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開通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家庭共濟” 提升保障水平

來源:光明日報 | 2024年05月13日 05:11:22
光明日報 | 2024年05月13日 05:11:22
原標題:增強互助共濟 提升保障水平
正在加載

  “我在石家莊參保,我妻子在邢臺參保。沒想到,她這次住院,我醫保個人賬戶裏的錢也能給她用了。”今年3月,河北邢臺參保人郭女士因腎結石看病,治療期間共花費2萬元,其中醫保報銷1萬多元。丈夫朱先生在石家莊參保,他得知河北醫保支持醫保個人賬戶省內異地“家庭共濟”後,立即把郭女士加入自己的家庭共濟名單,當天就用自己醫保個人賬戶裏的錢,為妻子支付了6000多元醫藥費。

  朱先生之所以能用他個人賬戶的錢為省內異地參保的妻子“買單”,正是基於河北省2023年4月實現的醫保個人賬戶省內跨統籌區共濟功能。依託國家統一醫保信息平臺,河北省醫保局開發了“河北智慧醫保”小程序門診共濟管理模塊,參保職工按自願授權的方式,使用門診共濟管理模塊綁定省內的直系親屬,就可實現共濟關係的綁定。據了解,2023年以來,河北省醫保局持續拓展共濟範圍、提高便捷程度。截至目前,河北省醫保個人賬戶共濟就醫購藥結算共計504.26萬筆,個人賬戶用於繳納居民醫保費148.3萬筆。

  不僅在河北,近年來,全國多地陸續開通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家庭共濟”。這意味著,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的資金,從僅限職工本人使用拓展到可以給本省內其他地市參保的直系親屬使用,增加了家庭成員的互助共濟功能,提升了醫療保障水平。

  劉女士是江蘇省蘇州市職工醫保參保人員,她的父母在江蘇省南通市參加了城鄉居民醫保。劉女士將父母綁定為醫保個人賬戶共濟對象。一年來,兩位老人在南通市就醫購藥時直接使用劉女士個人賬戶餘額近7000元。據了解,2023年年初,江蘇在全省統一上線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家庭共濟業務。目前,共為652.9萬人辦理個人賬戶家庭共濟業務,家庭共濟結算量2749.2萬筆,其中跨統籌區家庭共濟結算218萬筆。

  廣東省河源市黃先生的兒子在廣州讀大學。2023年起,黃先生連續兩年用自己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的資金為兒子參加廣州市居民醫保繳納保費。“網上就能辦理,非常方便!”黃先生説。2024年4月,黃先生的父親突發疾病,從河源市轉到廣東省人民醫院手術,個人自付的醫療費用也順利通過“家庭共濟”,由黃先生的醫保個賬資金支付。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河北、江蘇等地,職工參保人個人賬戶的餘額不僅能共濟給省內異地參保的直系親屬,而且共濟的資金還可跨省使用。

  “我個人賬戶裏的錢能給我媽用了,而且出了省也能用,真的給我們救了急!”今年4月份,河北省唐山市參保人董女士因“陣發性心房顫動”,在位於北京的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住院治療。同為河北參保人的兒子小高,用自己醫保個人賬戶裏的錢,為母親“跨省”支付了醫藥費。

  記者從國家醫保局了解到,目前,全國各地醫保部門已相繼開發微信小程序或App,方便更多參保群眾享受“家庭共濟”政策。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參保人(一般是共濟人)可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地方專區、當地醫保部門微信公眾號、官方網站等“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家庭共濟”功能模塊,實現線上辦理,具體途徑由各統籌區醫保部門向社會公開;操作智慧設備困難的老年人等特殊群體,也可在線下醫保大廳辦理。

  “只有辦理了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家庭共濟的家庭成員才能享受個人賬戶家庭共濟政策。職工醫保參保人醫保卡裏的個人賬戶基金是可以給父母、配偶、子女使用的,但必須符合兩個前提:一是父母、配偶、子女也參加了基本醫保(包括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二是辦理了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家庭共濟。”該負責人指出,需要注意兩點,一是家庭共濟成員不包含配偶的父母。二是被共濟人不能享受共濟人的醫保報銷待遇,即可以把個人賬戶裏的錢給父母使用,但是父母看病能報多少還是要依據他們所參加的醫保制度來。參加職工醫保的,享受職工醫保的相應待遇;參加居民醫保的,享受居民醫保的相應待遇。

  該負責人同時提醒,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就醫購藥都必須使用患者本人的醫保卡。“家庭共濟政策‘共濟’的是職工醫保參保人醫保卡個人賬戶的錢,而非醫保卡本身。醫保遵循的原則是‘本人參保,本人享受待遇’。家庭共濟後該原則不變,參保人依然用自己的醫保卡看病就醫,按規定享受本人的醫保待遇。不使用本人醫保卡進行掛號就醫是‘冒名就醫’,輕則暫停醫療費用聯網結算,重則構成違法犯罪。”該負責人指出。

  (本報記者 邱玥)

編輯:錢景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多地開通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家庭共濟” 提升保障水平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