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歸零”到統一有多遠?

來源:玉淵譚天 | 2024年03月05日 18:53:44
玉淵譚天 | 2024年03月05日 18:53:44
原標題:從“歸零”到統一有多遠?
正在加載

  進入2024年,台灣島內,出現了一個新的趨勢

  1月以來,“斷交”一詞在台灣地區網絡平臺的熱度大幅增加,總提及量相比此前一個月,增長了近兩倍

  高熱度的一個觸發點,是台灣當局的第四輪“斷交潮”

  1月,太平洋島國瑙魯宣佈與台灣當局“斷交”,至此,8年“斷交”10國,台灣當局所謂“邦交國”只剩下12個。而危地馬拉等國也都釋放出要跟台灣當局“斷交”的信號。

  “斷交”對台灣到底意味著什麼?

  站在新的歷史關口,回望台灣當局每一次“斷交潮”始末,更看得清,更看得清我們今天所處的歷史方位

  要回答這些問題,譚主先挖掘了一組開源數據,統計了每一年與台灣當局“斷交”的國家數量。

  可以看出,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台灣當局已經先後經歷了四輪“斷交潮”。而這四輪“斷交潮”的序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

  從1949年10月到1950年3月,半年的時間裏,先後有14個國家與台灣當局“斷交”,台灣當局的“邦交國”數量一年內驟降至38國

  值得注意的是,這14個“斷交”國家有一個顯著的特徵。

  它們基本是先與台灣當局“斷交”之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要知道,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並不是沒有國家對我們保持觀望態度,但從一開始,新中國就確立了一個原則,要與新中國建交,必須先與台灣當局“斷交”。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必須先與台灣當局斷絕關係

  今天,我們對於一國先與台灣當局“斷交”再與中國建交或復交的新聞已經司空見慣了,這背後的一個中國原則,在建國之初就已經埋下了種子。

  在這一原則的基礎上,上個世紀70年代,台灣當局迎來了第一個“斷交”高峰。

  放在長歷史週期來看,第一輪“斷交潮”,在台灣當局“邦交國”歸零的路上,是重要的節點之一。

  可以看到,1950年,台灣當局“邦交國”數量佔聯合國成員國數量的比例,還高達63%。

  到1978年,已經驟降至15%

  這一轉變的大背景,是1971年,國際關係史上的一件大事。

  1971年,多國發起共同提案,提出將“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加入第26屆聯合國大會的議事日程。這個提案,就是後來的聯大第2758號決議。

  聯大第2758號決議並非一帆風順。

  為了阻止聯大第2758號決議通過,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提交提案,提案的意思是,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一個重大問題,因此必須要獲得全體成員國三之分二的贊成票才能通過。最後,提案未通過。

  一番波折,最終,聯合國大會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結果,通過聯大第2758號決議,將台灣當局駐聯合國代表驅逐出了聯合國。

  聯大第2758號決議,從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徹底解決了包括台灣在內全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在國際社會鞏固了一個中國原則。

  同時,聯大第2758號決議,也解決了台灣的所謂“國際地位”問題。台灣除了作為中國的一部分,沒有其他的國際法地位

||聯大第2758號決議中、英文版

  聯大第2758號決議通過後,成為了捍衛一個中國原則最重要的國際法依據,成為了外部干涉勢力和“台獨”分裂分子的“緊箍咒”。此後,幾乎每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都會把聯大第2758號決議寫入與中國建交的公報當中。

  現在回看,在支持聯大第2758號決議的76張贊成票中,有三票格外值得注意。 

  一個是法國,早在1964年,法國就頂住美西方的壓力,與台灣當局“斷交”,與中國建交,成為西方大國第一個與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

  另外兩個,意大利和加拿大,也在聯大第2758號決議提出的前一年,就選擇與台灣當局“斷交”,開啟了第一輪“斷交潮”的序幕。

  僅1971年和1972年兩年,與台灣當局“斷交”的國家就達到27個

  這其中,就包括曾經試圖阻撓聯大第2758號決議的日本和澳大利亞。                 

  第一輪“斷交潮”,一直持續到了1979年。1979年這一年,雖然只有1個國家與台灣當局“斷交”,但卻有標誌性意義

  這個國家,就是美國。儘管美國政府沒有投票支持聯大第2758號決議,但大勢不可違逆。

  美國與台灣當局“斷交”那一年,在島內引起了軒然大波。我們今天常説的“美國靠不住”,其實在台灣當局第一輪“斷交潮”中,就已經得到了印證。

  當然,更重要的意義是,第一輪“斷交潮”擴大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國際承認。

  這也給此後兩岸走向統一劃定了一條紅線,誰違背一個中國原則,破壞和平統一進程,誰就會承擔代價。第二輪“斷交潮”,正是源於對紅線的試探。

  1988年,李登輝上臺,擔任台灣地區領導人。此時,台灣當局的“邦交國”僅剩下了22個

  面對這個局面,李登輝不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開始推出所謂的“務實外交”、“彈性外交”理念。

