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經典向新行丨當絲綢遇上新質生産力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5月05日 00:01:20
央視網 | 2024年05月05日 00:01:20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晚間新聞):中國絲綢,纖纖細密,披散如流雲,華貴有光澤,以其獨有的魅力和絢麗的色彩,搭建起聯通東西的絲綢之路,也編織出綿延千年的桑蠶絲綢産業。如今,以創新為主導,古老傳統的絲綢也在不斷蛻變,一絲一縷都在向新而行,為“新質生産力”寫下生動的注腳。

  博物館裏的絲綢文物珍品

  浙江省絲綢文化研究會會長 李建華:它(絲綢)是見證了我們中華文明的幾千年的變革,它是我們中華民族走出去的第一件商品,它是連接東西方文明的一個紐帶,它代表的就是中華文明之路。

  絲綢“芳齡”至今至少5500歲

  從河南滎陽青臺遺址出土的文物殘痕裏,絲綢的芳齡,被追溯到至少5500歲。千年前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因它而命名,絲綢的光彩也為世人驚嘆了千年。直到今天,它精湛而獨特的工藝仍被人們深愛。

  AI個性打印 兩小時生産一款絲巾

  養蠶、繅絲、織造、印染,再由設計師設計出風格各異的絲綢製品,這樣的生産流程被老手藝人們賡續了千年,工藝也傳承了千年。然而就在去年的杭州亞運會上,一個只要輸入自己的個性需求,就能在兩小時內打印出一款絲巾的神器,吸引了參賽者慕名而來。

  這款機器來自杭州當地的一家絲綢老字號,在新技術逐漸讓各行各業迭代升級向前發展的時候,絲綢這個中國傳統經典産業,為了跟上新時代的步伐,也默默進行著從裏到外脫胎換骨的變革。

  絲綢生産要解決的首要痛點就是環保。如今,絲綢行業的印染污水排放標準不斷升級,但能不能實現免水洗印染,徹底做到零排放?這個大膽的設想沒有借鑒,沒有參考,一路未知。科研人員們開始了艱苦的攻關,只能一點一點自我突破。

  萬事利絲綢研發人員 許文強:我們在實驗室研發出了一個新的試劑,把它拿到大貨生産的時候,就出現了非常大的問題,這個過程中心情就跟坐過山車一樣了,差不多以為已經完全成功了,突然又跌到了谷底。我們就把這個過程又去做了一份,看看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這個在10年間不知道已經發生多少次了。

  2023年,活性免水洗印染一體機終於投入生産,讓“印染”和“污染”兩個詞徹底拖了鉤。

  許文強大家可以看到的就是這個是我們傳統的,它跟纖維的結合能力比較差,所以它殘留了非常多的顏色。這一杯是我們通過免水洗新技術處理過的面料,你可以看到它的杯底,基本都是已經沒有顏色的了,它是相當於我們的活性染料和我們的面料纖維已經達到了100%的結合。

  不再用水洗掉多餘的染料,自然就沒有了污染排放。這次行業技術的突破,不僅讓千年傳承的絲綢技藝徹底甩掉污染的帽子,給整個紡織業的印染也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

  李建華:40多年之前我們學習西方國家的技術的時候,代理西方國家的設備到中國來生産,那麼現在我們倒過來了,有很多西方國家(企業)來找我們要代理我們這個産品。

  讓蠶寶寶吐彩絲 無印染彩色絲綢成現實

  解決了環保大問題,絲綢本身的品質也要提升。這個為人們生活帶來美好的産品如何向新呢?一個大膽的想法又産生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更高的健康追求讓不少消費者期待徹底不用印染的綠色絲綢産品。不用染色,難道讓蠶寶寶直接吐七色彩絲嗎?事實證明,這個大膽的設想實現了。

  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 陳玉銀:從種子資源篩選培育一個黃繭品種,我們不是用轉基因技術,我們是用傳統的培育技術,通過基因的引入、雜交、回交這些傳統技術選育。

  陳教授説,其實蠶本身就有顏色基因在,她們的研究方向,就是通過基因重組和定向選擇將顏色基因進行穩定。彩蠶吃的是普通桑葉,外觀和産量也與普通的優質品種沒有什麼差別。

  陳玉銀:一般從桑葉吃進去,到最後絲吐出來金黃色,它是有很多基因控制的,所以我們做這個事情還沒那麼容易。有時候有的蠶寶寶它金黃色的血液,但它吐出的蠶絲還是白的,所以這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就這樣,從最初研發出可以吐金絲的蠶,到後來可以吐出粉絲、綠絲、橙絲、藍絲。絲綢再次驚艷世人。彩蠶吐絲、免水洗印染、人工智慧個性設計,絲綢行業的華麗轉身,讓每個人都能夠成為絲綢設計師,讓複雜的流程變得立等可取。新質生産力不但帶來全新體驗,也大幅提升行業的生産效率。

  許文強:我們相當於是從傳統的五道工藝,已經整合到一道工藝,可以最快做到小批量的訂單,24小時準時交付,我們整個精準度的話可以達到99%,它(傳統技術)就需要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去進行生産,且每一個設備的話是獨立分開來的,但是現在的話可以相當於整個生産環節可以走進辦公室。

  不會皺 可水洗 新技術不斷突破

  不會皺的新絲綢、可水洗的蠶絲被,新技術的不斷突破,撕掉了絲綢身上嬌貴的標簽,讓它能夠更好地飛入尋常百姓家,飛向全世界。

  李建華:我們這個産業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間在不斷地創新、不斷地變革、不斷地學習,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的一個代表,既然我們的絲綢有了5000年的歷史,我相信它的未來一定還是會星光燦爛的。

  絲綢,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符號、一張名片。那些傳統工藝裏,有勤勞,有智慧,更有我們的文化理念。就拿從自然生命中提煉出蠶絲來説,彰顯的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如今,絲綢産業不斷創新突破,追求更環保、更好用、更高質量,是産業的蛻變升級,也是對一以貫之的中華文化理念的傳播與表達。當古老的傳統與新質生産力相遇,開出了更加絢爛的文化之花。

編輯:郭倩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千年經典向新行丨當絲綢遇上新質生産力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