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票難搶、掃碼支付等需實名,入境遊難題怎麼破?

來源:經濟日報 | 2023年12月06日 09:17:34
經濟日報 | 2023年12月06日 09:17:34
原標題:國內旅遊服務環境待改善
正在加載

  編者按 11月24日,我國宣佈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6個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單方面免簽。消息一經公佈,入境旅遊相關搜索猛增。有關部門表示,今後還將進一步加大政策出臺力度,推動行業加快復蘇。

  今年以來,與國內遊、出境遊的快速復蘇、持續火爆相比,入境遊復蘇相對緩慢。入境遊被普遍認為是旅遊市場增量機會所在,也是旅遊業均衡發展的關鍵。針對當前入境遊市場存在的堵點和短板,本報即日起推出“入境遊問題調查”系列報道。

  11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舉行中國入境旅遊政策發佈會,介紹近期採取的優化簽證和提高入境旅遊便利化政策措施。此時,距離3月份我國宣佈恢復開放來華旅遊簽證已過去大半年。

  在這段時間裏,入境遊雖已重啟,但復蘇速度遠不及國內遊。據文化和旅遊部統計,上半年全國旅行社入境遊接待人次為47.78萬,而2019年上半年該數據為856.16萬人次,巨大的數據落差折射出了行業復蘇乏力。與此同時,從業者在接待外國遊客時也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狀況:搶不到景區門票,酒店會説英語的服務員少了,外國人買東西“不會”結賬……

  人們不禁要問:入境遊難題怎麼破解?

  難搶的門票

  “客人到北京,約不上故宮門票,只能拿國子監代替;到陜西,又約不上兵馬俑門票,只能拿碑林代替。”桂林唐朝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周曉光説,門票是橫在遊客面前的一隻“攔路虎”。

  張維立來自馬來西亞,今年10月份,在結束北京公務行程後,給自己留了幾天自由活動時間。“來了才知道,現在去景區要預約,各個景區都有自己的預約程序和界面,麻煩不説,有的還找不到針對外國護照的預約選項。”

  “十一”假期,上海虹橋一家旅行社導遊李莉帶著外國遊客到哈爾濱,也遇到了尷尬事。“我們預約了門票,但到景區門口後,工作人員仍讓每名客人掃碼填寫姓名、護照號,逐一核對後才放行。”李莉説。

  長期從事入境遊研究的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孫夢陽發現,景區門票預約問題困擾著從業者。“入境遊的計劃性強,國外組團社上架的旅遊産品通常在一年前就確定了線路,但現在國內景區預約週期通常在3天到一週,這會造成之前確定的點位有可能因為約不到門票而去不了。”孫夢陽説,這種情形下,國外組團社擔心違約,自然會慎重考慮上架中國的旅遊産品。

  斷裂的服務

  賀菲是桂林一家旅行社的英語導遊。她告訴記者,原來桂林的四星級、五星級酒店都有具備英語交流能力的服務人員,疫情3年中很多人轉行了,客人有問題都來找導遊翻譯。她還發現,西式菜肴、外幣兌換等過去酒店提供的服務也基本消失了。

  孫夢陽表示,這幾年旅遊市場經歷了劇烈變化,國內遊需求爆發,很多酒店更願意接待預訂“靈活度”更高的內賓,對外國遊客的服務因為種種原因“萎縮”。

  張維立此行非常想體驗一下民宿,“我在國外的預訂網站上看到幾家不錯的民宿,不知道是商家信息存在偏差還是其他原因,打電話詢問,對方卻告訴我,他們不具備接待外國人的資質”。

  住宿和餐飲是入境遊鏈條上的重要環節,亟需重塑與整合。孫夢陽建議,入境遊企業可集中客戶需求,尋找長期酒店戰略供應商或考慮與在線旅遊平臺開展合作。同時,政策應給予民宿行業和國際青年旅社更多支持,進一步開放涉外接待,更好契合入境遊散客化、個性化和年輕化的住宿需求。

