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定調“預製菜不宜進校園” 專家:應推進標準建設

來源:極目新聞 | 2023年09月24日 06:50:15
極目新聞 | 2023年09月24日 06:50:15
原標題:教育部定調“預製菜不宜進校園”,專家:應進一步推進學生群體的用餐標準建設
正在加載

  極目新聞記者 丁偉

  近期,“預製菜進校園”的話題多次衝上熱搜。教育部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經研究,鋻於當前預製菜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體系、認證體系、追溯體系等有效監管機制,對“預製菜進校園”應持十分審慎態度,不宜推廣進校園。

  9月23日,有教育界人士回應極目新聞記者稱,教育主管部門的表態體現了國家管理部門尊重事實,順應民意,把學生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責任心。相信這將對整個學校食品系統的規範和良好運作産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位從事預製菜相關工作的業內人士稱,當前預製菜行業存在快速發展與標準體系建設相對滯後的矛盾,在生産與消費信息嚴重不對稱的背景下,在企業和産品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下,需要一個發展過程,才能讓消費者逐漸接納,而解題的答案就在於“標準化”。

  教育部定調“預製菜不宜推廣進校園”

  隨著開學季的到來,“預製菜進校園”的話題多次被提及並衝上熱搜,預製菜也一次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據9月22日新華社報道,教育部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學校食品安全,十分關心學生健康成長,廣大家長期望孩子在學校吃得既綠色安全又營養健康。經研究,鋻於當前預製菜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體系、認證體系、追溯體系等有效監管機制,對“預製菜進校園”應持十分審慎態度,不宜推廣進校園。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9月23日,多位學生家長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他們為教育部相關部門負責人的表態點讚,他們之所以反對預製菜進入校園,主要是出於對食品安全的考慮:一方面,擔心預製菜會加入多種添加劑;另一方面,擔心預製菜的衛生條件,“如果做不到公開透明,不能監督,每增加一道中間環節,就多一道風險。”

  同濟大學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表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國家的未來。全社會都在關心學生在校是否吃得衛生、營養和美味,雖然有關方面在理論上可以論證“預製菜進校園”有多種好處,質量上也有保障,但真如此操作,老百姓憑“肉眼”無法判斷“吃進孩子口中飯菜”的質量情況,原本就有家長對學校供給學生伙食的運作系統持懷疑態度,一旦是“預製菜”就更難辨別優劣。另外,以學生的生活經驗,他們也一般無能力鑒別預製菜的優劣。而且,即使他們覺得飯菜“難吃”,也不太敢當面指出,這樣就為低質量的預製菜進入學生口中而不被揭露提供了可能。一旦預製菜進入校園,就存在學校為了經濟利益而採購低價預製菜的風險,也存在企業向學校推銷劣質預製菜的風險,還存在學校內外不法分子有意勾結起來大量製造劣質預製菜的風險。

  “並非講預製菜一定有質量問題,只是眼下它的質量標準和監管手段還難以明確到位,所以預製菜不宜急著進校園。”樊秀娣認為,要建立起家長對學校“伙食”的信任,需要事實和時間。為此,教育主管部門作出“對‘預製菜進校園’應持十分審慎態度,不宜推廣進校園”的明確表態,很是明智。這體現了國家管理部門尊重事實,順應民意,把學生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責任心,相信這對整個學校食品系統的規範和良好運作會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業內人士:預製菜行業亟須標準體系建設

  按照中國烹飪協會發佈的標準,預製菜是以一種或多種農産品為主要原料,運用標準化流水作業,經預加工(如分切、攪拌、腌制、滾揉、成型、調味等)或預烹調(如炒、炸、烤、煮、蒸等)製成,並進行預包裝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中國預製菜産業聯盟副秘書長歐連維表示,預製菜不是一個橫空出世的行業,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目前正處於快速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最近熱議的預製菜進校園問題,其重點是應該進一步推進針對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的用餐標準建設,形成一套公開透明的標準和評價體系,設立衛生和營養送檢抽檢機制,讓學生反饋意見成為常態化、社會化的監督方式,而不是只依靠政府檢查。

  學生就餐(來源:中國教育報)

  樊秀娣也認為,學校要保證學生吃得好、吃得放心、有營養,在做好各項管理和服務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公開、透明學生伙食系統的全面情況是關鍵。現在學校都有快捷的家校溝通電子平臺,學校能否主動定期向家長公開學生伙食品種、進貨渠道、價格等情況,以此接受學生和家長對伙食的監督。如是,相信校園餐飲的服務和質量一定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歐連維指出,縱覽預製菜這幾年的發展歷程,在産業推動與市場熱捧的雙重推動力之下,有年均超20%的增長率。但是,從預製菜的整體銷售渠道和當前輿情反饋來看,依然有眾多消費者對預製菜存在一些顧慮和誤解,針對預製菜的詬病可以概括為:添加劑判定問題、營養元素流失和保鮮程度、重油重鹽高糖等。究其原因,還是預製菜的定位定義、生産過程、原料選取、消費選擇等各環節的不透明和不分級造成的不認知和不認可。預製菜是一種標準化、工業化和規模化的餐飲産品,也是餐飲供應鏈産業化的載體。首先,要有標準,沒有主要食材的穩定供應鏈,沒有加工技術裝備的工廠,沒有定性定量的營養和添加物含量指標,沒有全程品質可管控的鏈路,就不是預製菜,這些都應有標準所在。另外,預製菜的新鮮度、安全性、營養量和口感、口味還原度都非常重要,這些對應的是加工和保鮮技術標準,同時也要求有存儲、運輸、銷售和加熱的標準化操作。

  歐連維認為,作為一個大眾並不熟知的事物,尤其在生産與消費信息嚴重不對稱的背景下,在企業和産品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下,需要一個發展過程,才能讓消費者逐漸接納,而解題的答案就在於標準化。換言之,當前預製菜行業快速發展與標準體系建設相對滯後的矛盾,是目前預製菜産業發展的主要難題。

編輯:黃佐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教育部定調“預製菜不宜進校園” 專家:應推進標準建設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