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企業環境違法行為頻發,已刑事拘留21人

來源:澎湃新聞 | 2023年03月28日 13:59:38
澎湃新聞 | 2023年03月28日 13:59:38
原標題:生態環境部:企業環境違法行為頻發,已刑事拘留21人
正在加載

  針對企業環境違法行為,生態環境部要求“零容忍”打擊。3月28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通報大氣污染防治情況。

  澎湃新聞注意到,今年2月下旬,生態環境部兩位領導,不打招呼前往河南、陜西查污染情況,卻發現一些企業存在屢查屢犯,超標排放、弄虛作假等問題。

  有記者提問,為何當前還有這麼多企業,包括部分的國有企業仍然不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怎麼讓企業真正扛起大氣污染治理的主體責任?

  “2022年底到2023年初,我國發生了一次長達11天的跨年霾,集中在陜西和河南等地。”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直言,生態環境部為此啟動了重污染應急預案,但是效果不理想,這不符合邏輯。事出反常必有妖,這一次污染過程,應對不力方面有一些問題。2022年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河北已經全部退出後十位,現在後十位中河南佔四個,陜西佔三個。

  劉炳江介紹,黃潤秋部長和趙英民副部長以“四不兩直”方式去河南和陜西對企業開展檢查,檢查了企業13家,發現存在大量不正常運行治污設施、偷排偷放、生産臺賬弄虛作假、在線監測和手工監測造假等突出的環境違法問題。

  對此我們督促相關省市開展調查,堅決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劉炳江透露,目前,已刑事拘留21人,行政拘留11人,相關案件還在進一步處理中。現在相關省市已經全面行動起來,各級領導也以“四不兩直”方式查處相關違規違法企業。

  “企業環境違法行為頻發,充分暴露出當前大氣污染防治的短板弱項。”劉炳江分析指出,一是部分企業漠視法律,突破底線。企業無視環保法律法規,存在僥倖心理,肆意偷排偷放,想方設法逃避監管,甚至多方串通,形成系統性造假鏈條。在局部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亂象。弄虛作假,歸根結底是企業治污設施投入不足造成的,達不到標準要求只能弄虛作假。

  二是部分地方治污攻堅定力不夠,韌勁不足。近年來,隨著藍天保衛戰紮實推進,大氣環境質量呈現持續改善態勢,部分地方出現盲目的樂觀情緒,對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認識不足。尤其是在穩經濟的同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定力不夠,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政治自覺不夠強,抓責任落實,抓污染減排,抓監管執法不夠有力,甚至有的地方黨委政府要求執法部門對企業進行零處罰。

  三是部分地方的生態環境監管流於表面,能力薄弱。部分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對生態環境違法行為不敢動真碰硬,日常監管走過場,尤其是對當地的利稅大戶,部分基層幹部能力素質不足、業務不熟練、作風不紮實,加之現場檢查技術裝備落後,難以發現日益隱蔽的違法問題。

  劉炳江表示,生態環境部將聚焦重點地區、重點時段,以點帶面,幫懲結合,督促企業扛起大氣治理的主體責任。一是嚴肅查處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組織各地以案為鑒進行警示教育,堅持問題導向,動真碰硬,以“零容忍”態度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也忠告違法企業要敬畏法律,若敢違法,必將受到懲罰。

  二是加強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建設。指導各地推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進一步將壓力傳導到地方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持續提高地方生態環境部門識別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切實履行監管責任,督促引導企業自覺守法。

  三是幫助企業完善治污設施。指導各地開展企業治污措施梳理摸排工作,“一企一策”制定治理方案,清理整治一批簡易低效治污設施。同時樹立標桿企業,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編輯:程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生態環境部:企業環境違法行為頻發,已刑事拘留21人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