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有效“限塑”?

來源:解放日報 | 2023年06月05日 17:11:16
解放日報 | 2023年06月05日 17:11:16
原標題:城市如何有效“限塑”
正在加載

  ■本報記者  彭德倩

  今天是第50個世界環境日,今年的全球主題是“控制塑料污染”。近幾年來,許多國家和地區已將“限塑”付諸行動,有哪些針對各自城市生活特點的措施?實行過程中遇到怎樣的曲折?故事不少。

  阿姆德哈是在印度最大的城市之一金奈售賣鮮花的小商販。過去,她需要把15%的利潤用於購買塑料袋,但是如今,她改用路邊樹上現摘的寬闊綠葉來為客人包裝鮮花,每天可以節省60盧比(5.8元人民幣)的成本。

  阿姆德哈所在的城市位於印度最南端的泰米爾納德邦。2019年初,這裡通過法案,要求禁止使用14種塑料,這也是印度全國性限塑令法案的內容之一。

  塑料問世距今已有100多年,如果説當時的人們為其誕生曾欣喜若狂,如今卻不得不為不合理使用塑料産生的“白色污染”煞費苦心。

  據預測,到2050年,全球塑料産量將翻一番,達到每年10億噸以上。隨之而來的,是陸地、海洋的污染加劇。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提升,各國因地制宜採取行動。如何有效“限塑”,成為共同的考題。

  法國“高歌猛進”

  西班牙暫遇瓶頸

  2023年1月1日起,法國快餐店迎來“限塑”新規——必須將一次性塑料餐具更換為可重復使用的餐具。這是自禁止使用塑料打包盒、禁止提供塑料吸管等要求後,法國在餐飲領域限制使用塑料製品的又一新規。

  在法國各大超市,人們開始切實感受到減少使用塑料製品的要求帶來的變化——大部分商品的標簽上都明確指明其分類回收方式;電子産品等標注了是否可維修以及維修所需配件信息,為後續産品回收提供參考;超市還鼓勵散裝銷售、減少包裝。

  自2021年起,法國超市的黃瓜、橙子等30多種蔬果不再使用塑料膜進行包裝,消費者可攜帶能夠重復使用的器具購買散裝商品。

  對此,法國生態轉型部透露,該國每年銷售的日常用品包裝重量大約有550萬噸,其中20%是塑料包裝,且通常是一次性使用。法國正逐步增加可重復利用包裝的産品份額,目標是到2023年投放市場的可重復利用包裝産品比例達到5%,2027年達到10%。

  “製造商應該從源頭上減少過度包裝,各地政府應該完善公共場所的垃圾分類系統,並對消費者開展科普行動,進一步提高垃圾回收率。”法國消費者協會負責人指出,塑料過度包裝問題突出,塑料回收比例有待提高。

  近年來,法國加大“限塑”力度,通過了《為循環經濟反對浪費法》,旨在逐步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促進替代及可重復使用材料的開發、禁用一次性塑料包裝、推廣無包裝銷售等,推動國家生態轉型目標的實現。

  新法案為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包裝繪出了藍圖:到2025年實現對塑料製品的100%循環利用,力爭減少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包裝;到2030年將一次性塑料瓶的出售量減少一半。該法案以5年為一個衡量階段,根據實際情況量化調整相應政策,最終實現2040年前將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率降到零的目標。

  與法國的“高歌猛進”相比,西班牙的“限塑”措施在推進過程中卻遭遇了瓶頸。

  西班牙于2022年12月計劃推行一項有關包裝和包裝廢棄物的法令草案,內容為禁止對1.5公斤以下的新鮮果蔬進行塑料包裝、可回收材料包裝、可生物降解包裝或可堆肥包裝(防果蔬腐爛及損壞的包裝除外)。

  此舉受到西班牙果蔬生産出口商聯合會的反對,他們認為這會使果蔬産品難以區分品質,並且很難對消費者提供果蔬的相關信息,從而影響果蔬銷售,尤其是一些較小的方便攜帶的果蔬産品的銷售。為此,西班牙果蔬生産出口商聯合會呼籲政府撤銷此項禁令,並等待歐盟新的立法結果。

  韓國逐步建立涵蓋塑料

  全生命週期的管理體系

  一根棉簽能威脅到海龜的後代?此前英國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了這一可能性。

  一根被衝入馬桶的棉簽因為體積較小,可以輕易從下水道的垃圾過濾網中逃脫,進入河流和大海。在這一過程中,棉花的部分很快會降解,而棉簽的塑料桿則會逐漸破碎成為細小的塑料微粒。漂浮在海水中的塑料微粒極易被魚類吞食,並且隨著食物鏈逐漸進入高等海洋生物的體內。而科學家研究發現,塑料微粒有可能會造成海洋動物的基因突變。

