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時深度】“秀強硬”、小算盤,美眾議院的“共和黨烙印”

來源:環球時報 | 2023年02月07日 07:17:17
環球時報 | 2023年02月07日 07:17:17
原標題:【環時深度】“秀強硬”、小算盤,美眾議院的“共和黨烙印”
正在加載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陳子帥】編者的話:新一屆美國國會已運轉了一個多月。這期間,對華“秀強硬”成了部分眾議員的“拿手好戲”。從成立“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到試圖限制美國向中國出售戰略石油儲備,從為撈取好處頻打“台灣牌”到炒作“2025年中美開戰”,從脅迫拜登政府打壓中國再到利用中國議題制衡拜登,在新當選眾議長凱文·麥卡錫的帶領下,這些美國政客在涉臺、人權等問題上對華的調門越來越偏激,也越來越無政治底線。去年中期選舉,共和黨以微弱優勢贏得眾議院的控制權,這讓美國眾議院在對華強硬方面又多了一些“共和黨烙印”。“共和黨烙印”日益凸顯,已引發美國各界的質疑和擔憂。

  對付中國,麥卡錫有意“培養隊伍和新人”

  麥卡錫在當選眾議長的第一週時間內,不僅成立“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還禁止美國將戰略石油儲備出售給中國。當地時間1月10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365票對65票的壓倒性表決結果批准成立“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12日,一項名為《保護美國戰略石油儲備法》的法案又在眾議院以331票支持、97票反對獲得通過。據報道,該法案禁止把從美國戰略石油儲備中釋出的石油出售給任何受中國官方控制、所有或影響的實體,除非能確保這些石油不會出口到中國,而“所有的反對票都來自民主黨”。

  從2020年成立“中國工作小組”到現在的“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為對付中國,麥卡錫費了不少心思,也在有意“培養隊伍和新人”。在眾議院發表具有煽動性講話時,麥卡錫表示“過去數十年來美國通過各項政策,讓中國加入國際體系,但作為回報,中國輸出了壓迫、咄咄逼人的行為和反美主義”。在對中國進行毫無根據的污衊時,他説:“今天,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力量不斷增長,我們不能再彼此內鬥……我聽到兩黨同事都在討論共産主義中國所構成的威脅非常嚴峻。我完全同意。這個議題超越了我們的政黨,而成立特設委員會是應對這個問題的最好途徑。”他還在推特上渲染説,該委員會將“曝光和打擊中國對美國的網絡、貿易和軍事威脅”。

  在美國空軍四星上將邁克·米尼漢日前臆測所謂“2025年中美開戰”後,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新任主席邁克爾·麥考爾就急著炒作這一話題。來自共和黨的麥考爾近日表示,要進一步阻止美國與中國的科技産業往來。2020年5月,麥考爾被麥卡錫任命為“中國工作小組”主席後,就試圖將新冠病毒的起源栽贓給中國。同一年,他呼籲對涉嫌在美國大學從事間諜活動和虛假信息活動的中國人士展開調查。麥考爾利用“中國工作小組”主席身份,還在涉疆、涉臺等問題上攻擊和抹黑中國。去年6月10日,麥考爾主持“中國工作小組”圓桌會議,討論打壓中國芯片進口的問題。此前一天,他還言辭激烈地施壓拜登政府,讓美國繼續打壓中國的太陽能産業。

  《環球時報》在美國去年中期選舉前曾重點介紹過幾位“80後”眾議員,其中包括特朗普的“鐵粉”愛麗絲·斯蒂芬尼克、嫌佩洛西“不夠反華”的蓋伊·瑞森紹爾、揚言對中國“欠債不還”的布萊恩·馬斯特和癡迷于冷戰狂想的邁克·加拉格爾等。中期選舉後,這幾人不僅獲得連任,有的還佔據一些重要位置,如斯蒂芬尼克繼續擔任國會眾議院共和黨黨團主席,瑞森紹爾為軍事心理健康工作組聯合主席。這其中,最奪人眼球的還是出生於1984年的加拉格爾,可以説,他頗受1965年出生的麥卡錫“器重”。2020年5月,時任眾議院共和黨領袖的麥卡錫為應對“跨領域的新舊中國威脅”成立“中國工作小組”時,“逢華必反”的加拉格爾和“70後”安迪·巴爾就位列15名初始成員之中。中美兩國的國際問題學者都認為,由他&&新成立的“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將會推出更多反華法案。

