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0月1日電 題:大地豐收美 蟹肥果飄香——黃河下游秋季見聞
新華社記者邵琨
秋收季節,山東沿黃兩岸的多個村莊裏都能看到金燦燦的玉米棒子。
“光計算玉米粒的話,好的地塊畝産1200多斤,差的也有900斤。”惠民縣胡集鎮西屯村種糧大戶趙明寶説。在他的300多畝玉米田裏,大型玉米聯合收割機正在地裏來回穿梭,金燦燦的玉米粒從收割機的出糧口裝入運輸車。
跟土地打了半輩子交道的趙明寶,種地越來越輕鬆了。現在,耕、種、管、收等全部由當地專業的農業服務公司幫忙。
“賣糧食也簡單了,咱就光等著收錢就行。今年的年景不錯,收成又挺好。”他樂呵呵地説。
在胡集鎮,農戶正在收穫玉米。新華社記者邵琨攝
除了莊稼外,沿黃地區的瓜果也正在收穫,不少村莊還吃上了生態飯。
這幾天,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梁才街道張王村黨支部書記劉洪俊正張羅著合作社的社員們收穫梨和蘋果。
張王村緊靠黃河,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這個村除了種莊稼,還主動對接沿黃休閒觀光農業開發,調整産業結構,形成了林果種植、大棚果蔬採摘、鄉村旅遊三大主導産業。
目前,張王村有黃金梨採摘園、草莓採摘園600余畝。冬季草莓可連續採摘5個月,套種的西瓜5月份就能進入成熟採摘期。這些産業讓張王村村民年均增收2萬餘元。
守著黃河水、住在黃河灘,黃河下游兩岸居民的致富路子越來越多。博興縣喬莊鎮土壤鹽鹼含量高,不適合種植莊稼。經過探索,當地人成功實現了在鹽鹼地裏養殖南美白對蝦。
國慶假期期間,在喬莊鎮喬莊村,南美白對蝦迎來又一個豐收季。池塘裏,幾名收蝦隊隊員正在拉網收穫;池塘邊,前來購買南美白對蝦的貨車已在等候,剛捕撈上來的對蝦被迅速稱重、冷凍,發往全國各地。
“這個池塘2畝左右,3600多斤,今天這個池塘的蝦就能賣七八萬塊錢。”喬莊鎮王旺莊村蝦農張子詳説。
如今的喬莊鎮,蝦池達1.2萬個,養蝦戶3200余戶,面積3.5萬畝,年産量2.3萬噸,年産值12.5億元。
在喬莊鎮的一個蝦池裏,蝦農正在拉網收蝦。受訪者供圖
秋風起,蟹飄香。沿著黃河來到下游東營,黃河口大閘蟹養殖大戶、經銷商忙著捆蟹、直播、稱重、銷售……
東營市惠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金山説:“我們養殖採用的是黃河水,這裡的大閘蟹口感特別好。通過科學養殖,黃河口大閘蟹産量和質量都越來越高了。”
黃河兩岸越來越多的人正告別過去,挑上“金扁擔”,大步邁向現代化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