  在具體行動上,李登輝開始以台灣地區領導人身份出訪“邦交國”及“非邦交國”,同時試圖依靠經濟實力搞突破,拓展“外交空間”。台灣當局“邦交國”在上世紀90年代一度增加到了30個

  突破紅線的行為在1995年達到了頂峰,這一年,李登輝赴美國進行了所謂“非官方的、私人的訪問”。這一舉動,遭到迎頭痛擊

  中國立即召回了駐美大使,這在中美交往的歷史上,很罕見。不止如此,竄訪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舉行兩輪大規模演習。

  中國的反制行動,給外部干涉勢力和“台獨”分裂分子敲響了警鐘。誰敢破壞兩岸統一進程,誰就是跟全體中國人民作對。

  演習之後,美國總統通過各種渠道與中方溝通,反復説明美國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就在李登輝拓展所謂“外交空間”的同時,台灣當局很快陷入第二次“斷交危機”。

  這一輪“斷交”,有一個突出特點,台灣當局所謂重要的“邦交國”全部與其斷交

  1990年,沙特阿拉伯與台灣當局“斷交”,此後,在中東地區,台灣當局所謂“邦交國”歸零。                                      

  1992年,韓國與台灣當局“斷交”,此後,在整個亞洲地區,台灣當局所謂“邦交國”歸零。        

  這輪“斷交潮”結束之後,除了梵蒂岡外,台灣當局再也沒有任何一個發達國家“友邦”。各大國及地區重要國家幾乎與臺當局都不存在“邦交關係”

  下面這張圖,是李登輝卸任時,留給他的繼任者陳水扁的“外交遺産”。

  在2000年,台灣當局的“邦交國”僅覆蓋拉美、非洲、太平洋和歐洲四個區域。

  而這些國家中,台灣當局最看重的,是拉美和太平洋國家

  當時,拉美地區有將近一半的國家都是台灣當局的“邦交國”。太平洋地區也有超過30%的國家是台灣當局的“邦交國”。

  為了維護這個地區的“邦交關係”,2000年,民進黨當局開始搞“烽火外交”“金錢外交”,一面是在“外交”上全面出擊,衝擊一個中國原則,另一方面則開始輸出大量資金維護“邦交國”穩定。

  臺當局甚至專門“捐助”了2億多美元成立“中美洲經濟發展基金”。

  但值得注意的是,越是想“固邦”,越是想拓展所謂的“外交空間”,“邦交國”丟得就越快。

  在2000年之後,台灣地區一共有三個執政週期,卻迎來了又兩輪“斷交潮”。

  第三輪是2000年到2008年,民進黨陳水扁執政時期,搞所謂“烽火外交”,丟掉6個“邦交國”。

  第四輪是2016年到2024年,民進黨蔡英文執政時期,又開始妄圖增加自己的“國際地位”,丟掉10個“邦交國”。

  最近八年,台灣當局迎來了第四輪“斷交潮”,“邦交國”平均每年都要丟掉一個,並且這個速度絲毫沒有下降的趨勢。

  如果細緻分析,這些“斷交”國家所在地區會發現:

  最近8年,無論是拉美地區還是太平洋地區,台灣當局原來最穩固的“邦交關係”所在地都出現了鬆動

  可以看出,台灣當局在拉美地區和太平地區的“邦交國”在一段時間內非常穩固。

  拉美地區此前16年內只減少了2個,太平洋地區還增加了1個。背後的邏輯不難理解,這兩個地區,一個是美國“後院”,一個是美國第二、三島鏈所在地。

  儘管如此,最近八年,拉美和太平洋兩個地區,都有將近一半國家選擇與台灣當局“斷交”。

  中國正在把破壞統一的外部因素和“台獨”分裂勢力一點點敲碎。

  正像新時代我們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當中所蘊含的深意:

  堅持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堅持粉碎“台獨”分裂圖謀,堅決同打“台灣牌”、“以臺制華”的行徑作鬥爭,鞏固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格局,為推進統一大業營造更為有利的外部環境

