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的太空授課,繼續採用了天地互動方式進行,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除了三位“老師”要提前備課,位於太空中的多顆中繼衛星,也為了這次太空授課保駕護航。
對於學生而言,網絡課堂不僅要聽得清,還要看得清。同樣的,這一次的“天宮課堂”也要做到這兩點。所以,這就需要空間站與地面之間的網絡既要穩定、又要通暢。於是,位於太空的中繼衛星就像一個個通信基站一樣,時刻為“天宮課堂”提供網絡支持。
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 測控通信系統總設計師 陳建民:中繼衛星可以認為是咱們當今的信息高速公路,可以傳輸的速率非常高,比原來的地面站那是有一個質的飛躍,所以畫面就清晰了,同時它可以進行雙向交流,這樣就可以有個課堂提問的這麼一個過程。
相對地面的網絡環境來説,天地通信存在信號的時延。但隨著中繼衛星能力的不斷提升,不僅能夠實現天地通話,空間站與地面的通信時延也越來越小,幾乎感受不到。
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 測控通信系統總設計師 陳建民:因為聲音的碼速率偏低,圖像的碼速率偏高,為了保證它們完全一樣,所以就有一個時延調整,並且還不讓聽眾感到厭煩,因為時延太大了,你會感到很不舒服,不利於交流,這些都是我們這幾年攻克的技術難題。
除了課堂時段能夠實時通信,現在空間站的所有艙段都可以通過中繼衛星隨時與地面系統聯絡。讓航天員即便處於失重環境的太空,也能夠體驗到與地面一樣穩定而暢通的網絡環境。
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 測控通信系統總設計師 陳建民:特別是我們空間站打上去以後,我們不但要保證飛船能夠與地面的通信,還要保證核心艙以及各個艙室都要能夠完成對地面的通信。所以我們的設備進行了完全升級換代,這也是這次的一大亮點。
(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 徐靜 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