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佈感染防控白皮書: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下降趨勢明顯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6月09日 11:03:17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6月09日 11:03:17
原標題: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下降趨勢明顯(健康直通車(第116站))
正在加載

  近日,《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防控》白皮書在北京發佈。

  這是中國在幽門螺桿菌感染防控領域的第一部白皮書,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等發起,組織全國相關臨床、基礎、腫瘤、慢病及公共衛生領域專家共同完成,旨在為中國幽門螺桿菌防控提供科學、全面、系統的原則性指導,提高廣大醫務人員和公眾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正確認識和防範意識。

  中國近半數居民感染幽門螺桿菌

  白皮書指出,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致病菌,可引發幽門螺桿菌胃炎、消化性潰瘍、胃MALT淋巴瘤、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等多種胃腸道疾病,嚴重情況下可能引發胃癌。幽門螺桿菌感染後難以自愈,若不治療往往呈終身感染狀態。

  幽門螺桿菌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感染率有較大差異。白皮書指出,幽門螺桿菌全球感染率約為50%,中國幽門螺桿菌人群感染率近50%,不同人群感染率在35.4%—66.4%之間,且農村感染率高於城市,成人感染率高於兒童,具有人群感染率高、疾病負擔重、耐藥率高的特徵。

  “近一二十年來,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有明顯的下降趨勢。”白皮書項目總體負責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張建仲介紹,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健康教育的加速普及等,公眾對幽門螺桿菌的認知度已有顯著提升,幽門螺桿菌感染檢測已普遍納入健康體檢,快速、簡便、可靠的檢測方法(如尿素呼氣試驗)初步具備可及性,感染人群的主動就醫意識顯著增強。

  “不同地區、不同人群對幽門螺桿菌的認知水平還存在較大差異,廣大農村及經濟欠發達地區對幽門螺桿菌認知水平較低,亟待加強相關健康科普力度、提升群眾的健康素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胡伏蓮教授説,當前對幽門螺桿菌感染過度恐慌或不夠重視這兩種現象同時存在,“有人認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會得胃癌,這是不對的。胃癌的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感染、環境和遺傳因素等,幽門螺桿菌是目前唯一確定的與胃癌發生密切相關的細菌性病原體,在胃癌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的致病作用,所以它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I類致癌因子。因此,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可顯著降低胃癌及其癌前病變發生的風險,是人類胃癌的一級預防措施。”

  根除幽門螺桿菌需注意抗衡因素

  專家介紹,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口—口”傳播和“糞—口”傳播,水源性、食源性和醫源性傳播等也是受到關注的傳播途徑。大多數人在感染幽門螺桿菌後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可通過尿素呼氣試驗等進行診斷。

  “人類對幽門螺桿菌普遍易感。如果一個家庭裏有一個人或多個人是幽門螺桿菌陽性,那麼其他家庭成員有可能被傳染。”張建仲介紹,家庭內傳播是幽門螺桿菌新發感染和再感染的重要途徑,家庭成員之間常見的感染途徑包括共用餐具、咀嚼喂食、不良的衛生習慣等。增強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識,提倡分餐制,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和飲用受污染的水等,有助於防止幽門螺桿菌在家庭成員間的傳播。

  白皮書指出,個人是預防和降低幽門螺桿菌感染危害、保障身體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特別是使用公筷公勺的進餐習慣。此外,應加強幽門螺桿菌感染危害的科普宣傳,特別是將其納入國家學齡前兒童習慣養成和中小學衛生健康管理課堂。通過提高個人衛生健康素養,有效減少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風險。

  一旦檢測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該怎樣進行治療?

  專家表示,鋻於當前在世界範圍內仍沒有被廣泛採納的預防性或治療性幽門螺桿菌疫苗,臨床藥物治療仍然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干預的主要手段。隨著人群感染菌株耐藥率的持續升高,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方案不斷調整,相應地出現了耐藥性檢測技術和基於耐藥檢測結果的個體化治療策略。

  白皮書提示,在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根除治療中,要注意抗衡因素——足以能與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獲益相抗衡的因素,比如健康狀況、年齡等。根除治療應遵循“檢測—治療”原則,一旦檢測出幽門螺桿菌感染,如果沒有抗衡因素存在,均應鼓勵進行根除治療。有胃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感染者強烈推薦進行根除治療。對有抗衡因素的感染者,應由臨床專家根據根除治療帶來的獲益和可能帶來的問題作出具體判斷。

  白皮書為精準防控提供有效指導

  針對目前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和防治現狀,白皮書提出了“在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下,以基層為重點,把幽門螺桿菌防治融入當地政策,多措並舉,聚焦重點地區、重點人群,政府、社會、個人協同推進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防控策略。張建中表示,這將為精準防控幽門螺桿菌提供有效指導,進一步降低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疾病負擔,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白皮書指出,人群干預策略是從整體層面降低幽門螺桿菌感染疾病負擔的有效策略。整體人群干預可快速降低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疾病負擔,並對胃癌起到一級預防作用,具有突出的成本—效益優勢。

  張建仲介紹,白皮書針對不同人群提出了不同的防治措施和建議:對於胃癌高發區的人群採取“篩查—治療”策略,這是由於中國胃癌高發區人口集中了相當比例的胃癌病例,有研究發現,對胃癌高發區人群實施篩查和治療措施可降低43%—52%的胃癌發生風險;對非胃癌高發區人群採取“檢測—治療”策略,這能使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消化不良患者獲益,同時有助於預防大部分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的胃癌等嚴重疾病的發生。

  “長遠來看,白皮書對於持續推進幽門螺桿菌的規範化診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延長人群健康壽命具有重要意義。”胡伏蓮説,白皮書有助於完善醫院對消化疾病的防治體系建設,提升醫務工作者對幽門螺桿菌診療的救治能力,為下一步規範化診療工作的開展指明方向。同時,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公眾對幽門螺桿菌及其感染危害的客觀、科學認知,加強患者對於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重視以及致癌因素的預防篩查意識,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

編輯:楊雯珺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中國發佈感染防控白皮書: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下降趨勢明顯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