  目前,英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新規,以減少塑料製品的使用。該國“限塑”令于2022年開始生效,將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塑料攪拌器和塑料棉簽,其中由於醫療原因需要使用的將被豁免。

  各國紛紛在“限塑”領域積極行動,其中韓國提出的一項懲罰,因其嚴厲引起不小關注——為減少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韓國政府規定,2020年8月1日起,若商家不詢問顧客意見而直接提供一次性杯子,將被處以5萬至200萬韓元金額不等(約合300元至1.2萬元人民幣)的罰款。

  事實上,比起“高額罰款”,韓國逐步建立的涵蓋塑料生産、流通消費、回收利用三者的全生命週期的管理體系,才是起到系統性“限塑”作用的關鍵路徑。其最終目標是到2050年與産業界合作,逐步將石油塑料100%轉化為生物塑料,向“無塑料社會”轉型。

  舉例來説,在塑料生産階段,採用政策手段和經濟手段相結合的方式限制塑料的使用。為了減少塑料容器的生産和使用,韓國對一定規模以上的容器類生産企業設定生産的容器産品中塑料容器的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5月,該國環境部與生産食品外賣塑料包裝的協會簽署協議,將外賣容器的重量減少20%,但是,根據外賣食品種類和分量大小的不同,外賣容器的厚度也不同,因此將通過調查來決定限制厚度。

  流通消費階段,修訂後的《資源再利用法》規定,從去年6月開始新設一次性杯子保證金制度。消費者購買帶有一次性塑料杯的産品時除了支付産品價格外,還要繳納一定金額的杯子保證金,將使用過的杯子返還給商店就可以退還。

  海量“好塑料”需求

  激發新科技、新産業

  自去年11月28日起,來自150多個國家的代表在烏拉圭召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以期達成終結塑料污染的歷史性全球協議。該協議預計于2024年底達成。其間,各國代表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就是開會商定控制塑料污染的規則和戰略。

  在南非科學與工業研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琳達·高菲看來,這將是一場包括塑料相關産業在內的多方參與的博弈,有觀點希望禁止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尋找更安全的替代品,也有觀點認為可以通過改進廢物回收的方式來解決污染問題。

  印度在推進“限塑”措施過程中的一些情況,或許是這一分歧在實操層面的投射,也是許多國家和地區所面臨的問題的縮影——

  儘管印度已頒布相關禁令,但成效並不如意,由於各邦的禁令法規、禁用産品各不相同,並且禁令常有調整,消費者和零售商都表示,對於被禁止的和被豁免的內容,以及執法和罰款力度都存在著混淆和疑惑。

  此外,“限塑”還面臨塑料製品生産商和批發商的反對阻力,其中傳統生産領域的工人就業崗位問題不容忽視。在使用領域,説服消費者放棄物美價廉、已習慣使用的塑料産品也並非易事。

  為此,印度正在加速對生物可降解和以植物為基礎的材料的研究。最近發表在《食品和農業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將澱粉、蛋白質和甘油混合使用,可以製成具有足夠強度和彈性的薄膜,作為塑料的替代品。

  如今,海灘上的商販開始為購買椰子水的顧客提供紙質吸管。“五六十年前,吸管就是由紙製成的,”其中一位小販穆盧甘説,“我們只是回到過去。”

  也有專家指出,不少農民將從“限塑”令中獲益,因為對香蕉葉(襯板)、空心木瓜秸稈(秸稈)、蓮花和檳榔葉(包裝材料)等天然材料的需求大大增加了。

  就像阿姆德哈在金奈用樹葉包裹她的鮮花一樣,全球性的“限塑”措施,令許多人開始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一些産業或許正在消失,但新的産業與科技同時也在萌生。

  僅在作為傳統塑料替代品的降解塑料領域,科技樹上已經花開數朵、各表一枝了。按照降解方式,可將降解塑料分類為光降解、生物降解、光—生物降解三種。

  光降解塑料是在塑料中增加光敏物質,其吸收光照中的紫外線後,塑料分子中光敏物質被激發,鍵能減弱,聚合物大分子長鏈降解為小分子碎片,完整性遭到破壞。小分子碎片不斷發生氧化反應使分子鏈斷裂,發生降解反應,最終徹底氧化為水和二氧化碳。生物降解塑料可被環境中的細菌、真菌、黴菌、藻類等微生物所降解,最終分解為水、二氧化碳,參與自然界的碳循環。光-生物降解塑料是結合前兩者兩種工藝的複合塑料。其在光照和生物降解的條件下,引發形成雙重反應。

  這些“好塑料”的應用範圍已逐漸拓展到包裝、纖維、農業、注塑等多個領域。2020年,西歐地區的生物降解塑料産量已超過16.5萬噸。

編輯:楊雯珺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城市如何有效“限塑”?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