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素質農民培育賦能鄉村振興

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 2024年05月10日 14:26:43
農民日報客戶端 | 2024年05月10日 14:26:43
原標題:新疆:高素質農民培育賦能鄉村振興
正在加載

  近年來,新疆聚焦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轉型發展人才需求,堅持需求導向、産業主線、分層實施、全程培育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區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按需培養,所學技能都有用武之地

  為了科學地制定方案,紮實推進高素質農民培養工作的實施,新疆每年在各地組織開展培育需求的摸底調研,充分了解農民的提升意願、培育需求和意見建議,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育需求。

  “我經營著1500畝的池塘,平時主要是養殖四大家魚,梭邊魚、螃蟹、小龍蝦也有。今年計劃增加白斑狗魚、五道黑這些新品種,但心裏沒底,只敢小規模試養。”來自新疆伊寧縣西匯盈鱗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學員趙月勇告訴記者。

  伊寧縣西匯盈鱗養殖專業合作社科學的養殖模式和優質的魚肉品質在當地已很有名氣。但是,作為合作社的理事長,面對新增加的魚類品種的養殖,趙月勇還是十分謹慎。

  當得知2024年新疆高素質農(漁)民培育班開班的消息時,趙月勇迫不及待地報了名。揣著對新品種養殖的疑惑和問題,趙月勇與其他學員一起踏上了前往武漢的列車。培育班的學習不僅從理論層面回答了關於水産養殖的諸多疑問,更讓他學到了養殖的實踐經驗與技巧,對新品種養殖信心倍增。

  “之前我也派合作社的學員去參加過培育班學習,廣州、鄭州很多地方都去過,每次參加完培育班都能學到新東西。我們合作社的魚苗就是在參加培育班後,從江蘇引進的,魚苗質量很好。”趙月勇説。

  為了提升培育的有效性,新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根據自身能力組織實施培育計劃,不僅加強領軍人才、生産技能型農民的培養,而且明確要求立足實際、分類施教,加強以農業技能為主的培育工作。

  實踐教學,農民學員一用就會

  以農業技能為主的高素質農民培育中,實踐教學佔總學時數的2/3。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把培育教室搬到田間地頭,採取實踐操作為主的教學形式,以需求為導向,加大實踐教學力度,採取“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的培訓方式,大力推行圍繞産業週期的分段式、交替式培育,提升實習實訓比重,切實提高學員實踐能力。

  “大家面前的這個設備是孵化桶,可以實現200萬個魚卵的孵化。這個桶內現在正在進行馬口魚的孵化,這種魚類的養殖期只需要4個月,一公斤就能賣到34元,可以實現良好的效益。”4月17日,在位於武漢市江夏區鄭店街聯合村的桃花山水産養殖基地,講解人員楊洲洋正在認真地向從新疆遠道而來的農民學員們講解水産養殖知識。

  當日,在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分院兩位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50名來自南北疆的農民學員奔赴武漢,在華中農業大學參加為期12天的新疆高素質農(漁)民培育班。

  培育班的課程由理論課和實訓課兩部分構成。其中,理論部分主要由華中農業大學水産、經濟與管理等學院的教授講授,來自湖北省水産技術推廣總站的研究員也前來為學員的技能提升助陣。

  培育班中,每輪的理論授課結束後,便由各個基地的實踐專家“上場”,實踐教學把教室搬到了田間地頭,對學員進行現場教學,切實提高學員的實踐能力。各觀摩點和實訓基地的講解人員,都是來自一線的技術人員,實踐能力強並且有著豐富的實訓經驗。深入淺出的理論教學、面對面的技術傳授,讓農民一聽就懂,一用就會。

  整體謀劃,用高素質人才推動高質量發展

  農民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高素質農民的培育工作不僅是一項長期工程,更是通過人才振興拉動産業振興的重要舉措。2023年,新疆緊密圍繞全面支撐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定安全供給,推進支撐農民素質素養提升,堅持需求導向、産業主線、分層實施、全程培育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全區培育高素質農民2.1萬人。聚焦大豆玉米提單産、油菜産業發展、機械化生産等重點領域,組織開展專項培育行動,培育3893人。圍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戈壁設施農業、農産品冷藏保鮮技術、水産養殖生産等內容,開辦分專業自治區示範培育班,培育700人。開展農民學歷教育工作,組織611人參加高素質農民中職學歷教育。今年以來,已開展自治區示範性培育6期 ,培育400人。高素質農民有效推動了各地農業産業的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

  “培育班讓我明白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應該帶動相關産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在青島參加完半個月的培育班後,李建峰受益匪淺。

  李建峰曾是新疆2023年3月期高素質農民培育班中的一名學員。他在溫泉縣經營著一家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鴕鳥養殖。

  與傳統的養殖模式不同,李建峰的合作社將鴕鳥苗以1000元的價格售賣給村民,同時向農戶免費提供養殖知識和技術指導。在經過10-12月的養殖期後,再向養殖的農戶回購。保底回購價為每100公斤3000元左右,農戶每養殖一隻鴕鳥可以獲得純利潤1300-1400元。

  新的養殖模式不僅增加了李建峰的養殖收益,讓更多周邊村民加入到鴕鳥産業的養殖中,促進了當地鴕鳥産業發展。2023年,鴕鳥養殖合作社給村集體分紅10萬元,發揮了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在壯大村集體經濟中的作用。

編輯:陳平麗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新疆:高素質農民培育賦能鄉村振興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