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婚禮我做主” 年輕人的婚禮創造新“花樣”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4年05月23日 12:38:20
中國青年報 | 2024年05月23日 12:38:20
原標題:“我的婚禮我做主” 年輕人的婚禮創造新“花樣”
正在加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婉 見習記者 李思 實習生 慕蓉菲

  最近,自媒體博主阿康(網名)發佈的一條標題為《婚禮哪些儀式可以取消?我:全部取消》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火爆,目前已有超260萬次的播放量、5400多條彈幕和3600多條評論。該視頻記錄了阿康和女友舉辦的一場特殊婚禮。婚禮沒有車隊,沒有接親,也沒有伴郎伴娘,二人甚至連鑽戒也沒有。“我不喜歡千篇一律的流程,女友不喜歡煽情催淚的儀式。”阿康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未來也不打算去補婚紗照等流程,倒是可以在婚後旅行的時候創作一番,再拍個視頻。

  “簡直就是夢寐以求的婚禮!婚禮本來就是雙方開心地舉辦慶祝,而不是作秀走場的形式。”“有意義!一定要推廣極簡婚禮,杜絕大擺大辦奢侈浪費。”“快樂有了,家人朋友關係也拉近了,錢也省了,也沒那麼繁瑣和勞累,挺好的。”視頻評論區中,網友們為阿康二人的做法點讚並獻上祝福,更是有不少網友分享了自己辦婚禮的經歷及婚戀觀念,並普遍認為簡單的婚禮同樣很精彩。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近期對1251名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8.4%的受訪青年支持舉辦極簡婚禮,63.4%的受訪青年認為極簡婚禮應取消婚鬧等不良習俗。新時代的年輕人對婚禮有了許多觀念上的轉變。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民政部培訓中心)婚慶服務與管理教研室主任黃曉強認為,這些變化體現在對婚禮形式和內容的重新審視以及對傳統婚禮習俗的挑戰,如抵制天價彩禮、拒絕婚鬧,追求簡約和個性化的婚禮等。

  年輕人的婚禮主角意識增強

  極簡婚禮的流行被許多年輕人認為是追求個性化和自由的體現,他們將自己的創意和愛意融入其中,豐富婚禮的內容,使其既簡約又不失個性和浪漫,玩出新“花樣”。

  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的孟祥瑜和陳柏霖參加了由校團委主辦的研究生畢業集體婚禮,還邀請30多位共同好友參加他們的“轟趴婚禮”,一起吃喜歡的食物、聊喜歡的話題、玩飛盤。

  孟祥瑜提到,在集體婚禮中接受老師和同學的祝福,並領取學校向新人贈予的寓意著“一錘定情”的精工錘,是為了在校園內留下最純真美好的回憶;在京郊優美的自然風光中叫上好友聚會,是為了借機感謝朋友們對二人感情的見證,感受屬於年輕人的自由歡樂。

  “大家玩得超級開心,很輕鬆,不會像傳統儀式那樣和大家有距離感,朋友們參與度也很高。總之很滿意自己的選擇!”孟祥瑜説,他們特意將“轟趴婚禮”中的儀式簡化,“畢竟婚禮並非結果,而是一個值得享受的過程”。

  天津市北辰區青年志願者協會常務副會長李靖介紹,除了常見的集體婚禮、主題婚禮、目的地婚禮外,目前備受年輕人青睞的“國潮風”也與婚禮進行了“混搭”,不少人結合傳統服飾、特色歌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元素,舉辦了富有文化底蘊的非遺婚禮。

  通過創新的方式,年輕人使婚禮變得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同時也能更好地體現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重要的是,無論選擇哪種形式,婚禮都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快樂和祝福的場合。”黃曉強指出,年輕人的婚禮主角意識增強,更加強調“我的婚禮,我做主”的觀念,“他們希望婚禮能夠真正體現自己的意願和風格,而不是僅僅滿足家人或社會的傳統期待”。

  更重經濟、環保的婚禮價值觀

  90後小夥兒劉洋前段時間在海南某個遊客罕至的海邊禮堂內,舉行了婚禮。他和妻子都是北京人,因為工作繁忙,婚慶公司的“大包大攬”讓兩人都“松了口氣”,直到婚禮前一天才趕去位於海南三亞的婚慶公司門店試穿婚紗,而這在旅行婚禮裏是常態。

