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國記者“走讀中國”:“對中國的未來充滿期待”

來源:環球網 | 2023年05月29日 10:59:04
環球網 | 2023年05月29日 10:59:04
原標題:18國記者“走讀中國”:“對中國的未來充滿期待”
正在加載

  21日至26日,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傳播局指導,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和環球網共同主辦的“走讀中國”中外網絡媒體交流活動在山東首發。在為期一週的時間裏,來自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等18個國家的約30名外國媒體記者通過實地參觀體驗、走訪座談、交流互動等形式,深入青島、濰坊、濟寧三地,了解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切身感受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脈動。

  “當我親自來到中國時,我發現真實情況和西方媒體描述中的對中國的固有印象有很大區別,但很不幸,此前我們只能通過西方媒體來了解中國。“我希望用我的鏡頭和文字給我們國家的人們描繪出真實、客觀、立體的中國,讓他們也學習中國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在行程結束之後,《巴基斯坦觀察家報》首席數字編輯薩伍德·費薩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還表示,他對中國的未來充滿期待。

  “中國‘智’造了不起”

  作為“走讀中國”中外網絡媒體交流活動山東站的一環,外國媒體記者代表團首站來到青島,參觀了中車四方,一窺“高鐵夢工廠”的真容,走訪了青島啤酒博物館,並海爾集團,看中國製造如何通過數字技術賦能蝶變為“中國智造”。

  中車四方是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企業,也是中國高速列車産業化基地。走進中車四方的高速動車組總裝廠房,整齊排列在組裝臺位上的一輛輛橙紅色涂裝動車組車廂極具視覺衝擊力,瞬間吸引了外國記者們的注意。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正在製造的高速動車組,是“復興號”智慧動車組CR400AF-Z。完成製造後,它們將以高達每小時350公里的速度飛馳在廣袤大地上。截至目前,中車四方已經製造了超過1600列動車組。一連串的數字讓外國記者們不斷驚嘆。他們紛紛拿出手機與正在組裝製造的高鐵動車組合影,用鏡頭記錄下這一刻。

  在中車四方廠內的存車線上,完成組裝製造的一列“復興號”智慧動車組CR400AF-Z和一列新型城際市域智慧列車CINOVA2.0整裝待發。據了解,“復興號”旅客車廂內的燈光、溫度、氣壓波動等,均可根據外部運行環境自動調節,同時,動車具備智慧運維功能,採用先進的智慧感知、智慧診斷等技術,實現列車狀態智慧感知、故障智慧診斷和車輛智慧維護。而新型城際市域智慧列車更是應用了“數字孿生”技術。通過Smartcare“數字列車”服務平臺,列車全壽命週期檢修維護成本可降低30%以上。

  外國記者們登上列車後,很快就進入了自拍“打卡”模式,希望記錄下這裡的每一個細節。他們在車廂裏興致勃勃地體驗無線充電、乘客人機智慧交互等服務功能,並進入了駕駛艙,在駕駛位上擺起了造型。科技智慧的列車讓記者代表團愛不釋手,迫不及待跟親朋好友分享車廂裏的一切,來自哈薩克斯坦BAQ通訊社的記者古麗詹·拉曼庫洛娃甚至在車廂內開啟了現場直播。另一位來自哈薩克斯坦記者維亞切斯拉伕·維特魯金讚嘆道:“這裡的高科技設備和高速動車組令我非常驚嘆!希望中國中車和我們國家能有更多的合作,這樣能為我們未來的生活出行帶來更多便利。”

  “青島製造”已駛向世界,出口28個國家和地區。記者從中車四方獲悉,中車四方不僅設計製造了幫助老撾實現陸路互聯的“瀾滄號”動車組,而且中國高鐵列車出口國外“第一單”雅萬高鐵列車也從這裡駛出。此外,中車四方還為新加坡、阿根廷、巴西、美國、智利、阿聯酋、斯裏蘭卡等國家,提供了電動車組、地鐵車輛、內燃動車組等系列高端軌道交通裝備,助力當地交通系統發展升級。

  來自老撾的記者坎蓬·西逢賽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也曾乘坐過中老鐵路“瀾滄號”動車組,體驗非常好。“中老鐵路對老撾十分重要,受到老撾人民的歡迎。它不僅極大縮短了旅行用時,節省了旅行成本,而且在老撾貨物進出口方面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説。

  “雅萬高鐵在印尼社交媒體上熱度很高。”印度尼西亞《羅盤報》的記者埃爾莎·埃米利亞·萊巴表示,印尼人將它稱為“紅色科莫多”,因為雅萬高鐵動車組採用了紅色和銀色涂裝,並搭配了科莫多龍抽象紋理圖案。她説:“雖然我還沒有坐過這趟動車,但我非常期待。”

