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掐尖”,為何屢禁不止?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24年05月22日 16:11:03
中國新聞網 | 2024年05月22日 16:11:03
原標題:小升初“掐尖”,為何屢禁不止?
正在加載

  中新網北京5月22日電(張鈺惠)正值小升初招生階段,許多家長為孩子的擇校問題東奔西走。與此同時,據媒體報道,一些機構舉辦的以配合個別學校“掐尖”為目的的招生説明會正在暗地開展。此外,一些學科類違規競賽、黑競賽以夏令營、冬令營或者研學等名義進行,其比賽結果是個別學校“掐尖”的重要依據。

  什麼是“掐尖”?如何“掐尖”?這一操作正在各式各樣小升初黑話的掩飾下隱秘地進行。

  小升初“掐尖招生”被約談

  近日,總臺《焦點訪談》欄目曝光了北京市部分學校存在“掐尖招生”現象。

  報道顯示,所謂“掐尖”,就是“點招”,是指個別學校通過各種違規手段,先於派位入學之前就鎖定並招收尖子生,以此來與普通學校拉開生源質量的差距。

  報道中還提到了“小五班”的概念,指的就是中學對小學五年級學生進行小升初選拔,入選的學生六年級就直接進入初中學習。

  對此,北京市教育委員會17日發佈通報表示,涉及的校外培訓機構核查工作正在進行中,隨後進行處置。針對學校違規行為,約談涉事學校負責人,責成學校立即整改,封存學生簡歷和試卷等相關材料,堅決杜絕“掐尖招生”等違規行為。

  黑話掩飾下的“掐尖”

  臨近招生季,“雞娃圈”的家長開始在社交平臺上説起小升初黑話。

  例如,“DZ”(點招)是指一些重點中學通過非公開方式提前錄取優質生源;“BS”(杯賽)是指被教育部門禁止的黑競賽,包括大師賽、華杯賽、希望杯等;“JL”(簡歷)是指向目標學校遞交的個人情況書面介紹,內容一般包括個人信息及校內榮譽、競賽名次、考試成績等……

  “簡歷發郵箱幾乎沒被下載,開放日的簡歷也沒被接收,上哪接‘MD’去啊?”有家長無奈表示。她所説的“MD”(密電),指的是一些學校主要針對五、六年級學生招生的非公開電話。

  中新網注意到,與家長們一起活躍起來的還有校外培訓機構。這類機構一般組織小學生學習奧數、英語等學科,爭取競賽名次,為學生被“掐尖”做好規劃準備。

  據某機構透漏,今年年初,北京某校組織冬令營,學生接到通知後入營進行奧數、信息學兩門考試,簡歷上體現一定的杯賽名次才會接到考試機會。

  用“雞娃圈”的話來説——能夠接到重點中學入營通知的學生都是“牛娃”,最後被錄取的更是寥寥無幾。

  “掐尖”為何屢禁不止?

  為促進教育公平,破解擇校難題,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早有政策規定。中新網梳理髮現,2014年,教育部開始推進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2019年,我國開始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

  免試就近入學政策之外,小升初為何還存在暗箱操作?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向中新網指出,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對違規招生行為視而不見、加以縱容,是重要原因之一。之所以地方教育部門不嚴查學校違規招生,是因為有著共同的“利益訴求”,即通過掐尖招生,打造義務教育名校、強校,追求升學率。

  “這是教育部門的職責錯位,不是努力營造當地良好的教育生態,而是追求功利的教育政績。”他表示。

  對此,熊丙奇認為,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扭轉升學政績觀,把依法治教,規範學校招生、辦學作為首要職責。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應要求每所學校改變通過掐尖招生來打造名校的思維,重視推進學校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5月9日,教育部決定開展基礎教育“規範管理年”行動,提出12條負面清單,其中多項與治理“掐尖”有關。並要求,對於漠視學校違規行為、敷衍塞責、處置不力的教育行政部門,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督辦問責。(完)

編輯:劉京京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小升初“掐尖”,為何屢禁不止?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