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中心”建設是黨中央賦予上海的重要使命,是上海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載體;是發揮自身優勢,融入我國現代化産業體系的主戰場;是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升城市勞動生産率和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途徑
■新征程上,開放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開放的內涵不斷深化,必須堅定走自己的路,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四大功能”體現了“五個中心”的質量導向和集成效應,是“五個中心”建設成效的檢驗標準,要以功能為牽引,促進“五個中心”協同聯動
■“五個中心”建設要實現從“量”到“質”的提升,強化配置全球資源的能力,必須明確發展路徑、找準突破策略、把握變革先機
本報訊 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24日下午在參加上海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聚焦建設‘五個中心’重要使命,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專題會議時指出,“五個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發展的總體定位,是上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強使命感緊迫感責任感,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大動力,把強化“四大功能”作為質量導向和集成效應,把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作為重大機遇,把統籌發展和安全擺在突出位置,全力以赴推動中央各項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充分發揮龍頭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
上海市政協主席胡文容主持會議。上海市領導朱芝松、李政出席。
2個小時的專題會議上,張建華、李強、陳凱、雷鳴、李民橋、堯金仁、黃迪南、童繼生、薄海豹、葛群、邵楠、周立旻等12位政協委員直奔主題,就加強“五個中心”協同聯動,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大力發展三大先導産業、實施高水平金融對外開放、加快提升專業服務能級、增強航運資源全球配置能力、支持科創企業發展、培育引進頂尖人才等積極建言。陳吉寧認真傾聽記錄,與大家互動交流。他説,各位委員結合調查研究和工作實際,提出務實意見建議,相關部門要及時梳理、深化研究。加快“五個中心”建設,需要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希望各位委員更好發揮自身優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五個中心”和現代化建設出實招、謀良策。市委將一如既往重視關心和支持政協工作,不斷完善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機制,讓各位委員履職盡責有保障、發揮作用有舞臺。
陳吉寧指出,“五個中心”建設是黨中央賦予上海的重要使命,是上海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載體;是發揮自身優勢,融入我國現代化産業體系的主戰場;是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升城市勞動生産率和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途徑。▼下轉第四版(上接第一版)必須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堅持“四個放在”,從落實國家戰略、維護國家利益、保障國家安全的高度出發,更好為國家試製度、探新路、補短板,助力科技強國、金融強國、貿易強國、航運強國建設。要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戰略把握、戰略運作能力,以“五個中心”建設新成效,為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作出新貢獻。
陳吉寧指出,新征程上,開放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開放的內涵不斷深化,必須堅定走自己的路,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好應對國際經貿規則變化,結合實際加強與高標準經貿規則對接,深化自身改革,提升規則構建能力。聚焦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浦東綜合改革試點、臨港新片區壓力測試等,把高水平改革開放貫穿“五個中心”建設始終。深刻把握大經濟體發展金融業務的特點和規律,更好統籌在岸和離岸業務,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加快探索實施數據分級分類管理,夯實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發展基礎,提升國際化專業服務能力,更好助力企業走出去發展。
陳吉寧指出,“四大功能”體現了“五個中心”的質量導向和集成效應,是“五個中心”建設成效的檢驗標準,要以功能為牽引,促進“五個中心”協同聯動。堅持整體謀劃、協同推進,重點突破、以點帶面,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拉長板,持續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聚焦協同聯動重點,發揮金融中心支撐作用、科創中心賦能作用,暢通“科技-産業-金融”高水平循環,驅動更多資本成為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更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航運、貿易要相互促進,以區塊鏈技術加快港航貿一體化發展,提高航運物流效率和便利化水平,推動貿易中心形成新的優勢。
陳吉寧指出,“五個中心”建設要實現從“量”到“質”的提升,強化配置全球資源的能力,必須明確發展路徑、找準突破策略、把握變革先機。要搶抓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機遇,加快轉型步伐,運用區塊鏈技術發展供應鏈金融,促進産業鏈供應鏈與資金鏈信息鏈融合,打造新的信用體系。加快建立綠色低碳供應鏈體系,加強互認對接,積極參與國際碳市場規則和標準制定。大力發展航運保險和仲裁。要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各方資源、協調各方力量,不斷解決發展中的裉節問題。
陳吉寧強調,要把加強黨的領導貫穿到“五個中心”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折不扣落實好中央決策部署。強化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加強風險防範和安全監管,強化科技産業安全、經濟金融安全,深化事中事後監管改革,切實築牢開放條件下的安全底線。大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不斷增強政策制定和執行的有效性、清晰性、針對性,切實提升服務企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