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上海:創新全鏈條賦能産業發展

來源:新華網 | 2024年05月25日 20:24:57
新華網 | 2024年05月25日 20:24:57
原標題: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上海:創新全鏈條賦能産業發展
正在加載

  新華社上海5月24日電 題:上海:創新全鏈條賦能産業發展

  新華社記者董雪、周琳

  如果把上海80%的大模型企業聚集到一起,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記者近日來到上海專門為大模型企業打造的孵化和加速載體——“模速空間”,這裡入駐了近70家大模型相關企業,正在用創新生態助力大模型産業“加速跑”。

  模速空間。 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快速生成視頻,為影視行業省去實地拍攝的成本;輕鬆“畫”出模特圖,幫助電商平臺的商家快速上架新衣;智慧寫作文稿,提升客戶的辦公效率;助力生物育種,成為選種育種的人工智慧“助手”……在模速空間,一家家大模型創業企業展現出了賦能千行百業的無限可能。

  大模型引領新一輪人工智慧變革,上海正在以“集中孵化”的形式呵護這些極具潛力的“幼苗”成長壯大。“對於大模型創業企業來説,算力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在模速空間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大模型企業、智象未來生態合作部總經理沈偉峰説,“模速空間提供算力調度平臺,幫企業拿到算力並且提供補貼支持。”

  模速空間運營方、上海大模型生態發展有限公司總裁陳海慈告訴記者,不只是算力調度平臺,模速空間針對大模型創業企業面臨的難點和痛點,還打造了開放數據平臺、評測服務平臺、金融服務平臺和綜合服務平臺,為企業夯實要素保障。

  銜遠科技首席架構師丁成舉例説:“備案是大模型走向商業化的重要一步,大模型只有通過備案才能向公眾開放,而模速空間已經開通了線下備案服務。”

  模速空間內的展示區。 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如果説高質量的孵化和加速機構幫助産業實現從1到10的跨越,那麼新型研發機構瞄準的則是0到1的突破。記者從上海市科委獲悉,正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上海,近年來著力打造創新全鏈條,激發創新活力,賦能産業發展。

  走進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無論會議室、辦公室還是走廊,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黑板。這是數學家們提出的小需求,用來“捕捉”隨時閃現的靈感。

  今年1月,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正式揭牌。這一由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領銜的研究院,向全球人才拋出橄欖枝,截至4月底已有來自十余個國家和地區、40位頂尖科學家入駐。

  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新華社記者 周琳 攝

  不看“短平快”,只看“原創性”。研究院副院長胡森説,通過薪酬、評價等體制改革,研究院吸引人才面向基礎學科、人工智慧等領域,全力以赴攻克數學難題。

  在上海,這類新型研發機構的組建和發展如火如荼。上海市科委介紹,聚焦人工智慧、Web3.0、合成生物等前沿領域和數學等基礎學科,上海近年來打造了上海浦芯未來互聯網技術研究院、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上海科學智慧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

  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揭牌儀式現場。受訪者供圖

  “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面向全球開展合成生物領域人才網絡搭建、技術合作、概念驗證、科技成果轉化等工作。”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戰略發展委員會主席金勤獻説,該中心正在圍繞生物醫藥、高價值分子、大宗化學品打造三個轉化平臺,實現技術到商業的轉化。

 5月23日,大模型企業、智象未來生態合作部總經理沈偉峰為採訪團介紹運用大模型文生視頻。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記者從上海市科委了解到,著眼“從0到10”,上海接下來將聚焦前沿賽道啟動7到10家高質量孵化器,設立早期孵化基金,推進“超前孵化”“深度孵化”和“孵投聯動”。同時,加強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和運行,到2025年重點培育20傢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

編輯:林濤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上海:創新全鏈條賦能産業發展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