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以來,在一線城市全面落實“認房不認貸”政策後,多個重點城市的限制性購房政策正逐步解除。根據機構統計數據,僅9月以來,已有南京、合肥、濟南、青島等11城全面取消限購政策,廣州、長沙、天津、西安、蘇州、廈門優化限購政策,繼續為市場注入信心。
長沙取消首套房限購
9月22日,據湖南省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官網,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佈《關於優化房地産調控政策的通知》。《通知》顯示,對長沙部分房地産限購、限售政策進行優化,其中明確,居民家庭(含非本市戶籍家庭)在長沙購買首套商品住房,不再需要提供購房證明;商品住房網簽備案滿4年,可進行轉讓。該通知自9月22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長沙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居民在長沙限購區域無住房,可直接購買首套房,不用再提供落戶、社保、個稅等證明。而在此前要求“新落戶市民+12個月社保或個稅;非本市戶籍家庭+2年社保或個稅”才能購房。
中國經濟週刊報道顯示,作為反炒房“優等生”的長沙此前聲名在外。2020年1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設工作簡報》第79期刊文,對長沙在房地産市場調控方面的經驗給予充分肯定並向全國推廣。
鏡鑒諮詢創始人張宏偉認為,長沙作為調控政策執行最嚴格的標桿城市,限購政策也開始跟隨全國大勢而調整,限購等政策開始出現鬆動。但是,長沙的限購調整和其他城市還是不一樣,長沙只是取消首套房限購,包括外地人也不限購首套住房了。
中指研究院長沙分院指出,長沙新政對比其他城市放鬆力度相對較小,僅是放鬆首套房資格,後續長沙調控政策仍有較大調整空間,後期可能會視市場表現逐步做相應政策調整。
中指研究院長沙分院指出,2021年下半年房地産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後,長沙房地産市場和土地市場持續走低,今年2-3月份短暫小“陽春”後,市場持續轉弱,8月份內五區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下降62.9%,環比下降31.5%,下行壓力繼續增大。此次政策的調整,是長沙自2017年起的房地産調控政策的正式放開,將釋放一波剛需和改善性需求,預計短期將拉動長沙四季度房地産市場的成交,提高市場活躍度。中長期來看,市場能否真正企穩回暖,依舊要看經濟復蘇、市場信心及後續政策的推出。
廣州打響一線城市放鬆限購第一槍
可以看到的是,房地産政策調整優化正在不斷擴展和深化,不僅僅是熱點的二線城市,一線城市的限制性購房政策已在逐步解除。
根據貝殼研究院發佈的報告,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産政策”,至9月中旬,本輪房地産政策調整經歷了四個階段,“認房不認貸”政策在一二線城市逐步落地,“限購和限售”政策在部分二線城市放鬆或取消。
對於一線城市而言,目前已有廣州打響放鬆限購第一槍。
9月20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關於優化我市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確優化住房限購和增值稅免稅年限。
根據新政,廣州將住房限購政策調整為,在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不含江高鎮、太和鎮、人和鎮、鐘落潭鎮)、南沙等區購買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2套住房;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能提供購房之日前2年在本市連續繳納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或社會保險證明的,限購1套住房。
這也意味著,番禺、黃埔、花都以及白雲北部4鎮已納入非限購區域。
同時,廣州還將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黃埔、番禺、南沙、增城等區個人銷售住房增值稅徵免年限從5年調整為2年。
中指研究院認為,一線城市放鬆限購政策,釋放了更加積極的信號,有助於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鞏固當前市場修復預期。
政策頻發,效果如何?
貝殼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7月以來,重點城市政策調整的數量增加,7月13次,8月23次,9月截至第三周已出臺44次,房地産政策調整優化正在全面落地。
那麼,在一系列政策落地後,市場效果究竟如何?
根據監測數據,在“認房不認貸”等一系列政策實施後的三個週末,一二線城市二手房市場呈現“量升價穩”的局面。一線城市中京滬表現強于廣深,二線城市中武漢、蘇州、合肥、南京等城市表現突出。
一方面,市場表現積極,政策落地城市成交量普遍回升,一線城市增加近50%,二線城市增加近30%;成交價格止跌回穩,京滬房價回升約1%,其他城市房價跌幅收窄。換房客戶積極入市,京滬新增掛牌量明顯增加,市場盤源充沛利於換房客戶達成交易。帶看量穩步上升,換房客戶掛牌後開始看房是主要的增量貢獻,為後續成交量穩步回升提供堅實基礎。
同時,市場信心也有所提升。貝殼研究院指出,7月24日以來,代表交易信心的KMI指數穩步回升,一線城市KMI已站上50的榮枯線,最高達到65,其中京滬KMI已達到年初高位水平,顯示市場交易需求旺盛,預計成交量繼續回升。二線城市KMI整體已接近榮枯線,最新一週為49,其中蘇州、合肥等城市已超過50,隨著更多二線城市落實優化政策,預計二線城市也將進入擴張區間。
此外,根據客戶需求調研顯示,對於剛需客戶,當前影響買房決策的主要因素是未來還貸壓力,促使他們入市的主要原因是房貸利率下降,二線城市受惠比例達50%,三四線接近60%。對於改善性需求客戶,當前影響買房決策的主要因素是房屋居住品質,首付比例下調有助於降低換房門檻,一線城市受惠比例達到55%,二線達到35%。
數據顯示,近期掛牌及賣房成交客戶中,換房需求成為主流,佔比較高,其中京滬超過80%,廣深超過60%;二線城市中,杭州、成都、合肥和南京也超過50%。在近期看房及購房成交客戶中,首置剛需客戶佔比約為40%~50%,換房改善性客戶達到50%~60%。
貝殼研究院認為,“認房不認貸”政策對於釋放剛需及改善性需求具有積極作用,改善性客戶對房價預期的敏感度強于剛需客戶,價格穩定能夠促使換房客戶積極入市,實現穩定市場的目標。
數據顯示,客戶置業信心改善,房價樂觀比例提升,計劃購房比例明顯提高。客戶置業信心調研數據顯示,7月以來,隨著政策逐步落地,客戶預期明顯改善。房價預期結果顯示,一線城市客戶房價預期較好,9月份房價樂觀比例已超50%,二線及三四線城市房價整體預期仍然較為低迷。
貝殼研究院認為,後續,隨著二手房市場流通改善,新房市場風險將逐步解除,市場有望持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