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好了”病毒未清,會對身體有何影響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4年05月11日 06:46:36
中國青年報 | 2024年05月11日 06:46:36
原標題:“感冒好了”病毒未清,會對身體有何影響
正在加載

  北京時間4月23日,國際知名醫學雜誌《柳葉刀·傳染病》發表了國家呼吸醫學中心曹彬教授團隊題為《新冠病毒在組織中的持續存在與長新冠症狀之間的相關性:一項中國橫斷面隊列研究》的結果。研究表明,在輕症新冠康復患者中,殘留的新冠病毒可能持續存在,並且病毒持續存在與長新冠症狀顯著相關。

  類似感冒的病毒感染類疾病多長時間能好?如何判斷“感冒”好了?症狀完全消失後,“感冒”就真的好了嗎?帶著這些疑問,曹彬教授團隊從新冠病毒能否在體內持續存在入手,到病毒持續存在是否和長新冠症狀相關,再到二者相關性的潛在機制探索,為大家逐步揭開病毒感染類疾病何時真正康復的面紗。

  2022年12月,奧密克戎席捲北京,男女老幼紛紛“中招”,在經歷了一週左右的發燒、“刀片嗓”、咳嗽之後,大部分人回歸了正常的生活。調查研究是從此次疫情後1個月第一批來醫院做手術的患者開始的,這些患者因肺結節、胃癌、甲狀腺結節、膽囊結石等,早在奧密克戎感染暴發前就在醫院預約了手術。他們在手術前雖然感染了奧密克戎新冠病毒,但是症狀不重,而且已經康復。

  在獲得每一名患者的理解、支持和知情同意後,研究人員共調查了225名輕症新冠康復患者感染後約1、2、4個月的317份樣本,包括血液樣本,胃鏡留取的胃黏膜樣本,以及13種手術切除的組織樣本,包括胃、肺、皮膚、腸道、血管、腎臟、乳腺、甲狀腺、肝臟、腦、胰腺、膽囊和闌尾,利用高靈敏度ddPCR等多種方法對這些標本中的病毒核酸和蛋白進行了檢測。

  結果顯示:在感染後1、2、4個月,手術標本中的病毒RNA檢出率分別為30%、27%和11%。病毒量從幾個到幾萬個拷貝數不等。提示病毒雖然有被機體緩慢清除的趨勢,但在感染後數月,仍可在部分患者體內持續存在。在43%的樣本中可檢測到病毒亞基因組RNA。提示這些殘存的病毒仍然在進行複製。在免疫受損(如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漿、粒細胞和單個核細胞中也檢測到了病毒RNA,而免疫正常患者血液中檢測不到病毒RNA。提示免疫受損患者體內病毒持續存在的風險更大。

  顯然,“感冒”症狀消失了,並不意味著“感冒”就真的好了。

  那麼,體內存在微量病毒,對身體又有什麼影響?

  曹彬教授團隊研究發現:病毒長期存在的組織中,參與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防禦的基因顯著下調,與補體和凝血級聯相關的基因表達失調,參與膽固醇代謝的基因表達失調,表明病毒持續存在會影響宿主細胞功能。

  也就是説,當人體被病毒感染,正在經歷發燒、“刀片嗓”等症狀時,這些病毒已經通過呼吸道黏膜進入血液,並在體內廣泛播散了。即使症狀完全消失,病毒還繼續在人體內存在,人體正在進行一場悄無聲息的“戰爭”——免疫系統正在夜以繼日地“負荷工作”,凝血和膽固醇代謝穩態不再……

  免疫力正常的人病毒清除得快,免疫力低下的人病毒清除得慢。但是,11%的人在感染後4個月,體內還能檢測到病毒,這個比例並不低。研究人員還發現:康復患者中病毒RNA的檢出與長新冠症狀顯著相關,且病毒拷貝數較高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現長新冠症狀。

  由此,研究人員認為,病毒性“感冒”並不像想象的那樣,不到一週就好。“感冒”也不像以前理解的那樣能夠“自愈”,扛一扛就能好。“感冒”對機體的影響是持續的,嚴重的。對於淋巴瘤、白血病這樣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冒”對身體的影響更大,持續時間更長。

  因而,曹彬教授團隊提醒,對待“感冒”,絕對不能掉以輕心。首先要想辦法預防“感冒”,比如在流行季節,戴口罩,減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去,減少被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機會;對於有疫苗的病毒,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要及時接種疫苗,特別是免疫低下者。“感冒”後,要在最短時間診斷出是哪種病毒感染,因為抗病毒治療的最佳時間窗口期很短,如流感病毒感染應在48小時內用藥,新冠病毒感染應在感染後5天內用藥。早用抗病毒藥,能縮短病毒在體內存在的時間,減少病毒對機體的影響。

  症狀如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感冒”,即使症狀很輕,也並不是一過性的,對身體的影響也不是可有可無的。“感冒”,特別是反復發生的“感冒”,對健康的危害可能是長期的,現在,是時候開始改變對“感冒”的陳舊觀念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編輯:甄濤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感冒好了”病毒未清,會對身體有何影響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