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對“網絡算命”整治力度

來源: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05日 10:42:55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05日 10:42:55
原標題:加大對“網絡算命”整治力度(百姓關注)
正在加載

  近年來,互聯網上悄然流行起“網絡算命”,像人工智慧看面相、專業軟體看指紋、手機APP判斷星座“運勢”等等,網站、小程序、自媒體平臺等渠道都有相關內容。甚至還有一些平臺、個人以此為噱頭引流,打造小有名氣的“網紅”。“網絡算命”方式多種多樣,收費也普遍偏高,多在千元以上,有的甚至半小時諮詢收費高達上萬元。此外,還有價格不菲的所謂“消災物品”,其定價也遠超市場同類産品。

  “我抱著好奇的心理參與過一些‘網絡算命’。一開始就是用免費引起消費者的興趣,然後就説‘最近運氣不好,可能會有災禍發生,要及時轉運’,誘導消費者購買有關産品、服務等。與‘網絡算命’相關的服務、産品價格從低到高都有,不乏有人為了消災轉運一擲千金。”廣西南寧市市民李夢潔説。

  記者調查發現,“網絡算命”已經形成了固定套路和專門話術,比如先用免費服務吸引消費者,然後再用恐嚇、威脅等話術,要求消費者購買相關物品和服務。在交易方面,往往通過紅包、轉賬或打賞等方式,以此規避相關部門的監管。高額的利潤甚至催生出一條分工專業的“産業鏈”,其中包括營銷、仲介、客服等多種角色。

  除了騙取錢財,“網絡算命”還存在洩露個人信息的隱患。有網友表示,常見的“網絡算命”需要提供姓名、出生日期、個人照片甚至身份證號等個人隱私信息,“有些商家和個人收集這些信息將其打包出售,為犯罪分子實施精準電信詐騙提供方便。”

  “算命、占卜等其實是一種心理安慰,人們在遭遇不確定事件時,往往會産生恐懼和焦慮情緒,希望能通過算命尋求心理保障。”廣西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楊國新説。此外,大數據、高新技術的引入運用也容易讓一些人迷失方向,不辨真偽,不知不覺掉入商家故弄玄虛的套路中。

  浙江大學數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長高艷東表示,“網絡算命”行為容易被不法分子用於實施犯罪,嚴重的可能涉嫌詐騙等犯罪。“‘網絡算命’是否構成詐騙罪,可以從行為手段、收取金額和主觀目的來判斷。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等方式讓他人付錢,數額較大的,一般就可以認定為詐騙罪。”高艷東説。

  針對“網絡算命”氾濫的問題,相關整治工作也在不斷推進。日前,多地警方披露了一批打著算命幌子實施網絡詐騙的不法活動,有的詐騙金額累計達數千萬元。網信等部門要求嚴厲打擊以類似方式違規獲取個人信息或實施詐騙等行為。

  “有關部門在監管執法實踐中常面臨違法主體追溯難、電子證據收集固定難、電子數據審查難等技術問題,有些已經超越了基層執法工作人員的知識範圍。”廣西律師協會行政法與政府法律顧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宋思麒建議,應推動立法和相關法律修訂完善,明確各方法律責任,同時各地應及時制定實施細則,使監管執法有法可依。此外,還應加強平臺違法信息監測和大數據分析技術、電子數據取證技術等方面能力的建設,以及基層執法複合型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提高電子數據取證、審查能力,提高執法人員的技術水平。

  此外,還有讀者建議,應加強對公眾的教育引導,倡導科學精神,注重心理疏導,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重慶市讀者方海鵬在來信中表示,針對“網絡算命”等亂象,除了有關部門要及時利用信息技術堵住漏洞、防範騙局外,社會公眾也應提高自身科學素養,提升自覺抵制和防範能力。

編輯:楊雯珺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加大對“網絡算命”整治力度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