  海爾集團也是記者代表團在青島的重要一站。海爾集團企業文化走廊上,一幅幅見證海爾成長軌跡的照片訴説著中國製造業在全球品牌競爭中突圍的不易。海爾集團創始人張瑞敏砸冰箱的創業故事更是給外媒記者帶來了強烈的震撼。

  來自所羅門群島的記者盧克·瑪尼感慨道;“據我所知,全球家電市場被40多家企業佔據,這些公司大多是來自日本、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知名品牌。而中國企業在技術相對落後的背景下急起直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這非常不容易。這也再一次加深了我對中國人敢想敢做的認識。”

  在海爾集團的智慧家電體驗館,外國記者們看到了已然蝶變的新時代海爾。記者們親身體驗了各類數字化智慧家電,感受科技與生活完美融合的魅力。埃爾莎·埃米利亞·萊巴在一款零嵌入式冰箱前駐足,她激動地對同行的記者表示:“我之前就聽説過海爾,但這是第一次來到海爾公司參觀。這個冰箱太棒了,尤其是對有孩子的家庭來説,用起來很便利。”

  來自柬埔寨巴戎電視臺的記者謝提利對一款智慧穿衣鏡尤為感興趣。他站在海爾衣聯網3D雲鏡前,點擊屏幕,觸發試穿功能,比劃著將鏡子裏十幾款不同的服裝“穿”上身。他表示,中國“智”造很了不起,希望中國能在數字化領域與柬埔寨展開更多合作。

  中國“智”造的魅力在青島展現得淋漓盡致。作為全國最早邁入工業化的城市之一,山東省青島市的製造業基因已延續百年。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中,青島仍然錨定製造業,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目前,青島已經累計示範培育17個工業互聯網平臺、52家智慧工廠、496個數字化車間和自動化生産線。

  農業現代化讓“種子”變“金子”

  山東之行的第二站,外國記者代表團來到了壽光。壽光沃野平疇,水源豐沛,是著名的“中國蔬菜之鄉”。據悉,壽光蔬菜大棚數量達20多萬個,種植面積近60萬畝,平均每分鐘就有1.7萬多公斤蔬菜銷往各地。這個“菜籃子”,不僅“買全國、賣全國”,更發展成近千億元級的蔬菜産業集群。在這裡,記者們進大棚、訪村莊、逛菜博會,品嘗新鮮蔬果,感受到農業現代化的蓬勃脈動。

  走進丹河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産示範園,智慧溫控機、智慧噴灌機等裝備一應俱全。據工作人員介紹,這裡應用了新型溫室建造技術,技術員在電腦或手機上,就能控制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各項指標。

  示範區的大棚裏,一顆顆紅彤彤的番茄挂滿秧藤,七色甜椒綴滿枝頭,還有各種各樣叫不上名的瓜果蔬菜在此展示示範。“在這裡,小番茄就有200多個新品種,大多是我們自主知識産權産品,我們打造了全省最大的蔬菜種質資源保護中心,攥牢中國種子,才有主動權。”工作人員介紹説。據悉,目前,壽光市自主研發的蔬菜品種已有178個,國産蔬菜種子在壽光市場的佔有率從54%提高到70%以上。

  外國記者們對這些蔬果非常好奇。抵達蔬菜展示區時,他們迫不及待拿起草莓番茄、水果彩椒等細細品嘗,甜脆清爽的口感瞬間俘獲了他們的味蕾。“這太神奇了!我們國家也有這樣的蔬菜,但沒有這裡的種類多,口感也沒有這麼好。很好奇這是怎麼做到的!”菲律賓通訊社記者佛羅倫薩·塔比洛格·阿古特表示。更讓記者們好奇的是,這些蔬菜會銷往何處?用什麼交通工具運輸?當地農民收入如何?

  很快,這些疑問在壽光市崔嶺西村得到了解答。崔嶺西村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以種植大棚蔬菜為主要産業。村黨支部領辦成立的眾旺果蔬專業合作社是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

  崔嶺西村黨支部書記崔玉祿表示:“政府給予了我們很多支持,目前在國內的蔬菜銷售都是通過公路運輸,有蔬菜綠色通道,免收高速費。我們的大棚每年6-8月最熱的時候是休棚期,不種菜,依靠太陽的高溫殺滅土壤中的病蟲害,這樣既讓土地得到了休整,也可以綠色除蟲。”關於農民收入問題,崔玉祿自豪地説,現在我們這幾乎家家都有2輛車,1輛家用轎車、1輛貨運車,一個農戶一般有3個大棚,每個大棚收入約10萬元。