  面對這個趨勢,美國試圖出招阻攔。在拉美三國——巴拿馬、多米尼加、薩爾瓦多陸續與台灣當局“斷交”之後,美國政府就採取了多種方式阻撓這一進程。

  利誘拉攏。在有“斷交”風聲之後,美國副總統強調美洲國家是“一家人”,呼籲共塑美洲自由與繁榮,並且承諾“如果你們做得更多,我們將幫助更多”,還提出美國將在經濟、能源等方面加大對拉美國家支持。

  施壓恐嚇。在薩爾瓦多與台灣當局“斷交”後,美國政府發表聲明説,這一決定不僅影響薩爾瓦多,而且影響整個美洲地區的經濟健康和安全,還恐嚇將重新評估美國與薩爾瓦多的關係。

  召回大使。在“斷交”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站出來説,已召回駐多米尼加大使、駐薩爾瓦多大使、駐巴拿馬臨時代辦,就有關“邦交國”不再承認台灣的決定進行磋商。

  宣佈制裁。對相關國家的“斷交”做法,美國媒體披露美國總統將考慮採取嚴厲懲罰措施。

  這些行動,並沒有阻擋住拉美地區與台灣當局“斷交”的趨勢。這股“斷交潮”甚至還蔓延到了太平洋國家。

  在薩爾瓦多之後,與台灣當局“斷交”的國家,就是太平洋國家所羅門群島

  為了阻止所羅門群島與台灣當局“斷交”,美國毫不吝嗇外交資源,幾乎拿出了所有的外交手段

  這與所羅門群島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

  這片區域,正好處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中心位置,東西方向能夠牽制美國在太平洋第二、第三島鏈上部署的美軍基地。

  這裡,自然也就成了美國和其盟友“以臺制華”的前沿陣地。

  2019年,得知所羅門群島總理動了同中國建交的念頭後,美國頻繁打電話給所羅門群島的官員,施壓威脅

  時任美國國務卿甚至公開表示,華盛頓將運用各種工具阻止所羅門群島與中國建交。

  在未能阻止所羅門群島“斷交”之後,美國還在外交上作出了更大改變,美國高級官員甚至還在時隔80年後首次訪問所羅門群島

  美國在所羅門群島的大使館也在關閉30年後重新開館

||美國駐所羅門群島大使館開館

  結果,在美國自以為重新重視南太島國之後,反而加速迎來了太平洋島國的“斷交潮”。

  瑙魯是最新一個“斷交”的南太島國。

  相比於以往,這次島內輿論針對瑙魯“斷交”的形容,出現了一些新論述——“令人吃驚的‘外交’轉向”“猝不及防”。台灣當局所謂外事部門的負責人情緒也格外激烈,稱對“斷交”非常憤怒。

  之所以反應激烈,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中國對外部干涉勢力的打擊前所未有地堅定和有效。

  面對瑙魯“斷交”,美國政府幾乎沒有再採取任何干預措施。外人靠不住,再一次得到了印證。                 

   1月,美國《紐約時報》援引島內選舉前一份民調指出,近70%的受訪者不認為美國是“值得信賴的國家”,比2021年增加了約10%。

  而在這背後,還有一個細節格外值得關注。         

  譚主注意到,在瑙魯宣佈與台灣當局“斷交”的公報中,提到了這麼一段話:

  瑙魯政府按照聯合國2758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瑙魯即日起斷絕與台灣的“外交關係”,不再同台灣發生任何官方關係,不進行任何官方往來。

  相關專業人士給譚主分享,“斷交”聲明中,引用聯大第2758號決議,這在與台灣當局宣佈“斷交”的“邦交國”中,還是頭一個

  面對這個“第一次”,在瑙魯宣佈“斷交”第二天,美國在臺協會就意圖歪曲2758號決議的真實內涵,妄稱,2758號決議“沒有決定台灣地位”,沒有排除任何國家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

  顯然,瑙魯特意選擇在“斷交”聲明中也提及聯大第2758號決議,代表了在國際法與國際制度層面,對破壞兩岸統一進程行為的一次降維打擊

  每重申一次,給“台獨”上的“緊箍咒”也就會收緊一次。特別是首次在“斷交”公報中提出,這種示範效應將給國際社會傳遞強烈的信號

  危地馬拉新任總統在大選期間就多次表示,如果當選,將發展與中國的關係。

  外部勢力的干涉和“台獨”分裂勢力的挑釁,正在加速兩岸統一的到來。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十大報告中,對“外部干涉勢力”的排序在“台獨”分裂勢力之前。

  這傳遞的意思很明確,台灣當局所謂的“邦交國”歸零,只是時間問題,更為有利的外部環境,已經形成。

  和平統一的進程,正在時間的刻度裏徐徐圖之。

編輯:錢景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從“歸零”到統一有多遠?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