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
十年來,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體化發展。這裡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消費規模不斷攀升,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現在,讓我們隨衛星視角,從三個角度俯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纍纍碩果。
疏——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佈局中有重要地位。
疏解要雙向發力,既需要內部功能的重組,也需要向外疏解轉移。對此,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這兩個新城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3年年底,備受關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正式對外開放。這三大建築的建成投用,將極大提升副中心的文化魅力和城市活力,並促進京津冀文化産業的協同發展。
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常鳴 攝)
衛星圖顯示,在皚皚白雪映襯下,北京藝術中心的古糧倉造型格外顯眼;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的“古韻風帆”意蘊濃厚;北京城市圖書館設計別致,好似“赤印”落于城市綠心的畫卷上……
如果説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優化重組北京功能佈局的重大規劃。那麼位於北京以南100多公里的河北雄安新區就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載地。
這是雄安新區容東片區(2023年11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當前,雄安新區的工作重心已轉向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並舉。來自北京的優質教育、醫療衛生等資源在雄安落地生根,不斷增強著雄安新區的承載力和吸引力。衛星俯瞰,這座“未來之城”正拔節生長。
自2017年設立雄安新區以來,這片土地上的樓宇拔地而起,來到這裡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衛星圖記錄了這裡每一年的變化。
轉——以創新和開放助力轉型升級
一體化發展不僅是為了空間轉移,更是創造轉型升級、更新換代的機會。
十年來,京津冀重點承接平臺精準定位、錯位承接,一個個産業項目在地理位置的“大遷徙”中重塑生産力,形成承接地新的經濟增長極。
位於天津市寶坻區的京津中關村科技城距離北京不足百公里,從前是一片村社,如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與新材料、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高端裝備製造四大産業鏈企業雲集,科技氣息滿滿,截至今年年初,該地的累計註冊經營主體已達1526家。
在京畿大地,像這樣的致力於“北京研發,津冀轉化”的合作項目還有很多。十年來,依託這樣的平臺建設,越來越多的“隱形冠軍”“小巨人”企業發展壯大,與三地協同創新的步伐同頻共振。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為産業協同發展搭建平臺。來源:寶坻區委宣傳部
如果説創新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那麼開放就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位於渤海灣畔的天津港被譽為京津冀的“海上門戶”。近年來,天津港依託獨特區位優勢,不斷提升港口功能,相繼開通服務雄安新區綠色通道,設立北京CBD-天津港京津協同港口服務中心,運行天津港至北京平谷、河北邢臺等地的海鐵聯運班列,並不斷織密遠洋航線……
這是2024年2月3日拍攝的天津港海嘉滾裝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數據顯示,天津港2023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21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5.5%,創歷史新高。衛星見證,一批批待出口的貨物排列在天津港的碼頭上。我國外貿出口的火熱場景躍然圖上。
合——合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方式
翻看中國的行政區劃圖,可以看到,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有兩處共同的交界處。其中,位於北京平谷、天津薊州、河北承德的交界處坐落在長城烽火臺舊址之上,一塊“三界碑”正立於此。從衛星視角俯瞰,這塊碑的四週以長城和山脊為界劃分出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
2024年1月30日,遊客在位於北京平谷、天津薊州、河北承德交界處的三界碑拍照打卡(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這是位於北京平谷、天津薊州、河北承德交界處的三界碑,以長城和山脊為界劃分出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2024年1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地緣相接、人緣相親。京津冀是搬不走的鄰居,共享一片青山綠水。因此,生態環境保護必須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重點領域。
十年來,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顯著。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降幅均為六成左右,重污染天數均大幅削減,優良天數大幅增加。
被稱為“華北之腎”的白洋淀是華北平原最大淡水湖泊,143個淀泊星羅棋佈,3700條溝壕縱橫交錯。它對維護華北地區生態環境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這是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淀淀區景色(2022年7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曾幾何時,白洋淀受到工業污染的嚴重影響,導致大量水生動物死亡,一些河段水質一度呈“醬油色”,氣味刺鼻難聞。
2017年雄安新區設立後,白洋淀的修復和保護力度空前加強。當地通過關閉污染企業加強對污染源的控制;通過持續補充水供應,退耕還濕。經過6年多的努力,白洋淀水質從雄安新區設立之初最差的劣五類提升至三類。另外,衛星對比圖清晰顯示,從2017年到2023年,白洋淀水域的面積還在明顯增長。
白洋淀的修復正是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的縮影。未來,在這片土地上,越來越多人、水、鳥、魚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將漸次展開。
策劃:劉娟
監製:唐心怡 展鵬
編輯:馬宇聰 劉文敏
視覺設計:李權
衛星技術:楊墨
衛星技術支持:
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
衛星影像來源:
北京三號 北京二號遙感衛星星座
新華網思客 新華網北京分公司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