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正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 營造世界一流人才發展環境

來源:解放日報 | 2024年01月24日 09:44:07
解放日報 | 2024年01月24日 09:44:07
原標題:進一步加快建設“五個中心”,提升城市能級
正在加載

  2023年·回顧 穩中有進 穩中向好

  著力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年度目標任務基本完成

  “用心用情”“加力增效”

  民生水平不斷提升

  ■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5萬元、增長6.6%,增速快於經濟增長;新增就業崗位60.6萬個

  ■新增養老床位5510張,新增社區托育托額5308個

  ■完成12.3萬平方米中心城區零星舊改、29.6萬平方米不成套舊住房改造;籌措供應1.1萬張“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床位

  “宜居”“韌性”“智慧”

  城市治理持續深化

  ■建成103個“美麗街區”,59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附屬空間對外開放、為民所享

  ■新增公園162座、累計達到832座;新增森林超過6.7萬畝、綠地1044公頃

  ■“一網通辦”200個高頻事項實現“智慧好辦”,296項政策服務實現“免申即享”;“一網統管”累計匯集各類應用1466個

  本報訊  龔正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過去一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中共上海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化高水平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基本完成。

  一年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經濟運行穩步恢復。全市生産總值達到4.72萬億元,增長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3%,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3%。發展新動能穩步壯大。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總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達到43.9%,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先導産業規模達到1.6萬億元。改革開放紅利穩步釋放。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4.2萬億元、增長0.7%,實際使用外資達到24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到3373.6萬億元、增長15%。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分別新增65家和30家,累計分別達到956家和561家。民生福祉穩步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5萬元、增長6.6%,增速快於經濟增長。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紮實推進

  “五個中心”能級鞏固提升。國際經濟中心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加快構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58個10億元以上重大産業項目開工建設,C919國産大型客機、首艘國産大型郵輪實現商業運營。國際金融中心開放度進一步提升,持牌金融機構新增47家、總數達到1771家,全市存款、貸款餘額分別突破20萬億元和11萬億元。國際貿易中心鏈結全球能力不斷加強,全國首個“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獲批創建,全國首單液化天然氣跨境人民幣結算交易、首單國際原油跨境數字人民幣結算交易順利完成。國際航運中心樞紐地位日益鞏固,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915.8萬標準箱、連續14年排名世界第一。國際科創中心策源功能加快凸顯,科學智慧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機構落戶,元宇宙、區塊鏈、高溫超導等領域關鍵技術攻關行動啟動實施,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4850.2億元,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4萬家。人才對“五個中心”建設的賦能作用進一步增強,科技人才評價綜合改革試點積極推進。

  浦東引領區建設持續深化。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總體方案“80條”出臺,浦東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及首批授權事項清單獲批實施,國家出臺的33條自貿試驗區制度型開放試點措施基本落地。

  “三大任務”深入實施。臨港新片區新一輪市級支持政策出臺,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三期擴區獲批,落地重大産業項目超過100個、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分別增長22.5%和10.3%。科創板功能進一步提升,上海上市公司首發募資額、總市值位居全國首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21項重點合作事項加快落地,28個科技創新聯合攻關項目加快實施。

  “三大平臺”作用更加凸顯。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圓滿舉辦,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金額784.1億美元、增長6.7%。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新推出24項制度創新成果,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獲批實施。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明確的重點任務落地落實。

  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入。國資國企改革加快推進。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落實國家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制定實施助力中小微企業“28條”。

  (二)多措並舉擴內需穩外需,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

  穩增長政策協同發力。開展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十大行動,出臺實施促消費“15條”、投資促進“24條”、穩外貿“21條”、吸引外資“20條”等政策措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6%。重大工程投資完成2257.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突破1萬億元、增長13.8%。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加快融合。新一輪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啟動實施,人工智慧公共算力服務平臺投入運營,全市累計布設物聯終端超過3.7億個、5G基站超過7.7萬個。

  城市空間佈局持續優化。五個新城建設穩步推進,新開工117個重大項目。

  鄉村振興全面推進。制定實施加速農業科技創新政策措施。建成鄉村振興示範村24個,1.6萬戶相對集中居住農戶入住新居。

  (三)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

  民心工程民生實事加力增效。新增養老床位5510張、社區長者食堂41個,完成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7715戶。完成12.3萬平方米中心城區零星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29.6萬平方米不成套舊住房改造,建設籌措8.1萬套(間)保障性租賃住房,籌措供應1.1萬張“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床位。

  基本民生保障持續加強。新增就業崗位60.6萬個,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持續健全。

  社會事業發展水平穩步提升。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深化,分級診療體系不斷完善。

  文化軟實力建設不斷深化。世界技能博物館建成開放,國際電影節、上海旅遊節、網球大師賽等節展賽事煥新舉辦。

  (四)加快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城市治理持續深化

  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城市更新體制機制、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城市數字底座建設加快推進。“一江一河”濱水空間品質持續提升。