  在壽光,還有一種新的種植方式備受歡迎,即利用集裝箱改造而成的“植物工廠”。“植物工廠”擺滿了種在育苗海綿內的綠色植物。工作人員介紹稱,這種種植方式不依賴土壤,不受自然環境影響,通過LED照明、室內環境控制技術、算法、模型等,模擬作物生産所需的“溫、光、水、肥、氣”等要素,可以實現連續、穩定、高效的農業生産。據了解,一個40尺長的集裝箱可以種植5000株葉菜,相當於2畝的産量,差不多28天可以收割一茬,每年盈利約60萬元,目前出口加拿大、保加利亞、阿聯酋等國家。

  記者們對這種種植方式感到新奇,紛紛上手嘗試。阿富汗記者穆罕默德·阿勒夫·安薩裏一邊拿鑷子小心翼翼地在育苗海綿內種下一顆顆種子,一邊感嘆:“我一定要把今天學到的新東西帶回我的國家去!”

  壽光不只做蔬菜買賣,更是全國蔬菜標準的制定者。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副主任李美芹介紹道,壽光集成了2369條蔬菜産業鏈相關標準,形成十四大類、182個品類的蔬菜標準數據庫,編制完成了37種蔬菜的54項生産技術規程,6項全産業鏈行業標準獲農業農村部發佈實施,填補了國內空白,一個個壽光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聽完介紹後,尼泊爾《加德滿都郵報》助理高級副主編斌延當場提出,他想與壽光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建立聯絡,介紹尼泊爾的機構來這裡學習交流。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斌延與相關負責人交換了聯絡方式。

  記者代表團參訪壽光期間,正值壽光國際蔬菜博覽會舉行,各類名優果蔬薈萃一堂,不僅有比成年人肩膀還寬的黃瓜、個頭堪比大冬瓜的西葫蘆,還有400多斤重的大南瓜、産果量達6000多斤的單株西紅柿。記者們玩得不亦樂乎。

  佛羅倫薩·塔比洛格·阿古特表示,壽光之行充滿驚喜,她從沒見過那麼多形態的辣椒和南瓜,對種子保存及蔬菜種植技術讚賞有加,智慧蔬菜大棚技術也讓人眼前一亮。她很讚賞中國政府通過各種措施發展農業技術,提供財政支持,改善農民生活水平,令她感到欽佩。

  架起文化交往的“橋梁”

  在上合示範區宣佈設立五週年之際,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也成為了加強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上合組織國家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的重要陣地。

  在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一場別開生面的展覽吸引了外媒記者代表團的目光。這是一場小型的非遺文化展出,其中有膠州剪紙、傳統魯繡、茶藝、書法扇面、膠州黑陶等。在膠州剪紙臺前,膠州剪紙非遺傳承人董麗霞正在作演示,一把剪刀在手中翻飛,一會兒功夫就剪出了一些惟妙惟肖的小動物圖案,不少外國記者被這手法吸引,也拿起剪刀體驗剪紙的樂趣;在書法扇面展臺,青島籍書法家臧磊現場題寫了“走讀中國”的書法作品,外國記者拿起毛筆,有模有樣地學了起來;高家糖球傳承人也帶來了他們的拿手絕活——“雪裏紅”糖球技術,記者們大開眼界,連連為他喝彩……

  烏茲別克斯坦《人民言論報》副總編魯斯蘭·肯扎耶夫表示:“中國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古跡,充滿活力,每個人都應該來一次中國。”

  “其實,我們之間的文化差異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柬埔寨記者謝提利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説:“我們國家也有孔子學院,很多中國文化在柬埔寨都很受歡迎。比如,在我小時候,《西遊記》就很火,我現在還能説出裏面角色的名字,現在,很多歷史類型的紀錄片也很受我們國家年輕人的喜愛。”

  在走訪中國先哲孔子的誕生地——濟寧時,記者發現,外國記者對中國的孔子並不陌生,他們甚至能夠説出孔子的思想語錄。在參觀尼山聖境的大學堂時,他們也會在七十二賢廊前駐足,向講解員討教,孔子是如何傳道授業,如何因人施教的。在遊覽孔廟、孔府時,記者們認真聆聽孔子的一些生平故事和儒家思想,並體驗了中國傳統民俗活動:硃砂拓印、竹簡編織、線裝古書等。

  “我讀了很多關於新加坡、日本、智利等國家的書,也去過很多國家。但中國最讓我感興趣。中國不僅僅是一個國家,更是一種文明,有著傳承千年的文化和傳統。中國人的智慧總是會令我折服。”盧克·瑪尼説道。他還表示,回國之後,他會向所羅門群島的人們普及中國的技術和中國的文化,讓他們學習中國人的智慧和創新精神。

  這些來自遙遠國度的人,正用實際行動構建著一座座聯通文化的“橋梁”。

編輯:邢斯馨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18國記者“走讀中國”:“對中國的未來充滿期待”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