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在北京召開文化藝術界人士助力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座談會。省委書記韓俊主持會議並講話。本報記者 楊 竹 攝
本報訊(通訊員 鄭言 記者 朱勝利)2月2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在北京召開文化藝術界人士助力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座談會,來自文化藝術界近百位知名人士齊聚一堂,共敘情誼、共話合作、共謀發展。省委書記韓俊主持會議並講話。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屹,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張宏森出席會議並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清憲通報安徽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省政協主席唐良智,省委副書記、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省領導陳舜、張韻聲、丁向群、費高雲、任清華、孫勇出席。
座談會上,與會嘉賓首先觀看了安徽省宣傳片。劉玉珠、袁新文、陳二厚、龍平平、何蘭生、嚴從華、李舸、姜昆、孫曉雲、陳涌泉、韓新安、徐粵春、王平、吳為山、張國春、孫明泉等中央宣傳文化單位負責同志和文化藝術界知名人士先後發言,對安徽發展取得的成就表示欽佩,對安徽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由衷讚許,並圍繞新聞宣傳報道、文藝精品創作、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文化産業發展等方面建言獻策。韓俊邊聽邊記,不時互動交流,會場氣氛熱烈。
韓俊在講話中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對中央宣傳文化單位和文化藝術界人士長期以來給予安徽發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並致以新春祝福。他説,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徽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錨定打造“三地一區”的戰略定位和建設“七個強省”的奮鬥目標,奮力走出新時代安徽高質量發展新路。安徽發展取得的成績,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同時也離不開中央宣傳文化單位和文化藝術界人士的支持。長期以來,中央宣傳文化單位和文化藝術界人士情牽徽風皖韻,心繫安徽發展,通過各種方式展示安徽形象、傳播安徽聲音、擴大安徽影響,為推動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韓俊指出,江淮大地是一片幹事創業的熱土,擁有創新活躍強勁、製造特色鮮明、生態資源良好、內陸腹地廣闊、歷史文化底蘊厚重等優勢,蘊含巨大發展潛力,展現出勃勃生機。在所有顯著優勢中,最引以為自豪的就是歷史文化底蘊厚重。安徽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綿延不絕,兼收並蓄、開放包容,敢闖敢試、富於創新,流派紛呈、各領風騷,人傑地靈、名家輩出,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和中華文化重要傳承復興地。
韓俊強調,當前安徽發展呈現厚積薄發、動能強勁之勢,正處於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徽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對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強省作了系統謀劃和全面部署。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關注安徽、宣傳安徽、支持安徽,為文化強省支招、提供支持,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一是助力安徽樹好形象擴大影響,大力宣傳安徽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多維報道安徽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的具體舉措,全面展示安徽人民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的顯著成果,進一步傳播安徽聲音、講好安徽故事。二是助力安徽繁榮發展文藝事業,把更多靈感釋放於安徽的山水人文,把更多筆觸深入到安徽的風土人情,把更多才華書寫在江淮大地,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文藝作品,推動安徽文藝創作成高原、起高峰。三是助力安徽保護傳承文化遺産,加強“國家隊”考古發掘力量支持,幫助提升非遺保護利用水平,進一步增強安徽非遺的生命力、傳承力、影響力。四是助力安徽培育壯大文化産業,積極踴躍參與,深化項目合作,引薦更多客商走進安徽、感知安徽、投資安徽。我們將不遺餘力提供支持、週到細緻做好服務,與大家攜手促進文化藝術事業繁榮發展,共同譜寫全面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的嶄新篇章。
李屹表示,中國文聯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積極配合安徽省委、省政府的總體謀劃和戰略思考,找準文藝助力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的切入點、結合點、著力點,建立健全中國文聯與安徽省穩定長效的合作機制,發揮文聯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組織舉辦致敬“大國重器”大型主題文藝演出,助力徽風皖韻文藝精品創作生産,組織藝術家赴皖開展文藝志願服務活動,加大對安徽文藝人才的培訓覆蓋、創作指導和項目支持,培養更多文藝拔尖人才,攜手助推安徽經濟社會和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張宏森表示,安徽人傑地靈、文脈悠久,文化發展的土壤得天獨厚,在中華文明史上留下了璀璨奪目的創造。無數文學家行走在安徽大地上,寫下震鑠古今的作品。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深遠、豐沛的安徽文脈應該綻放光彩,為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貢獻力量。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作協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一如既往支持安徽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感受人民的偉大創造,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生動記錄安徽大地日新月異的蓬勃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省直宣傳文化單位、中央駐皖主要新聞單位、省直有關文藝團體、省文藝家協會主要負責同志等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