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29日,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歲。
在基辛格身上,一直有很多標簽——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美關係正常化的推動者、深刻影響二戰後國際秩序的戰略家。
今年7月,剛剛過完自己百歲生日不久的基辛格,再一次選擇來華訪問。而在他的一生中,這樣的訪問已經超過了100次。
在這位老朋友心目中,他之所以如此重視中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理解中國是一種文明,並且相信中美兩國只有基於相互理解,才能摸索出正確的相處之道。
要更加清楚地理解基辛格為何值得紀念,譚主找到了曾參與基辛格秘密訪華的中方翻譯、工作人員,以及基辛格的研究者,並和他們聊了聊。
鑿穿陣壘的魄力
基辛格最為人熟知的經歷,莫過於1971年的秘密訪華。
譚主找到了釣魚臺國賓館工作人員劉馥敏,她曾在基辛格秘密訪華時接待了他。
這位工作人員向譚主分享了一個細節,第一次來的時候,大家還不知道他是美國人;第二次來的時候,在客廳和餐廳中間,已經為他擺上了乒乓球臺子;第三次來的時候,大家就和他打起乒乓球來了。
時隔多年基辛格再次訪華時,在養源齋舉行宴會,這位工作人員又碰上了他,基辛格一下就認出她來,還對她説:“你現在那個乒乓球打得還好嗎?”
為什麼要“秘密”進行?原因很簡單——避開來自美國內部的阻力。
在冷戰的背景下,他要接觸一個制度、文化、各方面都完全不一樣的國家,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基辛格的職務是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作為直接由總統任命的心腹,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這一職位的地位在美國政界逐漸凸顯,也就直接影響了美國外交部門——國務院的地位。而時任美國國務卿的羅傑斯,又是被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稱為自己見過的最強硬的人物之一。
||1970年尼克松總統(左三)、時任國務卿羅傑斯(左二)和基辛格(右一)在華盛頓
這背後還牽扯著美國政治更深層次的矛盾。在翻閱尼克松和基辛格的傳記後,我們發現,“官僚主義”一詞經常出現。基辛格在自己的自傳中寫道:
國務院的工作程序很容易助長官僚主義的剛愎自用。國務卿每天的工作就是簽署一堆堆的電報,對電報中所談的問題,國務卿都缺乏足夠的了解。即便是他拿定主意,駁回了某一個電報稿,這個電報稿又會幾乎是原封不動地回到他這兒來,其改動之小,只有一個法律學者才能説出其中的差別。
每天被這些電報圍繞的國務卿,既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去解決美國外交上的問題。
基辛格則是從戰略性看問題的。他説:
我要把各種事態發展聯絡起來看,推動或者施壓力於某一個地區藉以影響另一個地區的事態發展,我要把各種細膩微妙的材料收集起來供制定長遠戰略之用。
作為一位一生訪華過百次、非常了解中國事務的“中國通”,基辛格曾用圍棋闡述了中西方戰略思維的差異之處:
中國流傳最久的棋是圍棋。圍棋棋手不僅要計算棋盤上的子,還要考慮到對手的後勢。圍棋高手在棋盤上佔“空”,逐漸消磨對手棋子的戰略潛力。下國際象棋練就目標專一,下圍棋則培養戰略靈活性。
而正是出於對華的戰略遠見,基辛格才刻意繞過了羅傑斯,做出了秘密訪華的決定。
||尼克松總統和基辛格
這段歷史,當下講起來很容易,但在那個冷戰氛圍濃郁的年代,基辛格頂著的壓力可想而知。
這種毅然決然地鑿穿陣壘、飛渡大洋的魄力,並不是每位政治家都能擁有的。
國內第一部基辛格研究專著的作者龔洪烈告訴譚主,真正傑出的政治家,應該是要引領潮流,而不是被潮流所引領,像基辛格這些20世紀偉大的政治家,給我們今天的一種寶貴財富是,政治家一定要有超越時空的視野或者視角,而不要被淹沒在歷史潮流的某一個漩渦當中。
著眼文明的基石
基辛格秘密訪華會談的中方翻譯唐聞生告訴譚主一個細節:
1971年,基辛格來華時,就住在釣魚臺。當時室內的佈置、繪畫工藝品等,營造出具有中國文化的居住環境。另外,行程中還專門安排了半天參觀故宮的時間,而這些都給基辛格本人留下深刻印象。
應該説,在中美關繫領域,基辛格的遠見,很大程度上是源於他真正理解了中華文明的底色。
作為一位成長于冷戰時期的外交官,基辛格在即將開展與一個國家的外交工作之前,非常重視對該國歷史文化傳統哲學的了解,在與中國打交道時也不例外。
在他《論中國》一書中,“歷史”一詞出現了234次,有128處引用了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和《孫子兵法》。
在開篇,基辛格就講述了中國古代歷史。另外,他在一開始寫道,“中華文明的一個特點是,它似乎沒有起點”。
懷揣著這樣的疑問,基辛格開始與中方打起了交道,而隨著他對中華文明的了解越發深入,一些獨到的看法也隨之産生,其中的一些甚至讓許多中國人都深受啟迪。
在反復閱讀《孫子兵法》後,基辛格對於中華文化中“勢”的理解,可以説已經非常深入,而這也是中西方戰略思維之間最大的差異所在。
