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死亡之海”的新生

來源:《工人日報》 | 2023年12月07日 06:37:45
《工人日報》 | 2023年12月07日 06:37:45
原標題:一片“死亡之海”的新生
正在加載

  “在我手指的方向,是一個維語意思為‘黑胡楊’的地方,那邊原本有一個小村落,如今已被風沙掩埋。麥蓋提縣三面環沙,曾被稱為‘天上不飛一隻鳥、地上不長一棵草’的‘死亡之海’,沙漠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90%。”11月25日,在新疆喀什地區麥蓋提縣,縣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王宇鋒講述沙漠留給麥蓋提人的辛酸記憶。

  這座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南風口的小城,長年經受風沙侵襲。從過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如今白楊成林、梭梭遍地,從沙進人退到沙漠生態紅利漸顯,風沙弱了、收入提高了、遊客也來了……每到春秋植樹時間,各族群眾一起植樹造林,讓綠洲之夢走進了現實。

  “死亡之海”的綠洲之夢

  跟隨國家民委“道中華”2023邊疆行採訪團,從喀什市行車3小時,記者來到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沙漠與麥蓋提縣城直線距離不超過5公里,過去,每逢大風天氣,風沙席捲、浮塵蔽天,嚴重影響當地百姓的生産生活。

  “經過科學規劃設計,2012年11月,麥蓋提縣百萬畝防風固沙生態林開始建設。”麥蓋提縣防沙治沙中心主任殷紅海回憶。

  在沙漠中種樹不容易,為了確保造林成功,需要先平整沙丘。當地組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推土機大軍,向大沙丘發起了進攻。

  “每到春秋植樹時間,全縣老百姓就自發拉著勞動工具、被褥,帶著糧食來到造林現場,有人扶樹苗,有人套網,有人剪枝……一幹就是11年。”回憶這段經歷,殷紅海印象深刻,“一年兩次大會戰,每次近1個月,全縣各族人民同吃一鍋飯、同植一片林、同迎一場風沙和冰雪。沙漠夜間溫度會迅速降低,大家擠在一間小帳篷裏或直接就地睡在一起。”

  11年來,46萬畝沙丘被蕩平,365公里戈壁石道路貫穿林區,形成8縱11橫的路網框架,架設10千伏輸電線路350公里,打通了防沙治沙的“任督二脈”。為解決澆灌難的問題,麥蓋提縣組織人員到內蒙古、寧夏等地實地學習,在沙漠中開鑿機井450眼,鋪設滴灌帶46億米,可繞地球2.7圈。

  如今,這道縱貫南北的綠色生態林屏障連成了片,初期46萬畝的防風固沙生態林有效遏制了風沙侵襲。據統計,麥蓋提縣的沙塵天氣已經由2010年的150余天減少到50天以下,年均降雨量也由2010年的50多毫米增加到100毫米以上。從“死亡之海”到綠洲,麥蓋提百姓的夢想正在實現。

  向沙漠要經濟

  多少年來,地處大漠邊緣的群眾飽受風沙侵害之苦的同時,惡劣的生態環境也嚴重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如今,隨著生態林面積的不斷擴大,生態紅利也日漸顯現。

  “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麥蓋提人,家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惡劣的自然環境一度使我們過得極其貧困。百萬畝防風固沙生態林是為我們全縣各族人民群眾、為子孫後代留下的綠色銀行。”作為生態林護林員,阿卜杜熱依木·艾買爾看著這裡的樹木一年比一年茁壯,護林員每年每戶4萬元的收入也極大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狀況。

  如何在沙漠裏發展經濟?當地也做了不少嘗試。在全力保護原有胡楊樹種的基礎上,生態林建設同時佈局了新疆楊、文冠果、紅柳、沙棘、沙棗、梭梭、西梅、蘋果等生態和經濟林木超過2.6億株,探索各類苗木的生長習性以及在沙漠種植的可行性。

  “成功一種,推廣一種,目前林木總體成活率達到95%以上。特別是我們正在發展的梭梭肉蓯蓉套種特色産業,它們在不增加荒漠化地區需水量的基礎上,梭梭樹覆蓋地表減少蒸發,肉蓯蓉深埋地下,每畝産量可達150公斤左右。”王宇鋒介紹道。

  依託26萬畝梭梭林資源發展的林下種植,今年6月份播種的種子到明年的10月份可以採挖,目前已接種肉蓯蓉6.5萬畝,預計可實現産值2000萬元左右。

  “同時,肉蓯蓉的採挖需要大量人工。1萬畝種植面積可提供5000余個工作機會,間接帶動周邊老百姓增加收入,形成了沙漠治理、沙産業開發、農民脫貧致富的多贏格局。”王宇鋒説。

  特色文化吸引中外遊客

  金黃的胡楊林、沙丘上的駝隊、豐收的葡萄架下身穿民族服飾的人們載歌載舞……如今,麥蓋提縣各族群眾的物質生活得到改善,精神文化的富饒也反映在他們色彩絢麗的畫作中。

  “我正在畫的這幅是家鄉秋天的胡楊樹,金色的葉子、蜿蜒的河流和遠處的沙丘……”在麥蓋提縣刀郎畫鄉的農民畫創作長廊上,家住克孜勒阿瓦提鄉的阿布都克有木·日合曼正在繪畫。

  “麥蓋提縣是刀郎農民畫的發祥地,從最原始的黑白畫到新時代的色彩畫,時代的發展、文化的融合以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都通過農民畫家的畫作展現。”庫木庫薩爾鄉文化站站長、刀郎畫鄉文旅景區管委會副主任徐家巍向記者介紹。

  作為中國四大農民畫之一,刀郎農民畫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創作內容源於百姓自身生活且介質多樣。隨著刀郎農民畫品牌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國內外眾多遊客聞名而來。今年截至目前,麥蓋提刀郎畫鄉接待全國各地遊客8.6萬人次。

  “以刀郎農民畫為特色的旅遊産品,讓越來越多的農民畫家受益。我去年僅農民畫銷售就達10余萬元,並培養了14名徒弟。”農民畫家艾山·依明1996年開始學習繪畫,目前成為當地農民畫創作活動的輔導者。“我們農民畫家的收入越來越高了,本地的畫家隊伍也從最初的20余人發展壯大至目前的3000余人,現有繪畫愛好者8000余人,年創作量總計可達1.5萬餘幅。”艾山·依明自豪地説。

編輯:陳詩文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一片“死亡之海”的新生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