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 4月7日,江蘇省無錫市公安局梁溪分局聯合市場監督管理局藥械科對轄區醫療美容機構、美容院開展聯合突擊檢查,重點針對美容場所營業執照是否齊備、與經營項目是否一致等進行檢查。孫旭峰 攝
圖② 2月9日,湖北省武漢市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檢察官在醫美機構進行“回頭看”。付靜宜 攝
編者按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美容行業蓬勃興起,但非法行醫、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也隨之而來。
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維護醫療美容行業市場秩序,各級政法機關針對醫美行業亂象,加大懲治力度,提升履職水平,強化源頭治理,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護航新興行業健康發展。法治日報6月8日特刊發一組相關報道,敬請關注。
□ 法治日報記者 董凡超
非法行醫、虛假宣傳、假貨頻現……近年來,伴隨“顏值經濟”蓬勃增長,一些不法機構打出了醫療美容的幌子,致使醫美行業亂象頻出。
自2022年9月起,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11部門開展全國醫療美容行業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行動。各地政法機關在有力整治醫美行業虛假宣傳、非法行醫、假貨頻現、價格欺詐等違法違規問題的同時,助力進一步健全監管規則,提升醫療美容行業發展質量,努力讓“顏值經濟”合規發展、讓人民群眾“美得放心”。
依法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一個非法郵寄的快遞包裹牽出一起特大生産銷售偽劣醫美産品案……2022年初,吉林省吉林市公安局民警在工作中發現某快遞包裹內有違反國家進出口管理規定的物品,隨即順藤摸瓜,查出以方某為首進行生産,劉某、陳某進行銷售的非法産銷偽劣醫美産品犯罪團夥。該團夥利用合法公司作掩護,在廣東廣州、浙江寧波、江蘇淮安等地生産用於醫療美容行業的假劣玻尿酸等産品,並通過網絡渠道出售至吉林市等多地,形成了上遊生産、中游代理、下游銷售的犯罪鏈條。
鎖定犯罪團夥後,吉林市公安局立即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工作,逐步摸清了該團夥的人員組成及藏匿窩點並開展收網行動,共抓獲涉案嫌疑人72名,查處窩點9處,繳獲偽劣肉毒素2400余支、玻尿酸1.2萬餘支,扣押生産器械若干,凍結涉案資金1000余萬元。
這是政法機關能動履職、依法打擊醫美行業違法違規行為的一個縮影。
自全國醫療美容行業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行動開展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持續加大執法力度,從嚴從重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辦理了涉醫美藥品、醫療器械、虛假廣告等一系列案件。
河北省出動衛生監督執法人員5788人次、執法車輛923台次,檢查各類醫療美容機構324家,立案40起,已結案33起,罰款40余萬元。江西省高效建立全省專項治理工作“三清單一台賬”,構建互聯網平臺監測模型,強化聯動執法,排查醫療美容相關主體1997家、生活美容機構1947家,檢查覆蓋率達100%。重慶市對醫美主體集中、違法線索量大的中心城區開展大排查、大整治,各部門立案199件,其中刑事案件3件,川渝兩地聯合曝光違法醫美廣告典型案例4件,重慶專班專題曝光醫療美容典型案例10件。
加強監管擠壓犯罪空間
2022年2月,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人民檢察院在開展醫療美容行業公益訴訟專項監督中,發現轄區兩家規模較大的醫療美容機構存在未嚴格執行藥品養護管理制度、藥品與非藥品混放等違法行為,增加了用藥安全隱患。
就此,硚口區檢察院向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出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其督促整治醫療美容機構藥品儲存不規範等問題,並開展全面排查整治。
收到檢察建議後,硚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上述兩家醫療美容機構進行檢查,並依法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此外,該局還圍繞藥品購進管理、藥品儲存管理、特殊藥品管理等明確責任分工,分階段開展醫療機構自查、現場監督檢查等工作。檢察機關在對該案開展“回頭看”時,發現涉案違法行為均已整改到位,兩家醫療美容機構也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藥品管理制度。
據介紹,武漢市檢察機關在開展醫療美容行業公益訴訟專項監督中,走訪調查各類醫療美容機構200余家,立案辦理醫療美容領域公益訴訟案件68件,集中梳理了醫療美容機構藥品管理、醫療器械、醫療廣告等方面12個具體問題。針對發現的問題,武漢市人民檢察院向該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出檢察建議,促推全市範圍開展醫療美容行業專項整治。
“接下來,我們還將積極利用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與公益訴訟檢察建議轉化銜接工作機制,匯聚整治合力,堵塞監管漏洞,促進行業規範運行,以檢察履職守護人們‘顏值’安全。”武漢市檢察院第七檢察部副主任趙春蕾説。
醫療美容兼具醫療屬性和消費屬性,涉及監管部門多,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醫療美容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更離不開規範高效的行業監管。
今年5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規範和促進醫療美容行業發展提出一系列針對性舉措。
“《意見》對強化醫美行業監管作出了較為全面的規範,明確規定醫療美容服務屬於醫療活動,必須遵守衛生健康有關行業準入的法律法規。”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意見》有針對性地糾正了過往在醫美與生活美容管理上的一些誤區,有利於規範醫療美容服務行為。
“此外,《意見》著重強調跨部門綜合監管,從登記管理、資質審核、‘證’‘照’信息共享、通報會商、聯合抽查檢查、協同監管、行刑銜接等多個維度同時發力,構建了貫通協同、高效聯動的監管體系。”朱巍説,接下來,各有關部門應嚴格落實《意見》要求,持續加強對相關醫療美容機構、生活美容機構等單位、場所的現場檢查,加大查處力度,加強行刑銜接,進一步擠壓違法違規行為空間。
警惕“容貌焦慮”現象
“平價醫美組合,‘學生黨’看過來”“少女感真的是玻尿酸給的”“大學生醫美初嘗試”……打開某知名網絡社交平臺,輸入“醫美”等關鍵詞,各類整形醫美營銷筆記、宣傳廣告令人目不暇接,許多面向“低齡求美者”的引導營銷也密集出現在評論區。
不依賴傳統媒體打廣告,不靠線下渠道攬客,通過在網絡社交媒體製造“容貌焦慮”、誇大醫美效果,再引流到線下機構。這種套路已成為一些不法機構的慣用招式,其背後暗藏的亂象已嚴重危害群眾身心健康,引發大量消費糾紛,有的還釀成了醫療事故。
“虛假宣傳、誇大醫美效果、對手術風險警示不足等,都是當前醫美行業存在的典型問題。”朱巍表示,在行業魚龍混雜的情況下,消費者自身也需要增強風險意識,還可以通過衛生部門的官方網站,查驗醫美機構相關經營證件、醫師證件等是否合規、有效,可以通過藥監部門的官方網站,判斷藥物、器械等産品生産渠道是否正規,是否有潛在風險。
朱巍認為,未成年人因為閱歷不足更容易上當受騙,今後應在未成年人保護相關立法中增加禁止性規定,各有關部門應嚴格限制經監護人同意的醫美項目,履行嚴格限制性程序和條件,並開展有針對性的監督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