  中國是美食大國,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期待到中國體驗“饕餮之旅”。“國內大部分餐廳還沒有針對外國遊客進行國際化升級,提供雙語菜單、培訓員工英語、準備西式餐具,這些便利外國人的舉措,更能讓他們有賓至如歸之感。”孫夢陽説。

  待破的壁壘

  “入境遊的計劃週期長,去年海外客源地只有少數甚至沒有中國的旅遊産品在售,所以現在很難見到大規模外國旅遊團。”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品牌官徐曉磊表示。除去客觀因素,現在真正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是:我們的旅遊環境有沒有足夠吸引力?這種吸引力體現在很多細節之中,籠統地説,是旅遊服務的便利化程度。

  張維立説,他在中國乘坐高鐵,體驗很好,美中不足的是使用護照只能到人工窗口排隊取票,並且不能直接刷票進閘機,必須通過人工檢票、驗護照。“閘機上明明貼有護照標識,但不明白為何外國遊客不能像中國乘客一樣通過機器核驗乘車。”張維立説,他在大街上看到了共享單車,很想體驗,“但掃碼後發現需要實名認證,就操作不下去了。”

  孫夢陽看到了兩個“壁壘”:其一,我國互聯網發展迅速,移動支付、網絡訂票、共享單車等,給國人帶來很多便利。但這種便利與外國遊客之間存在“壁壘”,如何讓入境遊客也體驗到互聯網服務的便利,需要加以解決。其二,打通國際和國內交通的所有環節,讓外國遊客享受到出行的便利與快捷,也是入境遊産業鏈重構的重要一環。

  “種草”的啟示

  周曉光開始忙碌起來,主要是去國外參展,推介中國旅遊目的地和産品。他把這稱作重振旗鼓的必要鋪墊。中青旅近期也把“走出去”列為重點工作,到海外市場積極營銷。

  “‘走出去’主動展示中國旅遊的豐富多彩和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入境遊要採取的首要市場戰略。”孫夢陽認為,除了“走出去”,還要“請進來”。海外旅遊批發商、媒體只有親自體驗中國的旅遊産品,才能提高推廣和售賣中國線路的信心。

  “中國旅遊資源豐富程度是很多國家無法比擬的,這一點我們絕對自信。”周曉光説,過去外國人對中國旅遊目的地的認知有限,現在網絡為他們打開了更廣闊的視野。

  周曉光和外國同行交流時,提到了兩件小事:一是前幾年發生在雲南的大象遷徙事件,意外獲得了日本網友的廣泛關注,提升了雲南的知名度;二是近來關於重慶的英文搜索熱度攀升,關鍵詞為“火鍋”“洪崖洞”這些非常具象的詞彙,這是由於一些推廣重慶的短視頻給網友“種了草”。周曉光深刻體會到,開展互聯網營銷勢在必行:外國年輕人也很喜歡刷短視頻,旅遊推介要改變方式方法,用外國人感興趣的角度和喜歡的語言給他們“種草”。

  解題的方案

  回顧我國入境遊發展歷程,改革開放之初,和國內遊、出境遊相比,入境遊佔據“龍頭”地位,對整個旅遊産業體系的構建起到了帶動作用。時過境遷,入境遊因為種種原因步入了瓶頸期,過去3年更是陷入低谷。

  在當前的國際國內環境下,要重新認識入境遊的作用。北京交通大學現代旅遊研究院院長張輝説,入境遊不僅是推進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抓手,更是展示大國形象、改善國際發展環境的重要手段,應該得到國家層面更多的重視。

  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釋放旅遊消費潛力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專門就加強入境遊工作提出6條具體措施,直指入境遊的痛點。

  政策有待落實,信心有待重振。“目前,入境遊市場存在的很多問題靠企業自身解決不了,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加以引導。”孫夢陽認為,在宏觀戰略的指引下,相關部門要形成合力,真正從入境遊客的角度出發,深入調研、系統梳理,逐一找到令遊客感到不便的痛點,並尋找務實的解決方案。

編輯:郭倩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門票難搶、掃碼支付等需實名,入境遊難題怎麼破?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