  安迪·巴爾也是“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的新成員,此外,他還擔任過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金融機構和貨幣政策小組的負責人。律師出身的安迪·巴爾在投票支持成立特設委員會的演講中大肆渲染,稱“美國企業和投資者助長了中國的‘惡行’”。他2021年提出一項議案,鼓動美國專門調查所謂中國“在教育領域的間諜活動”。前不久,安迪·巴爾還別有用心地發表了一段拜年視頻,他表示:“新年快樂!致美國華僑和華裔美國人。向我在中國出生的美國叔叔送上最美好的祝願!”

  “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成員達林·拉胡德出生於1968年7月5日,早年也擔任過律師。2017年,拉胡德曾以眾議院“美中工作小組”聯合主席的身份訪華。相關資料顯示,成立於2005年的眾議院“美中工作小組”是一個旨在促進美國國會議員對亞洲,特別是對華關係理解的跨黨派非正式組織。疫情暴發前,“美中工作小組”代表團曾多次訪華,與中國領導人、政府官員和經濟界人士就美中兩國共同關心的重要議題交換意見和看法,扮演著溝通中美關係的重要角色。按理説,達林·拉胡德本應對中國有更多親身了解,為推動中美關係發揮一些積極作用,但他的對華言論卻背道而馳。2022年中期選舉前,在與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對話時,達林·拉胡德妄言:“儘管中國採取了強烈的反制措施,但我認為在(佩洛西竄臺)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被中國欺負。”他還多次就所謂新疆人權問題和中美貿易問題説三道四。

  他們打著“反華”旗號,背後是各有所圖

  在眾議院各委員會主席名單中,還有多位對華強硬派人物。如擔任軍事委員會主席的邁克·羅傑斯經常炒作“中國威脅論”;擔任眾議院監督和問責委員會主席的詹姆斯·科默疫情期間炒作“中國實驗室泄漏病毒”;擔任眾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主席的馬克·格林曾提案,鼓動特定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到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並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充滿敵意。此外,有分析認為,相較於民主黨議員更關注的涉疆、涉港以及人權等問題,共和黨議員更關注軍事對抗等問題。

  談到美國眾議院中的對華強硬派,特別是最近幾位異常活躍的共和黨議員,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副所長、研究員袁徵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隨著中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國際地位不斷上升,美國一些人忌憚中國擁有改變國際秩序的想法與能力,因此受霸權主義思維主導的美國戰略界、政界焦慮感上升,遏制中國成為主流共識。美國一直企圖將其所奉行的“自由主義價值觀”輸出到全世界,但當下更多發展中國家欣賞中國的價值觀體系與治理模式,而美國社會持續撕裂、政治極化現象凸顯,這讓美國在對外擴張時遭遇美式價值觀崩塌的危機,因此美國政客感到了意識形態層面的壓力。

  袁徵認為,西方媒體近年來惡意大肆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論”,引導民眾産生反華情緒和焦慮感。在此背景下,為贏得選票,一些美國政客以“反華”姿態來迎合選民感受。同時,許多共和黨議員並不了解中國,而他們之所以針對中國,是出於美國國內政治鬥爭的需要,他們試圖通過提出反華議案來對民主黨以及拜登政府形成牽制。特別是美國國內矛盾與政壇亂象難以調和,所以美國政客通過在外部樹敵來緩解國內壓力,利用“中國問題”助推國內政治議程,渲染自身政績。還有些議員認為“反華”成本低、政治風險小,投票支持反華議案是一種“政治正確”。

