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做實做細就業指導服務 開展生涯教育 助力成長成才

來源: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19日 06:52:00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19日 06:52:00
原標題:開展生涯教育 助力成長成才(深聚焦)
正在加載

  大學生生涯教育,旨在幫助學生理性規劃自身學業與職業的發展,樹立正確擇業就業觀念,增強生涯管理能力和綜合就業能力。近年來,教育部建立健全生涯教育課程標準,各高校將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列入公共課教學計劃,為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5月12日,首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落下帷幕。比賽中,同學們描繪了自己的職業理想,就業指導教師分享了各校的教學實踐,集中展示了近年來高校開展生涯教育的探索和廣大學生為夢想而奮鬥的青春風采。

  本期教育版,我們聚焦幾位參賽學生的故事,探析他們成長背後的教育實踐。

  ——編  者

  兩年前,被錄取至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生態環境工程技術專業時,大一新生許秋實有些迷茫——“大學裏,我該做什麼?”“畢業後,將去哪工作?”

  通過學習、實踐,許秋實的未來規劃漸漸明晰。站在首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總決賽現場,講述自己的職業理想時,許秋實眼中有光:“我立志成為一名固廢處理方向的環保工程師,服務美麗中國建設。”

  從迷茫到堅定,是一些大學生的成長寫照。在學校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的幫助下,同學們主動探索,積極行動,邁好職業生涯發展的第一步。

  選  擇

  把個人發展和國家需要、社會發展相結合

  大一時,許秋實抱著試試看的念頭,參加了與污水處理相關的技能比賽,還加入了學校固廢資源化工作室。善動手、愛鑽研的他,感受到用雙手創造美好環境的快樂,對從事環保領域工作萌生興趣。

  在“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老師指導下,許秋實圍繞職業目標開展了一系列探索:查閱政策文件時,他感受到固廢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意義;訪談學院老師時,他對專業發展前景有了更深認識,了解了目標職業的崗位需求等。

  此後,許秋實進行了更多嘗試,赴企業實習,組織團隊到鄉村開展固廢資源化處置實踐。“固廢處理方向的環保工程師是我感興趣、有信心做好的職業。”

  引導學生把個人發展和國家需要、社會發展相結合,從實際出發選擇職業和工作崗位,是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

  高校、研究所、通信企業……哪個就業方向最適合自己?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張耀予曾有過猶豫。

  依據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課上學到的工具和方法,借助學校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的資源,張耀予列出一張求職思維導圖。此後,經歷了投資、研發等多崗位的實習,他意識到,動手做研究、看到成果落地,能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成就感。

  今年畢業季,張耀予選擇去一家通信科技公司工作。他説:“希望發揮專業所學,為國産操作系統研發貢獻智慧。”

  在職業規劃大賽總決賽現場,記者看到,同學們的職業目標多種多樣:有的懷揣報國情懷,立志破解半導體領域難題;有的希望從事跨境電商,助力中國製造走向世界;有的想回到家鄉,幫助鄉親們致富。而其共同點,是目標背後積極的價值追求,以及目標與個人特點的適配。

  “大學生在設定職業目標時,應當把個人的興趣、能力、性格特點與國家、社會的發展需要相結合。”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黨委書記喬志宏説,職業目標的確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科學指導,需要學生不斷探索、體驗和嘗試。

  行  動

  把求學路、人生路一步步走穩走實

  臨近畢業,回憶起大二暑假返鄉就業實訓的經歷,廣西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學生吳昊很感慨:“如今,我把學習成果帶回家鄉,實現了當醫生的理想!”

  去年11月,吳昊便與廣西平果市人民醫院順利簽約,這也是他參加就業實訓時所在的醫院。

  “實訓時,我看到了家鄉醫院條件的改善,也感受到醫院對人才的需求。這堅定了我為家鄉醫療事業作貢獻的決心。”吳昊説。

  在廣西醫科大學,“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包括14個理論課時和24個實踐課時,其中,就業實訓是大二本科生必須完成的實踐環節。“2周的實訓時間裏,學生們以觀察員、體驗者的身份感受真實職場環境,對基層醫院的工作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授課教師李雲鳳説。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職業發展規劃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教學內容應突出強調理論聯絡實際,切實增強針對性,注重實效。各高校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發展規劃輔導活動,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成長。

  在大連海事大學,同學們有機會在教學實習船“育鯤”輪、“育鵬”輪上開展實踐。巨輪巍巍,劈波而行,駕駛臺、甲板、機艙,處處都是教學場地。“學生們可以沉浸式體驗航運等工作崗位,獲得整體行業認知,並進行全流程崗位探索。”該校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説。

  在中國人民大學,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職業發展需要,自主選擇學校招生就業處及各學院、書院提供的實踐活動,完成“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實踐環節。財政金融學院碩士研究生李逸飛參加了學生職業生涯引領計劃,收穫頗豐,“在職業發展導師的指導下、在與前輩們的交流中,我看到了未來就業的廣闊舞臺。”

  “生涯教育不僅包括生涯課程,也是貫穿人才培養全週期的全方位活動。”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周文霞研究發現,大學生的在校經歷與就業結果有著密切聯絡,“規劃職業生涯,應從規劃大學的學習生活開始。要引導學生勤於思考和實踐,指導他們更好把握現在、成就未來。”

  護  航

  結合學生個人特點,開展專業化、個性化服務

  “學生張華想向你諮詢:‘面試過程中,面試官經常讓我談自己的缺點。如果説多了,我怕對方認為自己不夠優秀。如果説少了,又擔心對方認為我對自己的認識不夠深入。我該怎麼辦?’請進行情景模擬。”參加職業規劃大賽課程教學賽道總決賽時,東北師範大學教師孔潔珺抽到一道情景模擬題。

  “我會與學生一起‘頭腦風暴’,引導學生換位思考:例如,用人單位關心的是缺點的數量,還是對待缺點的態度……”孔潔珺娓娓道來,描述了自己的思路。

  “其實,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並不是諮詢的終點。”孔潔珺説,“教師要透過學生的疑問,發現他們深層次的需求,並予以針對性指導。”一番話語,引發台下教師共鳴。

  走近學生,才能更好地服務學生成長成才。就業指導教師如何結合學生個人特點,開展專業化、個性化服務,幫助他們解決求職就業過程中的實際困難?

  在首都師範大學,就業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專業、學情特點,調整教學內容。“例如在歷史學院,我會帶領學生運用史料分析的方法解讀就業信息。”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輔導員蔡佳介紹。

  擔任了7年輔導員後,蔡佳認為,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不僅是幫助學生改簡歷、模擬面試,而是要服務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

  “老師,我來報喜,我入職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老師,我正在甘肅考察古岩畫,回到西部的選擇很正確”……課程結束多年後,許多學生仍會與蔡佳分享新消息。

  “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的效果,可能無法很快呈現。”蔡佳説,“但放眼未來,學生在面臨多種人生選擇時,課上所學一定能為他們提供幫助。”

編輯:宿黨輝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高校做實做細就業指導服務 開展生涯教育 助力成長成才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