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對於我們這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説,解決吃飯問題,不能光盯著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開,樹立大食物觀。福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面積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不過,依託得天獨厚的漁業資源,水産養殖快速發展,極大豐富著百姓餐桌。5月14日的節目,我們去看看福建人的“花式漁業”。
養殖戶楊傳祿稱:“這是我們泰寧的全魚宴,這就是美麗的大金湖,有機魚就在這自然生長。”
養殖戶王家才稱:“我們這個網眼是16公分大的,要3斤半以上才能捕到,小的會自動遊出去,讓它回去繼續長大。”
養殖戶林順興介紹:“我是南平的一個養殖戶,這個就是我們的流水槽,模擬小溪的水一直流。水一直在交換,所以説這裡面的溶氧非常充足,魚一直處於逆遊的狀態。從一條魚苗養到成魚的時候,相當於跑步從廈門走到北京這麼遠的路程。”
而在海洋漁業大縣連江縣的“海上牧場”,這兩天,養殖戶們正忙著為大黃魚搬家。
記者了解到,連江縣養殖大黃魚需要進行搬家,漁民將網箱裏的大黃魚趕到一起,用撈把挑選1斤以上的大黃魚,再用活水箱將大黃魚轉移到活水船上,活水船帶著大黃魚來到新家旁,通過U型槽傳送到“定海灣2號”上,搬家就完成了。它們要開啟半年以上的野化,吃海域裏天然的小魚小蝦,養殖戶就不再喂餌料了。野化半年以上的大黃魚,口感和外型更接近野生大黃魚,不僅價格高出傳統養殖大黃魚四五倍,還不愁賣。
福建漳州東山縣是全國最大的鮑魚育苗基地,全國60%的鮑魚苗都來自這裡。眼下,人們正忙著收穫個大肥美的鮮活鮑魚,送往全國各地。這款受市場青睞的“皇金鮑”,由廈門大學團隊花了十多年的時間研發培育而成。它屬於綠盤鮑,肉呈金黃色,個頭是普通鮑魚的3—5倍,突破了國內鮑魚無法養成大規格鮑的技術瓶頸。
來到鮑魚寶寶的育苗車間,這裡24小時供應氧氣和循環海水,小鮑魚最喜歡吃紫菜粉和海帶粉,長到一兩公分就會被轉移到“藍色牧場”裏吊養。
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鮑魚育苗養殖戶陳建生介紹:“綠盤鮑的優勢是耐高溫、長勢快、成活率更高。我們每年的産量是7000萬粒左右,和普鮑以前對比,産量提升了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