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專訪部長。連續三年,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給總臺央視記者寫下了這樣三組關鍵詞:
2021年:糧食,種子、耕地
2022年:糧食
2023年:農業強國
三組關鍵詞之間有何關聯?唐仁健説,一脈相承,內在邏輯關係非常明確。
“農業強國是綱領性的,提綱挈領。首要任務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而種子和耕地是其中兩個要害,抓住這兩個要害,糧食安全也就能夠保證了。”
全力以赴端牢端穩中國飯碗
回望2022年,我國糧食生産可圈可點。面對新冠疫情多點散發、破紀錄北方秋汛、南方極端高溫乾旱、農資價格高位運行等困難,産量依然再創歷史新高,達到了13731億斤,增産74億斤。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豆自給率也提升了3個百分點。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為穩預期、穩物價、穩經濟大盤提供了基礎支撐。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
唐仁健説,世界上真正強大、沒有軟肋的國家,都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未來一個時期,隨著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鎮化推進,糧食和重要農産品需求仍呈剛性增長態勢。2023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定安全供給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我們將以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為抓手,全力以赴端牢端穩中國飯碗。”
糧食産能在1.3萬億斤的高起點上,再提升千億斤。事雖難,做則必成。
唐仁健説,“這件事不是能不能、行不行的問題,而是必須要、必須幹的問題。我們一定要調動一切資源,想盡一切辦法,新增千億斤糧食産能。”
唐仁健説,從長遠看,要全面發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既抓物質基礎,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持續抓好種業振興和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又抓機制保障,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2023年,面對新發展形勢,重點是兩穩兩擴兩提。
兩穩——穩面積、穩産量:確保糧食面積穩定在17.7億畝以上、力爭有增加,確保糧食産量繼續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力爭多增産。
兩擴——擴大豆、擴油料:擴種1000萬畝以上,確保大豆油料面積穩定在3.5億畝以上、力爭再擴大。
兩提——提單産、提自給率:力爭玉米示範田畝産提高100公斤以上、食用植物油自給率提高1個以上百分點。
當記者問到具體將採取哪些政策舉措時,唐仁健説,首先是行政推動、政策扶持兩手抓,千方百計穩住面積。在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中,加大面積産量和種植結構權重。同時,農田硬體、科技軟體兩手抓,把單産提上來。新建4500萬畝、改造提升3500萬畝高標準農田。以玉米為重點啟動主要糧油作物單産提升工程。此外,防災減損、機收減損兩手抓,把損失降下去。
促消費 擴投資 有力促進國內大循環
説到擴大國內需求,唐仁健認為,三農涉及的行業多、領域廣、群體大,在擴大國內需求、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可騰挪的空間、可挖掘的潛力非常廣闊。
唐仁健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
現在農民收入雖然還不是很高,但創造的消費增量已經和城鎮居民差不多了,隨著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消費加快升級,預計每年可以新增2萬億元左右消費需求。
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是城鄉差距最直觀的表現,這方面有著巨量的投資需求。初步測算,未來5到10年,僅高標準農田、設施農業等投資需求就有近15萬億元。
唐仁健説,2023年,農業農村部將持續發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特別是在加快激活農村市場、釋放農民消費潛力方面拿出更多實招硬招,暢通工農城鄉循環,促進國內大循環。
優化供給擴大消費。從供給端和流通渠道發力,擴大綠色、有機、地理標誌和名特優新農産品生産,著力改善農村消費硬設施、優化軟環境,擴大電子商務和物流快遞的農村覆蓋率,讓農産品“上行通暢”、工業品“下沉順暢”,促進城市食品消費升級和農村耐用品消費增長。
加強建設牽引投資。紮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繼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佈局建設一批産地倉儲保鮮設施、冷鏈集配中心和大型冷鏈物流基地,持續改善農村水電路氣房訊等條件,以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為拉動經濟增長添油助力。
發展産業助農增收。指導各地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壯大農産品加工流通業,推進農文旅融合,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持續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堅決守好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唐仁健説,2022年,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有效鞏固。截至11月底,65.7%的監測對象已消除返貧風險,其餘也都落實了幫扶措施,沒有發生整村整鄉返貧的現象,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規模比上年增加了133萬人,達到3278萬人。
“當前,受新冠疫情、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面對困難挑戰,唐仁健給出了應對方案。
“我們將採取更大力度、更有針對性的舉措,進一步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用發展的辦法把貧困甩得遠遠的。”
在培育提升産業方面,按照“土特産”三個字的要求,指導各地依託農業農村特色資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推動鄉村産業全鏈條升級。把銜接資金用於産業發展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謀劃實施一批整體性區域性産業項目,健全聯農帶農益農機制,讓脫貧群眾更多分享增值收益,通過産業穩定增收。
在著力穩定就業方面,發展一批就業容量大的縣域富民産業,加大對脫貧勞動力的就業服務和技能培訓力度,確保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
在推進創業創新方面,落實創業扶持政策,建設一批創業孵化實訓基地,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以創業帶動就業增收。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
唐仁健説,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已經響鼓重槌發出。將錨定這一目標系統謀劃,抓緊研究制定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更高水平守好確保糧食安全和防止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高質量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開拓創新實施科技改革雙輪驅動,不斷開創新時代新征程三農發展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打下堅實基礎。
(總臺央視記者 張勤 王琰 梁麗娟 王凱博 楊曉波 鐘敏 張雨棣 張博 張昊 王佳林 黃瑋 神浩 韓飛)