  長期研究美國國會的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強舸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正是由於美國的內部混亂無計平息,新一屆國會議員才更要用國外的問題來加大關注度。尤其是經驗相對少的新晉議員,他們兌現向選民承諾的資源和能力還不足,對一些人來説,“罵中國”反而是一個容易做並能夠博出位的“好選擇”。他認為,年輕的共和黨眾議員人微言輕,很難醞釀出針對中國的大事件,他們只能在輿論上造勢,並不會對中國産生多少實質影響。

  “讓反華政客付出更大代價”

  一些美國輿論認為,國會共和黨人對華採取更強硬立場,將進一步導致美中雙邊關係的不穩定。《華盛頓郵報》刊文稱,“在中國問題上,美國國會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但華盛頓的政客對此不在乎。美國對華築高墻,卻讓本國企業遭受數十億美元的損失。”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近日在報道“進步派正在打造自己的政策議程”時分析説,民主黨左翼將在國會擁有更大影響力,包括在外交政策方面。文章稱,國會進步核心小組的陣容將擴大到上百人。針對華盛頓“鷹派”在涉臺等問題上的對華政策,進步派也在醞釀新的反對意見。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研究主任邁克爾·奧漢隆等美國學者也認為,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在中國問題上的“政治優越感”會破壞美中關係。

  在袁徵看來,麥卡錫在對華認知上存在偏差,不能客觀地看待中國的崛起,這將導致以他為首的一批極右翼反華議員採取偏激行動,可能會在涉臺、涉疆、涉港、南海、人權等問題上的操弄更加極端、非理性,這反而會給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帶來負面影響。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眾議院對華強硬言行將激發中國百姓的愛國主義熱情,讓大家更深刻地認識到美國霸權主義的醜惡嘴臉,增強中國內部的凝聚力。

  “在對華問題上主張強硬的‘鷹派’議員未必都是頑固的反華分子。”袁徵分析説,嚴格意義上講,參議院的死硬反華分子不會超過20人,眾議院的死硬反華分子不超過50人。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許多“鷹派”議員並未到訪過中國,他們對中國的印象多源自西方媒體戴著“有色眼鏡”的報道,因此,中國首先可以多與他們進行對話和交流,甚至邀請他們來華參觀,讓他們多角度地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內政外交和價值觀念,不僅要糾偏他們“中國不堪”的假想,還要讓他們認識到美國文明也只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不同文明和國家間要相互尊重。

  袁徵表示:“如果對話的方式不奏效,那麼可以從議員的選區入手,讓那些與中國有商業聯絡的企業和個人去和議員溝通,因為議員最在乎選民中最重要利益群體的想法。一些對華‘鷹派’議員並不會馬上改變強硬態度,但會在一些涉華問題上緩和語氣和立場。”他建議,對那些不講道理的頑固反華分子,可以對他們進行“冷處理”、不予理睬,過度關注反而成為他們的政治資本。

  對加拉格爾這樣有些影響力的活躍反華派,袁徵建議,可以在平時給他們“記一筆賬”,並在關鍵時候予以痛擊,如限制議員所有親屬與中國往來,制裁與他有關聯的所有企業,這同時還能對其他議員起到威懾作用,讓他們在採取極端反華態度時有所忌憚。

  相關學者認為,隨著中國不斷強大,反華政客受到的懲罰會更沉重,代價會更大。一些跨國企業考慮到涉華業務,不再有意聘用那些被中方制裁的政客。中方還可以挖掘大數據,懲治與這些政客相關的公司、機構等。充分掌握他們之間的相關性後,能更加有效地打擊這些政客,反制手段也能更有威懾力。

  強舸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2024年將迎來大選,如果共和黨政客將過多精力放在中國議題上,那麼將會牽扯他們的大量資源和精力。他同時認為,本次共和黨僅以微弱優勢贏得眾議院控制權,並且麥卡錫經過15輪表決才當選眾議長,弱勢議長身份以及兩黨相爭,都可能會大大限制麥卡錫的“搞事”能力。

編輯:程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環時深度】“秀強硬”、小算盤,美眾議院的“共和黨烙印”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