  社會治理創新取得新成效。持續為基層減負增能,“12345”市民服務熱線、人民建議徵集等工作提質增效,“三所聯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全面推廣。

  生態文明建設紮實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排名全國第一。新增森林超過6.7萬畝、立體綠化43萬平方米。

  (五)著力推進政府改革創新,政府自身建設展現新氣象

  優化營商環境6.0版208項改革任務全面完成。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過1100億元。全面推行以專用信用報告替代有無違法記錄證明,開展涉企行政執法“檢查碼”試點。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累計推出41個“一件事”,296項政策服務實現“免申即享”。嚴控一般性支出,降本幅度達到10%以上。

  政府自身建設

  牢記使命

  盡責擔當

  更大力度提升行政效能,充分激發幹事創業精氣神

  本報訊  龔正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做好今年工作,必須牢記使命、盡責擔當,以政府治理現代化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堅持政治引領,深入鍛造忠誠品格。

  堅持改革創新,更大力度提升行政效能。全面實施成本預算績效管理,深化稅收徵管改革。

  堅持法治規範,紮實推進依法行政。全力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最佳實踐地。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政府立法。

  堅持全面從嚴,堅決守牢清正廉潔底線。持續糾治“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把“習慣過緊日子”的要求落到實處。

  堅持真抓實幹,充分激發幹事創業精氣神。完善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營造比學趕超、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

  2024年·任務

  敢於開拓

  積極作為

  切實增強經濟活力,持續推動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五個“著力”

  ■著力釋放消費潛力  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商圈能級提升行動

  ■著力擴大有效投資  推進滬通鐵路二期上海段等重要基礎設施建設

  ■著力鞏固外資外貿基本盤  大力發展新型國際貿易;促進外資穩存量擴增量

  ■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實施150項任務措施;探索銜接國際通行規則的創新舉措

  ■著力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進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

  風向標作用

  ■全方位大力度推進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更好發揮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風向標作用

  ■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制定實施第三輪三年行動計劃

  ■全面推進浦東引領區建設,加快實施浦東綜合改革試點方案

  ■加快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建設,落實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總體方案“80條”,深化電信、金融、醫療等領域開放

  發展新引擎

  ■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佈局,打造城市發展新引擎。加強中心城區高能級要素、高等級活動集聚

  ■深入推進五個新城建設,持續推動功能性導入項目落地

  ■落實專項支持政策,努力將崇明島、長興島、橫沙島建成“零碳島”“低碳島”“負碳島”

  “上海樣本”

  ■加快打造文化自信自強的上海樣本。深入推進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推進城市記憶工程,深化上海地域文明歷史研究

  ■開放上博東館,加快建設上海大歌劇院等重大文化設施,打造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間

  ■實施重大文化産業項目帶動戰略,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上海文化品牌

  本報訊  龔正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做好今年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十二屆市委三次、四次全會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聚焦建設“五個中心”重要使命,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國家重大戰略為牽引,以城市治理現代化為保障,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範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充分發揮龍頭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

  建議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産總值增長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産總值的比例達到4.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單位生産總值能耗、單位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進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完成國家下達目標。

  今年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進一步加快建設“五個中心”,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堅持整體謀劃、協同推進,重點突破、以點帶面,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持續強化城市核心功能,持續增強輻射帶動能力,更好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

  加快建設國際經濟中心。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聚焦智慧化、綠色化、融合化,加快建設“(2+2)+(3+6)+(4+5)”現代化産業體系,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全力落實新一輪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上海方案”,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等高端産業集群。下轉 3版(上接第2版)推動工業互聯網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智慧機器人+”行動,率先開展國家智慧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引導生産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打造工業上樓智造空間1000萬平方米,低效建設用地減量13平方公里。

  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配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實施高水平金融對外開放。著力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加快打造國際金融資産交易平臺,高水平建設國際再保險中心,優化跨境金融、離岸金融等服務,提高金融市場國際化水平。著力完善金融産品體系,推動更多商品、金融期貨期權産品上市,持續豐富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科技創新和共建“一帶一路”。著力完善金融機構體系,吸引高能級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滬展業興業。著力完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深化跨境互聯合作,提升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服務功能。

  加快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提升貿易樞紐功能,持續深化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大力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政策和制度體系。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建設“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著眼於人員跨境往來便利化,加快建設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建設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深化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建設。實施總部增能行動和全球營運商計劃,加快培育一批千億級、萬億級大宗商品交易平臺,集聚更多國際經濟組織和一流貿易商。

  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著眼于提升航運資源全球配置能力,大力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增強航運保險承保和服務能力,探索海事仲裁模式創新,發展國際船舶管理業務,穩妥有序推動上海航運交易所改革。拓展航運樞紐功能,加快建設海港、空港、郵輪港和航運集疏運體系,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積極培育郵輪經濟産業鏈。加快佈局綠色甲醇、LNG等船舶清潔燃料供應鏈,推廣純電動船舶等綠色運輸工具。

