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文章,風格鮮明、思想深邃、內涵深刻,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這些重要講話和文章中充滿魅力的語言,是習近平總書記執政理念的真實寫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動體現。央視網《天天學習》欄目推出“習語品讀”系列,以“新聞漫畫+文字品讀”的形式,帶您從不同維度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魅力。
2019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強調:“我反復講,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好不好、優越不優越,中國人民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我們在這個重大政治問題上一定要有定力、有主見,決不能自失主張、自亂陣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用“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的人才知道”這句話,揭示了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的深刻道理。
善用群眾語言,是總書記語言風格的重要特點。
鞋子偏大,走起路來不方便,跑起來也困難;鞋子偏小,就會夾腳,甚至磨出血泡。所以,只有鞋子合腳,才能走得遠、行得穩。總書記用老百姓最熟悉的“鞋子”與“腳”的辯證關係,也通俗易懂地闡明了另一個深刻道理:一個國家在道路選擇、國家治理上必須從實際出發、從國情出發。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後,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2023年2月7日,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具有本國特色。”
短短幾句話,概括了在現代化戰略佈局下,堅持“中國特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回答了為什麼我們的現代化必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疑問。
在國家治理中,面對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沉澱、14億多人口的復興夢想……光是考慮其中一項,就足以令人感到千頭萬緒、錯綜複雜了。
然而,我們並沒有可以奉為金科玉律的教科書,也不可能僅憑想象或直接複製照搬別國模式就能治理好這麼大的一個國家。中國人民對中國國情的認識和把握,就像走路一樣,在不斷探索中認識自己、完善自己。
鞋子合不合腳,能不能走得遠、行得穩、跑得快,只有穿的人才有發言權。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
過去,我們連火柴、肥皂、煤油等這樣的生活日用品都需要從外國進口,如今我國已經成為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而且220多種工業産品産量居世界首位,中國製造享譽天下。
舊中國時期,我國80%的人口長期處於饑餓半饑餓狀態,農業發展水平極為低下。如今,中國人民牢牢端住了飯碗,糧食生産實現“十九連豐”,“大國糧倉”越築越牢,中國老百姓徹底告別了缺衣少食、物資匱乏的年代。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大膽試、大膽闖,才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國家的巨變,具體反映在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以及教育、醫療、養老保障等各個方面,更反映在航空、航天、交通、製造等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新時代,我們切身感受到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持續上升,“中國模式”“中國道路”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和讚賞、“中國主張”“中國聲音”得到了廣泛支持和肯定。
會見匈牙利總理、在巴西國會發表演講、在秘魯媒體發表署名文章、同俄羅斯總統通電話……習近平主席都曾提到“鞋子論”,向世界形象而清晰地傳遞出“人類社會多元共存”的中國智慧。
坦坦蕩蕩,唯真是求。
各國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背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中國人民的長期實踐有力證明,在堅定不移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既是深刻的歷史啟示,也是寶貴的成功經驗。
這些經驗和啟示告訴我們,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發揮腳與鞋的合力,有定力、有主見,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掃二維碼 訪問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