在中國人看來,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變化運動的趨勢,正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對抗“勢”,不僅事倍功半,到頭來的結果也很難完滿。
而若是反過來,順勢而為,那麼因勢利導的結果,最後往往也能花好月圓。
更重要的是,中國人在處理國際關係時,還懂得根據自身立場,“造勢”或“破勢”,讓“天下大勢”為自己所用。
而這一點,就被基辛格巧妙地學去了。
按照他的“均勢”(The Balance of power )理論,只有快速解凍中美關係,才能減輕美國的負擔。
當然,我們不可否認,儘管基辛格完全是從美國利益的角度出發,才有那麼大的動力推動中美關係正常化,但中美關係的正常化,無論對世界和平還是全球化進程都産生了巨大的正向推動。
在美國提出“對華接觸失敗論”的今天,同中美建交時相比,中美兩國雙邊貿易增長250多倍,中國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之一,支撐美國國內約260萬個就業崗位,超過7.25萬家美企在華投資興業,分享中國市場紅利。
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儘管浪花不少,但都無法改變大勢。
中美關係,有利於中國,有利於美國。
當年的基辛格,正是看到了這一點。
||基辛格與美國兩黨領導人以及尼克松總統坐在白宮內閣會議室
今天,美國部分反華政客試圖説明,在中美關係中,美國是“吃虧”的一方,以此來否定中美關係,來證明中美關係正常化“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
但實際上,如果當下的美國高層能夠認真審視、學習一下當年的歷史,就不難發現,基辛格會成為中美關係正常化主要推動者,正是因為基辛格是從美國利益出發考慮問題的。
基辛格自己的經歷,本身就能成為駁斥這種論調的最強有力證據。
在《論中國》中,他寫道,中方培養的“友誼”不過多在乎個人性質,而是更重視長遠的文化、民族或歷史的紐帶。
而今天的美國政客,應該好好學習一下基辛格的歷史思維了。
展望未來的遠見
在基辛格離世後,譚主在朋友圈看到中科院人工智慧專家曾毅提到了這樣一個細節:
面向未來,近期中美人工智慧高級別交流破冰,若是沒有基辛格夏季訪華,恐怕也未見得會如此快地到來。
一位百歲高齡的老人,如此關注人工智慧這樣的前沿話題,恰恰表明了他身上一直有著展望未來的遠見。
2015年,基辛格參加一場國際會議時,在議程安排中發現了“人工智慧”為主題的環節,他本不想參加這個環節,但主持人開場的幾句話就將他留在了位置上。
據主持人介紹,一個計算機程序將很快向圍棋界的國際冠軍發起挑戰,這令對中國文化很熟悉的基辛格感到十分吃驚。
||基辛格與中方參會嘉賓討論下圍棋之道
基辛格對計算機程序能掌握這樣的規則表示懷疑。就在這場會議幾個月後,“阿爾法狗”開始橫掃圍棋界。
在看到人工智慧這樣的能力後,基辛格開始頻繁參與有關人工智慧的論壇、會議,他呼籲中美兩個大國要就應對這一挑戰進行對話與合作。
但令基辛格沒有想到的是,美國政府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合作,而是打壓。
2019年,美國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舉辦人工智慧的會議,時任美國防長、時任美國能源部長等多位美國政要參加,基辛格,也受邀參會。
||基辛格出席2019年美國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併發表講話
這些人先是討論了人工智慧對美國的重要意義,而後話鋒一轉,開始談論起中國。
會上,美國政客拿著一本中國出版社為幼兒園小班小朋友們設計的《人工智慧實驗教材》大談“中國威脅”,時任美國防長表示,中國計劃在2030年成為人工智慧的領導者。無論哪個國家先利用人工智慧,都將在戰場上擁有決定性的優勢,美國必須先做到。
就在這場會召開前不到一個月,美國商務部將8家中國企業列入美國貿易管制黑名單,這8家企業,都與人工智慧相關。
聽到美國政客的這些話,不知道基辛格當時作何感想。
基辛格之所以如此強調中美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合作,就是因為在他看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對人類角色、人類願望和人類成就的定義都將發生變化。而這個時代,需要的是合作。
||基辛格曾在一場活動上表示,人工智慧將促使人們思考人類的意義
類似的話,基辛格在其著作《世界秩序》中也提過——評判每一代人時,要看他們是否正視了人類社會最宏大和最重要的問題。
只可惜,這位老人沒能看到美國交出正確答卷的那一天。
很多人都説,基辛格是“時勢造英雄”。美國《時代》雜誌就曾提到,基辛格是那個“在對的時間和地方出現的對的人”。
||周恩來總理會見秘密來華訪問的基辛格
但只有這麼一個對的人,還遠遠不夠。
對於美國而言,幸運的是,他們有基辛格,有這樣一個比一些人看得長遠一些,比一些人有勇氣、有魄力的政治家。
但如果不能銘記這些,基辛格只會成為一個符號,被美國自己所遺忘。
那時,人們會説,不幸的是,美國只有一個基辛格。
掃二維碼 訪問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