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線,多虧遇到她們仨!

來源:北京晚報 | 2024年05月23日 17:59:57
北京晚報 | 2024年05月23日 17:59:57
原標題:生死一線,多虧遇到她們仨!
正在加載

  昨天,經過多日的尋找,王先生終於見到了把妻子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三位救命恩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三位護士,並對她們表達了發自內心的感謝。巧的是,三位聯手救人的護士,也是昨天在現場才發現,她們竟是一個單位的同事。

  生命大救援

  ■麻醉科護士 安晴

  火速跑到站臺

  進行胸外按壓

  時間回到一週前。5月15日傍晚6時04分,在車公莊地鐵站內,獨自帶孩子出行的倪女士在候車時突然倒地,心跳驟停。危急時刻,眾多好心人接力伸出援手,對她進行了及時有效的現場急救,為後續入院搶救贏得了時間。第一位上前進行急救的,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麻醉科護士安晴。當時,下班的她剛進地鐵站,就聽到廣播裏在尋找醫務工作者,沒有絲毫猶豫,她立刻飛奔下樓趕到站臺。“當時看到倪女士已經倒地失去了意識,瞳孔散大,摸頸動脈也沒有脈搏,看胸廓也沒有呼吸起伏,我判斷她應該是心跳驟停。”有了初步判斷後,安晴馬上開始對倪女士進行胸外按壓。

  ■生殖中心護士 王樂

  聽到廣播趕來

  兩人接力搶救

  此時,人民醫院婦産科生殖中心的護士王樂,聽到廣播後也趕了過來。“當時看到有人正對患者進行胸外按壓,已經大汗淋漓了,我就想著上去幫忙,接力進行胸外按壓。”王樂説。

  ■內鏡中心護士 張渴

  加入搶救隊伍

  進行人工呼吸

  在兩人交替急救的同時,正在2號線等車的人民醫院內鏡中心護士張渴,也在焦急地尋找著6號線的這處站臺。“等我趕到時,看到那兒圍著一群人,人多力量大,我也趕緊加入了進去。按壓一段時間後,發現患者還沒有呼吸,我就開始配合胸外按壓對她進行人工呼吸。”張渴回憶道。

  “神器”顯身手

  地鐵人員送來AED

  心跳呼吸漸恢復

  在這個過程中,地鐵的工作人員及時取來了站內的AED,為倪女士進行了兩次除顫。在大家接力進行心肺復蘇和AED除顫後,等救護車趕到時,倪女士已經恢復了心跳和呼吸,現場急救成功了!

  送往人民醫院

  情況逐漸好轉 正進一步恢復治療

  隨後,倪女士被送往人民醫院急診科,值班醫生迅速為倪女士完成了氣管插管、呼吸機通氣等治療措施。急診科主任醫師郭楊介紹,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倪女士的情況逐漸好轉。入院的第三天,當聽到視頻裏傳來女兒的聲音時,她的睫毛微微顫動起來。“有反應了!”這讓在場的醫生和家屬激動不已。5月20日上午,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倪女士恢復了意識,已經可以簡單地溝通交流。當天中午,倪女士成功脫機拔管。目前,倪女士正在進一步的恢復治療當中。

  □關鍵

  及時有效的現場急救是創造奇跡的關鍵

  “患者發生心跳驟停,5天就能恢復清醒,算是比較快的案例,也可以説是一個奇跡。”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郭維感嘆説,能有這樣的奇跡,及時有效的現場急救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記錄顯示,從倪女士倒地到最終進入醫院進行綜合救治,用了大約20分鐘。這其中,有人目擊倪女士倒地後及時呼救,施救者正確判斷情況後第一時間進行了有效的心肺復蘇,保證了大腦等重要器官的灌注,甚至讓患者很快恢復了自主循環,這為後續治療打下了非常關鍵的基礎。”主治醫師劉思齊介紹。

  □暖流

  “看到越來越多人勇於伸援手”

  在妻子入院治療的同時,她的丈夫王先生一直在尋找救助妻子的好心人。在公交警方和醫院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當時急救的三位主力——安晴、王樂、張渴。當天,在幫忙把倪女士抬上救護車後,三人都默默離開了。直到5月22日,三人再次聚到一起時,她們才驚奇地發現:她們原來是一個單位的同事!三人當中,最小的安晴22歲,去年才剛剛入職;王樂32歲,是已有8年工齡的資深護士;張渴27歲,已經當了3年護士。

  雖然三人年齡不同、所在科室不同,但聽到地鐵廣播裏召喚醫務工作者時,她們都毫不猶豫地衝了上去。“無論是在院內院外,生命至上,救人永遠是我們醫務工作者的第一選擇和涌動在血液裏的本能!”三位護士堅定地説。

  張渴對現場的情況記憶猶新:“其實當時現場還有許多人參與了救助過程,有人幫忙打電話,有人照看患者受到驚嚇的孩子,有人提供急救指導……遇到這種突發情況,有越來越多的人勇於伸出援手並願意參與救助,這讓我們很感動。挽救一個生命就是挽救一個家庭,希望大家都能有勇氣伸出援手。”

  本報記者 徐英波

編輯:陳平麗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生死一線,多虧遇到她們仨!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