“作戰圖”。

  這項方案的一大亮點在於“分類施策”。

  按照當地媒體的説法:既不能因循守舊、故步自封,也不必以“別人有我也要有”的思維打量自身,陷入同質化競爭的困境。分類開展試點,旨在“加快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經驗,為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典型案例”。

  40個試點縣域名單也隨之揭開面紗。

CFF20LXzkOwOviaVPnLicrY3199ZuxOxqUBdTGwPgicq1jgMjAQh34qStgNAIbWcTlsjzrVJwC2vvSNGiaW22icUtOQ.png

  打一個形象的比喻:

  10個引領發展試點的縣域相當於“優等生”,對標的是先進省份強縣,要在全省發展中要起到引領示範作用;

  10個特色發展試點縣域相當於“特長生”,要發揮比較優勢,做強特色産業,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20個跨越發展試點縣域則相當於“潛質生”,以經濟薄弱縣、財政困難縣、特殊類型縣等為重點,需加大傾斜支持力度,提升“輸血”效能,激發“造血”潛能,增強“活血”功能。

  根據賽迪顧問研究,與江蘇、浙江縣域經濟呈現明顯相互競逐的“狼群模式”不同,山東縣域經濟整體呈“雁行”梯隊式發展格局,是較為明顯的傳統産業升級驅動主導模式。

  換句話説,在山東現有格局下,頭部強縣的引領帶動尤其關鍵。

  從全國排位看,此次入選引領發展試點的10個縣域中,龍口、膠州分別位列2023年全國百強縣第8、第17位,佔據山東在20強中僅有的2個席位。相比之下,浙江有7個縣域上榜20強;江蘇有6個縣域上榜20強,且全部集中在前10名。

  “對比昆山、江陰等超強縣的發展模式,我省縣域經濟産業轉型升級滯後、創新驅動作用不強、內部發展水平不均衡等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當地媒體如是反思。

  在此背景下,《試點方案》明確提出“力爭培育更多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經濟強縣”。具體到三年行動目標:到2025年,山東全省地區生産總值1000億元以上的縣(市、區)將達到30個、700億元以上的達到50個。

  相對樂觀的是,目前山東有不少縣域有望在短期內晉級千億GDP。其中,滕州2023年GDP為946.08億元,平度、肥城、招遠、廣饒、諸城、萊州等多個縣(市)GDP均超過800億元。

CFF20LXzkOwOviaVPnLicrY3199ZuxOxqUthchslytWP347iccVLOkaJCIwoUFme9qVRKNa7oN6TIqewVlJkbdQtw.jpg

  這些備受期待的“種子選手”,也鉚足了幹勁往前衝。比如,滕州已明確2024年GDP目標為突破1000億元大關,志在“躋身千億縣級市行列”。平度則將千億GDP目標時限確定在2026年,實現“綜合實力躋身全省縣域發展第一方陣”。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扶弱

  “雁行”模式下,頭部強縣往往能帶動區域發展整體躍升。但也應看到,一些地區發展動能不足的根源同樣在縣域。

  也就是説,不僅要“培強”,更要“扶弱”。

  從2022年數據看,山東全省136個縣域中,經濟體量不足400億元的有59個,佔比達到43%。其中,一直被視為山東區域經濟發展“洼地”的魯西地區集中了大量經濟弱縣。

  在此次公佈的山東40個試點縣域中,共有20個納入跨越發展試點,也是數量最多的類別。根據《試點方案》,這是統籌考慮經濟總量、人均水平、發展內勁等因素,選擇出的20個相對薄弱縣域。

  而在這20個縣域中,僅菏澤、棗莊、德州、聊城、濱州魯西5市就佔了13席。其中擔當“魯西崛起”率先突破重任的菏澤入選縣域最多,達到4個。扶持“洼地”之迫切不言而喻。

  為推動這些薄弱縣域加快跨越發展,《試點方案》還提出“加碼”舉措:確定9個縣域實行省政府領導同志包保機制,省政府部門、省屬企業、省屬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組成對口幫扶小組。

  在山東的縣域經濟版圖中,還有另一塊亟待提升的空間。

  作為全省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經濟總量第五的地級市,臨沂不僅面臨百強縣“挂零”的尷尬處境,其下轄區縣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也一度受到外界關注——2022年,除蘭山區GDP過千億外,臨沂其餘11個區縣GDP均在700億元以下,其中排名末位的蒙陰縣GDP不足蘭山區的兩成。

  在此次試點縣域中,臨沂沂水和蒙陰、平邑3個縣也分別被納入特色發展和跨越發展試點名單中。

  此外,《試點方案》提出:“強化毗鄰縣域協同聯動發展,探索開展跨省合作。”這意味著,不同梯隊、類別的縣域不僅要競相發展、錯位發展,還要聯動發展。

  從公開信息看,支持區位相鄰、資源稟賦相近、産業發展相融、人緣文化相親的毗鄰縣域探索一體化發展路徑,此前山東省內已有一些探索,包括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先行區、膠州-高密臨空臨港協作區、平度-萊州-昌邑綠色化工聯動區等跨縣域、跨市域聯動發展模式都在積極探索推進中。

  對標先進,經濟大省山東要補齊縣域短板仍然任重道遠。但可以預見的是,在省市縣三級協同發力下,難題將逐一破解,“落後者”將加速追趕。

  記者|程曉玲

  編輯|劉艷美 孫志成 杜波

  校對|趙慶

編輯:黃佐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這個經濟大省,正在拼命製造“千億縣”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