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不出省”的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還有哪些難題待解

來源:第一財經 | 2023年03月28日 05:52:28
第一財經 | 2023年03月28日 05:52:28
原標題:“大病不出省”的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還有哪些難題待解
正在加載

  以“大病不出省”為核心目標,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正在向更高標準邁進。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下稱《意見》)。對於作為帶動全國和區域整體醫療服務水平提升的關鍵,《意見》提出要“推進醫學醫療中心建設”,即“依託高水平醫院佈局國家醫學中心,按規劃開展國家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支持高水平醫院建設疑難複雜專病及罕見病臨床診療中心、人才培養基地和醫學科技創新與轉化平臺”等。

  在此之前,2019年10月和2022年4月,《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下稱《試點工作方案》)和《關於印發有序擴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下稱《擴大工作方案》)相繼發佈。

  2022年末,國家衛健委印發《國家醫學中心管理辦法(試行)》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管理辦法(試行)》,這兩份文件是上述試點以及擴大建設工作方案的延伸。截至目前,共有4批次共76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落地實施,規劃設置床位超過6萬張。

  更高要求下,穩步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已經取得了哪些成績,還有哪些瓶頸待突破?

  優化醫療資源佈局

  華中科技大學醫藥衛生管理學院院長馮佔春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是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框架下“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國家醫學中心相比,其定位有所不同。

  馮佔春具體解釋,第一,國家醫學中心主要是築高峰,起引領作用;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旨在建高原,補齊區域間的診療水平和醫療資源短板,起接上啟下的作用。第二,國家醫學中心的考核評價中,重點考核“揭榜挂帥”任務落實情況和行業示範引領情況;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則重點考核區域帶動情況、患者跨區域和跨省就醫情況。

  也就是説,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就是要從醫療資源富集地區遴選高水平醫院作為輸出醫院,向患者流出多、醫療資源薄弱地區輸出優質醫療資源,從而減少跨省、跨區域就醫,對實現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馮佔春舉例稱,貴州被納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範圍後,將在貴州建成廣東省中醫院貴州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將其先進的技術力量、優秀的管理經驗和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等引進貴州、留在貴州,實現國家頂級優質中醫醫療資源下沉,補齊貴州中醫優質醫療資源的短板,“通過區域聯合,將會提高當地的整體醫療服務水平,可以讓更多的基層患者享受到三甲醫院的優質醫療服務”。

  再比如,武漢協和醫院將在重慶建立“武漢協和醫院重慶醫院”,該醫院還將輻射長壽、涪陵、合川以及遂寧、南充、廣安等區域。“這一做法將有效改善當地居民就近就醫的便利性,還將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馮佔春説,這將提高我國醫療資源分佈與醫療服務供給的公平性。

  “三高”目標如何實現

  在《試點工作方案》的基礎上,《擴大工作方案》)中提到,到“十四五”末,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任務基本完成,在優質醫療資源短缺地區建成一批高水平的臨床診療中心、高層次的人才培養基地和高水準的科研創新與轉化平臺。

  國家衛健委健康中國研究中心理事梁嘉琳告訴記者,過去一段時間,一些地區和部門在醫療衛生及保障工作中存在“重物輕人”的情況,將過多的資源用於建設新機構、新院區,或購置新藥品耗材等,“未來一定要解決‘人才短板’的問題,尤其是要避免可能因‘人才短板’帶來的機構弱化、患者外流。”

  馮佔春則表示:“‘三高’目標是區域性醫療衛生高地穩定且可持續的三個核心要素。”從具體路徑來看,首先,要重視高層次人才引進方式的多元化,靈活地引進人才。

  他説:“比如,將剛性方式和柔性方式結合在一起。柔性人才引進方式,是指在不改變高層次人才戶口、檔案、地域和人事關係的情況下進行人才引進,這種引進方式往往是顧問或者專家諮詢的方式,讓高層次人才給醫院提供較為專業的諮詢和服務,進行醫療人才資源的共享。”

