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所思所行。央視網《天天學習》欄目特別策劃《守護文化根脈的赤子之心》系列稿件,與您一起感受總書記傳承中華文明、守護文化根脈的赤子之心。
天天學習公元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開通。自此,“敦煌”被寫入中華文明的歷史敘事之中。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文化延續近兩千年,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藝術寶庫,是世界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國古代各民族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的珍貴史料。國學大師季羨林曾經説過,敦煌文化的燦爛,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華文明幾千年源遠流長不斷融會貫通的典範。
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成為我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産之一。迄今為止,國際上同時符合世界文化遺産全部六項標準的遺産地只有三處,莫高窟是其中之一。
獨樹一幟的敦煌文化讓習近平總書記感慨“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敦煌我一直是嚮往的”——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甘肅的全國人大代表熱情邀請習近平總書記到敦煌看看,總書記這樣回應。在致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賀信中,他盛讚“敦煌是歷史上東西方文化交匯的重要樞紐”;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他談及古絲綢之路,將敦煌等古城稱為“記載這段歷史的‘活化石’”。
面對這樣的敦煌文化,守護好、研究好、發展好、弘揚好,是14億多中國人的心之所向。習近平總書記一言以蔽之,把莫高窟保護好,把敦煌文化傳承好,是中華民族為世界文明進步應負的責任。
2013年4月,時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的樊錦詩到北京參加全國勞動模範代表座談會。總書記走到她跟前,微笑著説:“你是研究敦煌學的。”
“一個國家多少人多少事,總書記卻知道我是研究敦煌學的,真令人感佩不已。”樊錦詩感慨萬分。從北京到敦煌,在不同場合,總書記同“敦煌女兒”樊錦詩數次握手,關懷激勵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
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學術成果展示,了解文物保護和研究、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情況。
2019年8月,總書記到甘肅考察,首站便來到敦煌莫高窟。此行,總書記對敦煌的文物保護、學術研究、文化傳承提出要求,“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提高保護水平,將這一世界文化遺産代代相傳”,“展示我國敦煌文物保護和敦煌學研究的成果,努力掌握敦煌學研究的話語權”,研究和弘揚敦煌文化要“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精神支撐”。
總書記對敦煌文化的了解、對文物工作的重視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總書記還叮囑大家:“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好是第一位的,旅遊是第二位的,不能光盯著門票而追求經濟效益,不能過於商業化。”言語之中,滿是對守護文化根脈的深深關切。
2023年4月25日,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保護團隊創意營銷人員從一幅高保真複製壁畫前走過。
世界見證,守護敦煌,是一場進行中的“接力賽”。
在莫高窟,一群年輕人用數字化方式“復活”千年藝術。打開小程序“雲遊敦煌”中的“數字藏經洞”,循著指引路線“走”進洞窟,就連塑像所披袈裟的細微褶皺、底座的實木肌理都看得十分清楚。
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永久落戶敦煌,並成功舉辦五屆,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16年首屆敦煌文博會,來自60多個國家的8000余件文化珍品正式對外展出;2018年,近100個國家和地區及國際組織的千余名嘉賓出席第三屆敦煌文博會……
取材壁畫色彩的敦煌美粧、憨態可掬的“熊貓飛天”、“敦煌手勢舞”跳舞機……“新潮”的文物衍生品和文化創意産品讓更多人看到千年敦煌的多彩多姿。
…………
今日之中國,敦煌已經成為中華文明一個有代表性的符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守護敦煌,任重道遠。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繼續努力、更進一步,做新時代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創新者、傳播者。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制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璇
策 劃丨李珊珊
編 輯丨蔡純琳
視 覺丨郝鳳林
校 對丨劉禛 孫潔 宋春燕 范立君 閆田田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掃二維碼 訪問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