  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支持和保障在滬國家實驗室及基地高質量運行發展。深化基礎研究先行區建設,聚焦前沿交叉領域開展高風險高價值研究。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組織實施模式,加強未來産業前瞻技術創新佈局,大力發展自主可控核心工業軟體和工業操作系統,深入實施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産業基礎再造工程。佈局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打造一批高水平産業科技創新平臺。配合推動科創板完善科創型企業發行上市制度,加快設立科技創新引導基金,引導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推動張江高新區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支持高質量孵化器功能提升。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加強“大思政課”建設。持續推動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完善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優化重點産業急需緊缺人才培養模式。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和城市重要使命,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實施全球傑出人才優享服務,努力營造世界一流的人才發展環境。

  (二)進一步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著力釋放消費潛力。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深化全球新品首發地建設,實施商圈能級提升行動。

  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加快推進重大工程建設,全年完成投資2300億元。加快引進一批標誌性重大産業項目,打造100個技術改造示範項目。

  著力鞏固外資外貿基本盤。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離岸貿易、跨境電商、保稅維修等新型國際貿易。拓展外商投資新領域。

  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實施新一輪營商環境改革150項任務措施。完善重點企業“服務包”制度。探索一批銜接國際通行規則的創新舉措。

  著力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

  (三)進一步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動力和競爭力。

  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制定實施第三輪三年行動計劃。持續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制度創新和複製推廣。深化落實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進一步提升能級政策措施。精心辦好第七屆進博會,持續放大溢出帶動效應。

  全面推進浦東引領區建設。推出更多實質性舉措,力爭在要素市場化配置關鍵環節取得突破。加快實施浦東綜合改革試點方案,持續擴大首批授權事項清單試點成效。

  加快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建設。落實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總體方案“80條”,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深入推進跨境服務貿易和投資高水平開放。

  (四)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佈局,打造城市發展新引擎。

  全面增強中心輻射能級。加強中心城區高能級要素、高等級活動集聚,進一步豐富世界級地標性商圈業態。

  深入推進五個新城建設。持續推動企業總部、研發創新、要素平臺等功能性導入項目落地。高起點佈局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培育領軍企業和高成長企業。

  聚力推動南北轉型發展。加速鋼鐵、化工等傳統産業基地轉型升級。

  大力推進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努力將崇明島、長興島、橫沙島建設成為“零碳島”、“低碳島”和“負碳島”。

  (五)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有力推動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著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建設4萬畝高標準農田。新建3萬畝糧食生産無人農場。

  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建設28個鄉村振興示範村。鼓勵發展鄉村旅遊、健康養老等新産業新業態。

  持續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面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採取多種方式盤活集體資源資産,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六)進一步推進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弘揚城市精神品格。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打造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城市形象名片。

  完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深入推進“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加強紅色遺址、革命文物、風貌街區等保護利用。

  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繁榮發展。加快建設上海大歌劇院等重大文化設施。推出更多“上海原創”精品。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上海文化品牌。

  深化文旅融合發展。加大國際旅遊度假區重點片區開發建設力度。加快發展紅色旅遊、工業旅遊、鄉村旅遊,促進入境旅遊,推動國際郵輪全面復航。

  辦好F1中國大獎賽、奧運會資格系列賽等國際賽事,創新舉辦上海帆船公開賽等自主品牌賽事。

  (七)進一步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建設美麗上海。

  啟動實施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實施煤電節能降碳改造,新建1萬個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

  推動楊浦濱江中北段、徐匯濱江南延伸段等濱水公共空間貫通開放。新建公園120座,推動30座城市公園24小時開放。

  (八)進一步增強城市安全韌性,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

  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大力推進“兩舊一村”改造,完成12萬平方米中心城區零星舊改、31萬平方米不成套舊住房改造,啟動1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

  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深化落實基層減負增能措施。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海。

  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加快推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完成130公里架空線入地和桿箱整治,提升改造蘇州河中心城區沿岸景觀燈光,建成100個“美麗街區”。

  (九)進一步推進民心工程辦好民生實事,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加強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城鎮新增就業55萬人以上。精準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

  優化養老托幼服務。新增4000張養老床位、30個社區長者食堂,改建3000張認知障礙照護床位,開展智慧助老行動。新增3000個公辦幼兒園托班托額、7000個社區托育托額。

  深化健康上海建設。持續加強社區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持續推進重大傳染病防控體系建設。加快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持續改善市民居住條件。建設籌措7萬套(間)保障性租賃住房,籌措供應“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床位3萬張以上,建設籌措保障性住房1萬套以上。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保持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編輯:及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龔正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 營造世界一流人才發展環境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