  其次,公立醫院需要重用高層次人才,以幫助醫院更好地進行醫療救治和科學研究。在高層次人才的培養上,則需要從資金、管理、設備以及政策方面,為人才更好的發展提供空間。

  再次,區域醫療中心要帶領當地醫療機構走出去、引進來。區域醫療中心要推動區域內單位間科研平臺共享,積極與國家級高水平醫學科研平臺對接,參與到“出指南、出理論、出技術、出産品、出成效、出政策依據”的循環中。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應用經濟係副教授邵翔表示:高水準的科研創新與轉化平臺的難點在於科研成果的確權、人員激勵,以及更重要的産業合作環境。”

  邵翔建議,一方面,可以將區域醫療中心作為科研創新與轉化的應用場景,從制度上優先支持主體醫院、當地醫院的科研技術在區域醫療中心先行先試;另一方面,要逐步培育當地的産業環境,鼓勵企業、産業和市場做“有耐心的投資者”。

  配套措施需完善

  《擴大工作方案》中也提到,對於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相關改革的配套措施必不可少,包括管理體制、人事薪酬制度、補償機制、創新技術應用機制等。

  基於管理學經驗,邵翔表示,區域醫療中心的運營體現在管理上就是集團化、同質化、長效化。集團化,是指以集團為單位,由主體醫院直接管理區域醫療中心,相應的派出醫生的待遇仍依據主體醫院的制度、激勵來設計,以此來解決和排除醫生的後顧之憂。

  同質化,不僅僅是指派出醫生將優質技術、療法帶到欠發達地區去,更是要將其管理經驗進行輸出。“這類似于兩家企業創立合資公司,並不應該僅僅是人員的拼接,而是要深度參與,進行垂直整合管理。主體醫院也是如此,只有親自管理才能將兩地醫療水準逐步趨於同質。”邵翔表示。

  長效化,則是指運營期間,也需要將欠發達地區的人才引到主體醫院進行培訓,建設好當地的人才梯隊,並維持長期交流,“當地醫療水平提升後,才能進一步將醫療服務能力下沉到基層,為分級診療打下基礎。”邵翔説。

  配套措施是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重要保障,也是改革難點。馮佔春告訴記者,三年試點暴露出來的難點包括:與中心功能定位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和政策保障機制尚未形成;促進中心發揮引領輻射作用的管理和運行機制需要進一步規範;中心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機制尚需完善;關鍵技術的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機制尚未建立。

  為此,馮佔春和團隊建議從三大方面有序推進。

  第一,是加強對區域醫療中心的政策引導和財政投入保障。按照“地方政府主建、主體醫院主營、依託醫院配合”的原則,各級政府要承擔起中心的領導、保障、管理和監督責任,協調各項財政投入和保障政策制定,將中心建設納入本省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深化民生領域改革重點內容。同時,優先探索建立更加靈活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以及更加符合市場價值規律、更有利於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的定價方式;加快對技術成熟、臨床療效確切的新技術、新項目進行收費立項,並簡化審批手續;在醫保總額方面對中心予以適當傾斜。

  第二,是完善區域醫療中心內部組織管理機制。各主體醫院應通過完善內部領導管理體制建設,實行黨委領導下的中心主任負責制並成立中心辦公室,配備專職人員負責具體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推進;通過制定中心章程,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推動構建更加注重內涵、追求量效提升的中心發展模式和更為精細化、科學化的中心管理模式。

  “同時,同一學科類別的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可通過成立共同管理委員會,建立有效的協同工作機制。管理委員會應立足國內、放眼國際,制定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中心整體發展規劃,建立職責清晰、分工明確、運轉高效的工作制度。”馮佔春説。

  馮佔春表示,第三,仍是加強人才培養與科研成果轉化的制度改革。“一方面,應依託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等,建立政府引導、單位自主、個人自願的人才培養機制,培養高素質和複合型的人才;另一方面,探索多元化、高層次人才引進方式,充分落實中心用人自主權,實行自主招聘,自主確定人員結構,自主進行高級職稱評審,推動高水平人才自由引進和流動。此外,還要儘快完善高層次人才使用評價、科研管理和薪酬績效等方面的適宜性制度,保障人才的穩定性。”

編輯:黃佐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大病不出省”的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還有哪些難題待解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