  “我們更想把錢和時間都花在刀刃上。”劉洋説,原本心存疑慮的雙方父母,不僅對這場旅行婚禮評價很高,還積極向朋友推薦。據劉洋介紹,他找的婚慶公司是專業做旅行婚禮的,將禮堂裝飾、婚紗粧造、新房佈置、婚紗照拍攝、接機等服務都包含在套餐價格內,加上雙方父母的機票,這場婚禮的花費算下來不到5萬元。

  阿康表示,相比花幾十萬元去辦儀式、酒席,不如把錢用在買房子、還房貸等更加實際的用途上,通過視頻、藝術表演等創意方式替代傳統的環節,不僅能增添婚禮的個性化元素,成本也會大大降低。他婚禮的花銷就只有購買幾套婚禮禮服、朋友自發拍攝視頻的幾筆費用,總計在兩萬元以內。

  來自江西南昌的短劇女演員唐詩詩(化名)表示,她姐姐和身邊好友都算是極簡婚禮,婚禮流程不複雜,“主要就是和親朋好友一起吃個飯”。唐詩詩説,姐姐覺得婚禮上面所有的花費都不必要,不如用來買房、買車。

  據某傳統珠寶首飾行業銷售透露,近年來,特別是去年,新婚夫妻在他們門店裏購買鑽石戒指的比例大幅下降,許多人會因為“更保值”,將黃金戒指選作婚戒。他就常遇到許多人在選購“三金”“五金”時,乾脆將黃金戒指也算進去,更偏好工藝費較低、“性價比”較高的類型。

  極簡婚禮得到許多老一輩的支持

  老一輩對年輕人推崇的婚禮形式持有怎樣的態度?

  年近90歲的仇爺爺提到,自己一家三代嫁娶都沒有彩禮,所以不需要考慮經濟條件,只要孩子喜歡、對方人品好,家裏都會給予祝福,並鼓勵新人在酒席之外對結婚形式進行創新,這是幫助他們創造美好回憶的好方法。

  70多歲的何奶奶與常年駐外、從事外交工作的丈夫在年輕時就舉辦了一場簡潔又難忘的婚禮,物質方面兩人就簡單準備了些床品和服裝,婚禮結束便各自奔赴工作崗位。何奶奶的兒子是一名外交工作者,婚禮也延續了父母的風格:因接到緊急赴外任務,從決定結婚領證到兩桌親友的小型婚禮,只用了不到10天。

  平時愛刷短視頻的何奶奶還主動提供了旅行結婚的方案,認為這種新穎的婚禮形式,成本較低且能親近大自然,非常適合現在的年輕人。

  最近,許奶奶的女兒即將成婚,家人對於婚禮形式産生些分歧。許奶奶提到,女兒女婿想要一切從簡,打算領結婚證後一家人吃頓飯就行。她很認可女兒的計劃,但許奶奶的丈夫更想好好熱鬧一場,最終,“為了不給孩子們增加壓力,我倆商量後決定折中,讓我家老頭子出錢辦個小範圍的酒席”。

  “小兩口結婚是為了與合適的人生活在一起,而且兩人也都有些經濟基礎,他們自己沒有要彩禮的想法,我們也很支持。”許奶奶説。

  阿康的岳父母對彩禮的想法也類似。阿康坦言,經過岳父母的同意,他只是“象徵性地出了一點錢”,之後岳父母把這筆錢又全部返還給了他。

  對於當前熱議的彩禮問題,“高額彩禮並不能保障婚姻穩定,相反,過分重視彩禮金額、忽略感情基礎反而給婚姻家庭的和諧穩定埋下隱患。”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馬立文提到,從司法實踐看,大量超出家庭正常開支的彩禮成為很多家庭的沉重負擔,在婚齡較短的情況下,此種不平衡尤為凸顯,進而導致矛盾激化、彩禮糾紛數量增多。

  2021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4年提出治理高額彩禮,各地“移風易俗、整治高額彩禮”相關的行動也在進行,涉彩禮糾紛的審理越來越受到重視。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律師賈丹琦介紹,今年2月1日正式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彩禮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針對彩禮認定範圍、歸還原則及程序等予以規範,使得婚姻的時長、子女的存在以及彩禮的去向,都成為了判定彩禮歸屬的重要標尺,為我國彩禮司法辦案實踐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

  黃曉強認為,推行婚禮新風尚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他建議,高校開設婚戀教育相關的課程,內容包括婚戀關係、家庭關係、親子關係以及如何構建健康的婚姻價值體系等,幫助學生更懂愛,這對於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婚戀觀念、提升情感交流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編輯:劉京京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我的婚禮我做主” 年輕人的婚禮創造新“花樣”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