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中國共産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産主義戰士,浙江省委原書記、原浙江省顧問委員會主任、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薛駒同志遺體送別於1月20日上午在杭州舉行。
薛駒同志住院、病重及逝世後,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等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錶示慰問和弔唁,易煉紅、王浩、廉毅敏、劉捷等浙江省領導和老同志老領導、相關部門單位領導同志等,以探視病情、探望家屬、送花圈等方式錶示慰問和弔唁。
中共浙江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有關省領導及老同志老領導,相關部門單位領導同志,薛駒同志家屬、生前友好和家鄉代表等參加遺體送別並獻花圈。
薛駒同志,1922年3月出生於山西運城,1938年12月參加革命工作並加入中國共産黨,先後任上海地下黨中學區委委員、書記,蘇中四分區抗日軍政幹校指導員、分區青聯主席,蘇中四地委如中分縣委宣傳部部長、縣委書記、地委城工部南通特派員、組織科長,蘇中一地委青工委書記,浙東四明工委宣傳部部長、余姚軍管會副主任,寧波軍政幹校副校長、軍管委文教部部長。1949年9月起任浙江省寧波地委秘書長、宣傳部部長,浙江省委辦公廳副主任、主任,省委副秘書長。“文革”中受到衝擊,1972年7月恢復工作,先後任浙江省委派赴溫州聯絡組組長,省委辦公室負責人,省委副秘書長、秘書長,1978年12月起先後任浙江省委副書記兼秘書長,省政協副主席,省委副書記、省長,1987年3月任浙江省委書記,1988年12月任浙江省顧問委員會主任,1989年6月任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1993年3月任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2009年10月離職休養。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
薛駒同志從青少年時代起就勤奮學習,追求真理,受到愛國主義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啟蒙,到上海求學後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抗日戰爭時期,他活躍在學生群體當中,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抗日救國宣傳活動。1941年皖南事變後,他被派往蘇中根據地,為根據地建設以及新四軍重建做了大量工作。解放戰爭時期,他深入江蘇、上海、浙江等地,在四明山區開展艱苦的遊擊戰,為民族解放和新中國建立作出積極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他留在浙江,團結和帶領幹部群眾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特別是在擔任浙江省委辦公廳的領導職務時,參與了我黨歷史上著名的“和合調查”,幫助黨中央和毛主席了解實情,對扭轉農業生産困難局面和促進國民經濟“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産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文革”期間被隔離審查,下放“五七”幹校勞動,但他始終堅定地信任黨組織,堅持黨性原則不動搖。恢復工作後,他以極大的政治熱情和旺盛的工作精力投入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發揮參謀助手作用。擔任浙江省委副書記期間,他堅決擁護和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幹部政策做了大量的工作。擔任浙江省省長、省委書記、省顧問委員會主任期間,他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抓住機遇,開拓創新,高度重視民營經濟,大力支持鄉鎮企業發展,努力推動市場建設,持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動浙江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擔任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期間,他參與了十四大黨章修改工作,擔任中央憲法修改領導小組成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建議,提交中央領導參謀決策,為我黨政治理論研究和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積極貢獻力量。離休後,他仍然關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以90歲高齡參加黨的十八大,關心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向省委、省政府建言獻策,熱心參與社會活動,關心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長。
薛駒同志一生光明磊落、胸懷坦蕩,對共産主義信念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充滿信心,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他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尊重實踐,尊重群眾,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扎紮實實辦實事、解難題,總是把黨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與人民群眾心心相連。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潔,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從不計較個人得失與地位,對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嚴格,生前留下遺囑,喪事一切從簡,體現了一名優秀共産黨員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操。
薛駒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是一心為民、兩袖清風的一生,是對黨和人民事業孜孜以求、不懈奮鬥的一生。他的堅強黨性、崇高品格和優良作風將永遠教育和激勵我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