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森林“糧庫”發展 讓中國飯碗更“豐盛”

來源:人民網 | 2024年05月17日 16:26:44
人民網 | 2024年05月17日 16:26:44
原標題:推進森林“糧庫”發展 讓中國飯碗更“豐盛”
正在加載

  一根竹筍有多少種打開方式?脆筍、炭烤筍、煙筍……眼下正值春筍産季,福建建寧一家食品公司內,生産線正開足馬力,將一根根鮮筍加工成筍製品,銷往國內外。

  小竹筍做成大産業。福建森林面積1.21億畝,森林覆蓋率65.12%,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多年來,福建深入挖掘森林潛力,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和木本糧油,持續壯大森林“糧庫”。

  倉廩實,天下安,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森林物種豐富多樣,蘊藏著豐富的食物,是天然的大糧庫。我國有34億多畝森林、8000多種木本植物,蘊藏著豐富的食物資源。踐行大食物觀,要向森林要食物,夯實綠色糧倉。

  數據顯示,森林食物已成為繼糧食、蔬菜之後的我國第三大農産品。全國森林食物年産量超過2億噸,人均森林食物産量約130公斤,居世界前列。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將“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明確提出要“開發森林食品”。

  “森林‘糧庫’的‘糧’是一個寬口徑的概念,不再是傳統糧食,更準確地理解,應該是‘食物’。”北京林業大學國家林草經貿研究院院長程寶棟認為,森林提供的食物種類主要包括木本糧食、木本油料、菌菇類、蔬菜類等,同時,森林灌木叢中的動物還給人們提供肉食和動物蛋白。

  業內人士表示,各地應立足資源優勢,積極向森林要食物,科學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木本糧油和經濟林,持續壯大森林“糧庫”。

  近日,湖北房縣紅塔鎮沙坪村核桃林下中藥材基地迎來豐收季,基地裏白芍花相繼盛開,農民在林下忙著為白芍鋤草松土。

  林下經濟帶來好“錢景”,助力森林“糧庫”增值。沙坪村依託豐富的林地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柴胡、白芍、黃連、天麻等林下中藥材,做強做優林下經濟,實現了農民增收。

  從沙坪村向北看,在河北侯家寨鎮房山溝村,村民們正忙著在板栗林下種植丹參苗,栽苗、填土、壓實,動作嫻熟。“種中草藥不僅能增加收入,還利用了林下土地,發展林下經濟,一舉兩得。”村民楊學軍高興地説。

  林下“掘金”,“美”“富”雙贏。業內人士認為,各地應堅持充分挖掘林地資源,立體、集約發展林下經濟,實現一地生多“金”。

  擴充森林“糧庫”,“以綠生金”創新路。為實現生態經濟雙贏,今年春季以來,陜西綏德林業局採購了一批既可綠化山地、又可挂果的陜北稀有樹苗,用於打造特色經濟林。

  “最近我都往山上種樹,每天工資能拿220元。”趙家坬村民趙國軍説。據了解,趙家坬村山地建設特色經濟林106畝,栽植西梅、鮮食杏、雞心果、海紅果等6000株。建設木本油料基地126畝,栽植文冠果13975株,預計3年後挂果。

  據悉,在我國,每年新造、改培經濟林面積2000萬至3000萬畝,全國經濟林挂果面積佔總面積的67%左右,經濟林産量增加潛力和空間仍然很大。

  防護林網為森林“糧庫”撐起綠色屏障。在“三北”地區,一條長長的綠色屏障——農田防護林網迎風而立,不僅改善了農業生産環境,還促成了“三北”地區農田林網化面積和糧食産量“雙增”趨勢。

  數據顯示,三北工程累計營造帶片網相結合的區域性農田防護林165.6萬公頃,有效庇護的農田面積達3021.4萬公頃,農田林網化率達到44.1%,基本根除了危害農業生産的“三刮四種”現象,工程區累計增加糧食産量4.23億噸,年均增産1058萬噸。

  豐富食物“資源庫”,唱好農業“山海經”。業內人士認為,“大食物觀”的提出,為森林“糧庫”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應不斷拓展木本糧油産業鏈,深化林果、林菌等綠色食品加工,增強生態森林食品供給。重點發展林下中藥材、食用菌、養殖及採集加工,引導加工企業向林下集中區拓展;強化功能性代謝物研究,與食品、醫藥領域合作研發功能性産品,提升木本糧油産業綜合價值,實現産業鏈的全面升級。

編輯:王玉西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推進森林“糧庫”發展 讓中國飯碗更“豐盛”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